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情操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情操论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6.52 2.7折 23.8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亚当·斯密(Smith·A) 著;何丽君 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200073034504

上书时间2024-04-08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亚当·斯密(Smith·A) 著;何丽君 译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200073034
  • 定价 23.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16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经典通读(第2辑)
【内容简介】
  《经典通读(第2辑):道德情操论》共7卷,每卷有1至4篇不等,主要论题依次为:行为的合宜性,优点和缺点,正义和仁慈,良心和责任感,效用与美,道德与风习,个人品质,诸种道德哲学体系等。该书是英国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对沙夫茨贝利、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在继承和发展其老师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包括“公正的旁观者”说和“良心论”的道德评价论,以及以审慎、仁慈、正义、自制为主的德性论。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经济学的创立者,被奉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发展应当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因此说本书是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进程的基础著作。
  亚当·斯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为《国富论》。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求富有道即合德——《道德情操论》导读
温家宝总理谈《道德情操论》
第一卷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论合宜感
第一章论同情
第二章论彼此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论感情的一致性是我们用以判断别人行为是否合宜的标准
第四章续前章
第五章论可亲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论各种适宜的激情
第一章论源于肉体的激情
第二章论源于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论幸运与否对判断行为合宜性以及情景差异与对赞同态度的影响
第一章论对悲伤和快乐产生同情的激情程度的比较
第二章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论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第一章论报答应该感激的人,惩罚应该愤恨的人
第二章论感激或愤恨对象的合宜性
第三章论赞同施恩者才能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和赞同损人者就不能同情受难者的情形
第四章对前几章内容的概述
第五章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论正义与仁慈
第一章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论对正义和悔恨的感觉,以及对优点的自觉
第三章论这种天性结构的效用

第三篇论涉及行为的优点或缺点时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论命运影响所及的范围
第三章论这种情感不恒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论评判自我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以及责任感
第一章论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论对赞扬以及值得赞扬的热爱,对谴责以及该受谴责的畏惧
第三章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论自我欺骗的天性,以及普遍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论被视为上帝的法则的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论责任感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第四卷论效用对赞许感的意义
第一章论效用赋予一切艺术品以美,及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论效用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以美,及这种美所获得的影响

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赞许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论习惯和风气对美丑评价的影响
第二章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一篇论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论个人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第一章论天性使我们关心个人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论天性使我们关注社会团体所依据的次序
第三章论博爱善行
第三篇论自我控制
结论

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篇论应在道德情感理论中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论对美德本质的各种说明
第一章论体现为合宜性的美德体系
第二章论体现为谨慎的美德体系
第三章论体现为仁慈的美德体系
第四章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论关于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第一章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二章论将理性作为赞同本能根源的体系
第三章论将情感视做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四篇论道德实践准则的不同论述方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