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体运行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体运行论

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超时赔付

11.54 2.3折 50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波]尼古拉·哥白尼 著;徐萍 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8249454013

上书时间2023-05-17

才华有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波]尼古拉·哥白尼 著;徐萍 译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8249454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512页
  • 字数 352千字
【内容简介】

  《天体运行论》是哥白尼关于自己的天文学说的不朽著作。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日心地动学说,不仅提出了崭新的宇宙图像,而且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他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说,是天文学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革新。

【作者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成年后的哥白尼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教士,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龙堡辞世,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徐萍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曾在美国曼斯菲尔德研究中心做过一年访问学者。著有《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冷战与东北亚史论》《基辛格均势战略研究》《战争背面的战争》等书籍,在《国际问题研究》《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译著有《长长的阴影》《极简世界史》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 005

 

第二章 地球也是球形的 005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007

 

第四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或复合的圆周运动 009

 

第五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011

 

第六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013

 

第七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016

 

第八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017

 

第九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021

 

第十章 天球的顺序 022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028

 

第十二章 圆周的弦长 032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047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053

 

第二卷

 

第一章 圆圈及其名称 079

 

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080

 

第三章 天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 082

 

第四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089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点 090

 

第六章 正午影子的差异 091

 

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以及白昼之间的余差 094

 

第八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104

 

第九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105

 

第十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106

 

第十一章 关于表格的使用 113

 

第十二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114

 

第十三章 天体的出没 115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117

 

第三卷

 

第一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152

 

第二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154

 

第三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想 158

 

第四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161

 

第五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运动的证明 163

 

第六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167

 

第七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175

 

第八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177

 

第九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180

 

第十章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有多大 183

 

第十一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185

 

第十二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187

 

第十三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189

 

第十四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性和平均行度 193

 

第十五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202

 

第十六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211

 

第十七章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的解释 217

 

第十八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219

 

第十九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222

 

第二十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224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228

 

第二十二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231

 

第二十三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232

 

第二十四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232

 

第二十五章 视太阳的计算 234

 

第二十六章  可变的自然日 236

 

第四卷

 

第一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242

 

第二章 那些假说的缺陷 244

 

第三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247

 

第四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248

 

第五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第一种差的说明 257

 

第六章 关于月球黄经或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

 

验证 269

 

第七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270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第一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271

 

第九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余变化  272

 

第十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274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277

 

第十二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281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282

 

第十四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284

 

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287

 

第十六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289

 

第十七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为1单位 时月地距离的数值 291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295

 

第十九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296

 

第二十章 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300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视直径及其视差 301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302

 

第二十三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303

 

第二十四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305

 

第二十五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313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314

 

第二十七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318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319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321

 

第三十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情况下的日月合冲 322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323

 

第三十二章 预测食延时间 324

 

第五卷

 

第一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333

 

第二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347

 

第三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348

 

第四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运动 351

 

第五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355

 

第六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日现象 362

 

第七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372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373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374

 

第十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378

 

第十一章 最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日现象 383

 

第十二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392

 

第十三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392

 

第十四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高度的测定 393

 

第十五章 火星 397

 

第十六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402

 

第十七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408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确定 408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409

 

第二十章 金星 413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415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417

 

第二十三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419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425

 

第二十五章 水星 426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429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430

 

第二十八章 为什么水星在离近地点为60°附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435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437

 

第三十章 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441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451

 

第三十二章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451

 

第三十三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453

 

第三十四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460

 

第三十五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461

 

第三十六章 如何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与弧段 467

 

第六卷

 

第一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473

 

第二章 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475

 

第三章 土星、木星与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480

 

第四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483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485

 

第六章 与远地点或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491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494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503

 

第九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51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