•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210.9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Clarence W.de Silva 编;李惠彬、张曼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111411116504

上书时间2024-04-16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Clarence W.de Silva 编;李惠彬、张曼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11116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63页
  • 字数 807千字
  • 丛书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低振动级的结构或机械意味着能带给人们低噪声和改善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振动阻尼、振动修改和控制在降低结构或机械振动级、维持结构或机械的高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工业机械有效寿命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车辆发动机、环境和高速、高温排放气体的噪声不仅会造成乘员的不舒适和公众的烦恼,还会造成车辆本身的损坏。在这种情形下,噪声抑制方法与设备、吸声材料和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由国际上振动、噪声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是当今国际上振动阻尼、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的全新学术著作。《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显著的特色就是对阻尼理论、阻尼模型、阻尼测量及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有全面细致的阐述。《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覆盖了振动噪声控制领域的大部分关键内容,其中振动及控制方面内容包括了:阻尼理论、阻尼实验技术、结构与设备隔震、振动控制、直升机旋翼调谐、振动设计与控制、结构动力学修改与灵敏度分析、旋转机械振动、机床再生颤振、流致振动;声学及控制方面内容包括了:声学基本知识、听力及其心理学效应、噪声控制标准与法规、仪器仪表、噪声源、吸声设计、抗性消声器设计、阻性消声器设计、隔声设计及统计能量分析。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振动阻尼、控制和设计》适合于从事车辆与交通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设计与制造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车辆与交通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1振动阻尼
1.1概述
1.2阻尼类型
1.2.1材料(内部)阻尼
1.2.2结构阻尼
1.2.3流体阻尼
1.3振动分析中的阻尼表达
1.3.1等效黏性阻尼
1.3.2复刚度
1.3.3损耗因子
1.4阻尼的测量
1.4.1对数衰减法
1.4.2阶跃响应法
1.4.3迟滞回线法
1.4.4放大因子法
1.4.5带宽法
1.4.6备注
1.5界面阻尼
1.5.1旋转界面中的摩擦
1.5.2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2阻尼理论
2.1概述
2.2介绍
2.2.1阻尼的总体概况
2.2.2细节考虑
2.2.3单摆用作仪器研究材料阻尼
2.2.4“底部存在足够的空间”
2.3背景
2.3.1术语
2.3.2一般技术特征
2.3.3主动阻尼和被动阻尼
2.3.4磁流变阻尼
2.3.5PortevinLeChatelier效应
2.3.6噪声
2.3.7黏弹性
2.3.8记忆效应
2.3.9黏弹性的早期发展历史
2.3.10蠕变
2.3.11拉伸指数
2.3.12分数维微积分
2.3.13修改的库仑阻尼模型
2.3.14松弛
2.4迟滞——更多的细节
2.5阻尼模型
2.5.1黏性阻尼谐振子
2.5.2Q的定义
2.5.3阻尼“红移”
2.5.4强迫振动系统
2.5.5阻尼能量或容量
2.5.6库仑阻尼
2.5.7热弹性阻尼
2.6阻尼的测量
2.6.1传感器的注意事项
2.6.2共模抑制
2.6.3黏性阻尼的案例
2.6.4测量阻尼的另一种方法
2.7迟滞阻尼
2.7.1等效黏性(线性)模型
2.7.2迟滞阻尼实验案例
2.8通用理论的失效
2.9空气影响
2.10噪声和阻尼
2.10.1一般考虑
2.10.21/f机械噪声案例
2.10.3相位噪声
2.11变换方法
2.11.1一般考虑
2.11.2位数反求
2.11.3小波变换
2.11.4著名的海森伯(Heisenberg)定理
2.12迟滞阻尼
2.12.1物理基础
2.12.2Ruchhardt实验
2.12.3物理摆
2.13内部摩擦
2.13.1关于内部摩擦的测量和说明
2.13.2非振动试样
2.13.3内部摩擦阻尼的等时性
2.14数学技巧——阻尼的线性近似
2.14.1黏性阻尼
2.14.2迟滞阻尼
2.15内部摩擦物理学
2.15.1基本概念
2.15.2错位和缺陷
2.16齐纳(Zener)模型
2.16.1假设
2.16.2模量和损耗的频率依赖性
2.16.3成功的黏弹性模型
2.16.4黏弹性模型的失效
2.17迈向通用型阻尼模型
2.17.1与频率二次方成比例的阻尼容量
2.17.2垂摆和通用型阻尼
2.17.3修正的库仑模型——背景
2.17.4修正的库仑阻尼模型——运动方程
2.17.5模型输出
2.17.6实验案例
2.17.7阻尼与谐波项
2.18非线性
2.18.1一般考虑
2.18.2谐波成分
2.18.3非线性/复杂性以及未来技术
2.18.4微观动力学、细观力学和细观动力学
2.18.5细观非线性复杂之重要性的案例
2.19结语
参考文献

3阻尼中的实验技术
3.1电子学方面的思考
3.1.1传感器的线性特征
3.1.2频率问题
3.1.3数据采集
3.2数据处理
3.2.1编程语言
3.2.2积分技术
3.2.3傅里叶变换
3.3传感器的选择
3.3.1直接测量
3.3.2间接测量
3.4阻尼案例
3.4.1案例1:振动棒——带显著噪声的线性阻尼
3.4.2案例2:振动簧片——非线性阻尼案例
3.4.3案例3:地震仪
3.4.4案例4:带有光电门传感器的杆摆
3.4.5案例5:受刀锋下面材料影响的杆摆
3.4.6案例6:低Q值的硬质材料
3.4.7案例7:各向异性的内摩擦
3.5有阻尼的强迫振动振子
3.5.1多功能大学实验仪器
3.5.2强迫振动的谐振子
3.6多元非线性振子
3.7多振型振动
3.7.1系统
3.7.2一些实验结果
3.7.3短时傅里叶变换
3.7.4非线性影响——振型混合
3.8机械噪声之源——内摩擦
3.9黏性阻尼——需要谨慎
3.10空气的影响
参考文献

4结构和设备隔震
4.1概述
4.2基础隔震系统机理
4.2.1弹性隔震系统
4.2.2滑动隔震系统
4.2.3带弹性装置的滑动隔震系统
4.2.4法国电力系统
4.2.5结语
4.3带弹性支撑的结构设备系统
4.3.1带有弹性支撑的基础震系统的公式推导
4.3.2自由振动分析
4.3.3结构设备隔震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
4.3.4演示性案例
4.3.5结语
4.4滑动隔震系统
4.4.1数学建模和公式推导
4.4.2数值分析方法
4.4.3滑动隔震系统的模拟结果
4.4.4结语
4.5带复原装置的滑动隔震系统
4.5.1数学建模和公式推导
4.5.2数值分析方法
4.5.3带复原装置的滑动隔震系统的仿真结果
4.5.4结语
4.6与地震隔离设计有关的话题
4.6.1设计方法
4.6.2静态分析
4.6.3动态分析
4.6.4结语
参考文献

5振动控制
5.1简介
5.1.1隔振与吸振
5.1.2吸振与振动控制
5.1.3振动控制系统分类
5.1.4振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特性
5.2振动控制系统概念
5.2.1简介
5.2.2被动振动控制
5.2.3主动振动控制
5.2.4半主动振动控制
5.2.5可调整振动控制单元
5.3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1简介
5.3.2吸振器或减振器
5.3.3振动控制系统
5.4实际考虑和相关主题
5.4.1振动控制设计的步骤摘要
5.4.2未来趋势和发展
参考文献

6直升机旋翼调谐
6.1概述
6.2基于神经网络的调谐
6.3基于概率的调谐
6.4自适应调谐
6.4.1区间模型
6.4.2可行区域的估计
6.4.3叶片调整的选择
6.4.4学习
6.5案例分析
6.5.1仿真模型
6.5.2区间(IM)建模
6.5.3性能评估
6.5.4结语
参考文献

7振动设计与控制
7.1概述
7.2振动限值规范
7.2.1峰值规范
7.2.2均方根值规范
7.2.3频域规范
7.3隔振
7.3.1设计注意事项
7.3.2柔性系统的隔振
7.4旋转机械的平衡
7.4.1静平衡
7.4.2复数/矢量方法
7.4.3动(双平面)平衡
7.4.4平衡的实验步骤
7.5往复式机械的平衡
7.5.1单缸发动机
7.5.2活塞惯性负载的平衡
7.5.3多缸发动机
7.5.4燃烧/压力负荷
7.6轴的涡动
7.6.1运动方程
7.6.2稳态涡动
7.6.3自激振动
7.7通过模态测试进行设计
7.7.1部件修改
7.7.2子结构
7.8振动的被动控制
7.8.1无阻尼吸振器
7.8.2有阻尼吸振器
7.8.3减振器
7.9振动的主动控制
7.9.1主动控制系统
7.9.2控制技术
7.10梁的振动控制
7.10.1梁的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
7.10.2控制问题
7.10.3线性阻尼器的使用
参考文献
附录7A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

8结构动力修改与灵敏度分析
8.1概述
8.2有限元模型的结构动力学修改
8.3振动模态的摄动法
8.3.1稀疏模态的一阶摄动模型
8.3.2稀疏模态的二阶摄动模型
8.3.3数值计算案例
8.4结构振动模态的设计灵敏度分析
8.4.1灵敏度分析的直接微分法
8.4.2摄动灵敏度分析
8.4.3数值计算案例
8.4.4结语
8.5模态灵敏度分析的高精度模态叠加
8.5.1方法一
8.5.2方法二
8.6自由自由结构特征矢量的灵敏度
8.7重模态的矩阵摄动理论
8.7.1基本方程
8.7.2特征解的一阶摄动
8.7.3针对重模态的一阶摄动的高精度模态叠加
8.8密集模态特征值的矩阵摄动法
8.8.1密集模态特征值的摄动分析方法一
8.8.2密集模态特征值摄动分析方法二
8.8.3结语
8.9复模态的矩阵摄动理论
8.9.1基本方程
8.9.2稀疏模态的矩阵摄动法
8.9.3特征矢量偏导数的高精度模态叠加
8.9.4非亏损系统重特征值的矩阵摄动
8.9.5非对称矩阵密集特征值的矩阵摄动
参考文献

9旋转机械振动
9.1概述
9.2振动基础
9.2.1强迫振动
9.2.2自激振动
9.2.3参数的不稳定性
9.2.4扭转振动
9.3转子动力学分析
9.3.1分析方法
9.3.2建模
9.3.3设计
9.4振动测量和技术
9.4.1测量单位
9.4.2测量参数及方法
9.5振动控制和诊断
9.5.1标准和规范
9.5.2振源识别
9.5.3振动分析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0机床再生颤振
10.1概述
10.2车削加工中的颤振及案例分析
10.3端铣加工中的颤振及案例分析
10.4时域模拟及案例分析
10.5颤振检测及案例分析
10.6颤振抑制及案例分析
10.6.1主轴转速选择
10.6.2进给量与切削深度选择
10.6.3主轴转速变化
10.7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1流致振动
11.1海洋环境描述
11.1.1谱密度
11.1.2海浪谱密度
11.1.3时间序列逼近谱密度
11.1.4由谱密度生成时间序列
11.1.5短期项统计
11.1.6长期项统计
11.1.7结语
11.2流体力
11.2.1波浪力状态
11.2.2作用于小结构上的波浪力——Morison方程
11.2.3涡流诱导的振动
11.2.4结语
11.3举例
11.3.1拖拽电缆的静止状态
11.3.2作用于铰接塔上的流体力
11.3.3显著波高分布——Weibull分布和Gumbel分布
11.3.4重构给定显著波高的时间序列
11.3.5可用的数值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12声级和分贝
12.1概述
12.2声波特性
12.3声级和分贝
12.3.1声功率级
12.3.2声压级
12.3.3总声压级

13听力及其心理学效应
13.1导论
13.2人耳的结构及功能
13.3频率与响度响应
13.4听力损失
13.5噪声的心理学效应
13.5.1响度说明
13.5.2噪声标准曲线
13.5.3声级
参考文献

14噪声控制标准与法规
14.1导论
14.2噪声政策背后的基本思想
14.3立法
14.3.1行动计划
14.3.2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
14.3.3对欧盟后续行动的建议
14.4法规
14.5评定噪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5仪器仪表
15.1声强测量
15.1.1理论背景
15.1.2测量方法
15.1.3声强测量的误差
15.1.4应用
15.2镜面传声器系统
15.2.1测量原理
15.2.2应用
15.3传声器阵列
15.3.1传声器阵列的原理
15.3.2阵列的指向性模式
15.3.3应用
参考文献

16噪声源
16.1概述
16.2声辐射
16.2.1点声源
16.2.2有限体积的声源
16.2.3由平面声源产生的辐射
16.2.4噪声源声功率估计
参考文献

17吸声设计
17.1概述
17.2吸声基础
17.3吸声材料
17.3.1多孔材料
17.3.2管状材料
17.3.3膜材料
17.3.4穿孔板
17.3.5谐振腔
17.4复合墙体声学特性计算
17.4.1多孔毯状物与板材组合的吸收系数
17.4.2穿过一张多孔板的传声损失
17.4.3通过复合夹心板的传声损失
17.5内衬管的衰减
17.5.1内衬管中衰减量的计算
17.5.2内衬弯管中的声衰减
17.5.3分离器内衬管道中的衰减
17.6阻性消声器的衰减
17.6.1一个内衬膨胀室的传声损失
17.6.2一个送风静压箱/充气室的传声损失
17.7一般考虑
17.7.1对于有衬里的声学材料的表面处理
17.7.2气流速度
17.7.3气体温度
17.7.4暴露在灰尘和水中
17.8阻性消声器的实际例子
参考文献

18抗性消声器设计
18.1概述
18.2基本关系式
18.2.1分析模型
18.2.2边界条件
18.3抗性消声器的效果
18.3.1插入损失
18.3.2传声损失
18.4计算步骤
18.5模型的运用范围
18.5.1平面波的近似条件
18.5.2温度的影响
18.5.3管中气体流动的影响
18.5.4管中摩擦损失的影响
18.6实际案例:用于往复式压缩机的膨胀类消声器
参考文献

19隔声设计
19.1隔声理论
19.1.1隔声表述
19.1.2单面墙的传递损失
19.1.3多面板的传声损失
19.1.4带有声桥的复合墙的传播损失
19.2隔声的应用
19.2.1隔声罩
19.2.2隔声护层
参考文献

20统计能量分析
20.1概述
20.2功率流方程
20.2.1两子系统结构的功率流方程式
20.2.2多子系统结构的功率流方程式
20.3统计能量分析(SEA)参数的估计
20.3.1模态密度
20.3.2内部损耗因子
20.3.3耦合损耗因子
20.3.4输入功率
20.4结构上的应用
20.4.1在拖拉机驾驶室噪声预测中的应用
20.4.2在建筑物噪声和振动预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