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代文学交流史稿 古典文学理论 严绍璗 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古代文学交流史稿 古典文学理论 严绍璗 著 新华正版

古典文学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1.7 6.3折 66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绍璗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67951

出版时间201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90页

字数389千字

定价66元

货号xhwx_1201272314

上书时间2023-10-11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再版代前言
章 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的关联
节 中古代神话的保存与文献研究
第二节 “记纪神话”的形态模式及其外来哲学宗教彩
第三节 中国多民族神话在本创世型神话构成中的意义
第四节 本唯美神话的多元特征
第二章 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节 英语诗、汉语诗和语诗的诗型特征
第二节 和歌的原始形态
第三节 短歌诗型形成的中介
第四节 《万叶集》和歌的形态与中国文学的痕迹
第五节 汉诗的分解与短歌诗型的组合
第三章 上古时代的本知识与本文学西渐的起始
节 上古时代“本观”的演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献中汉语言的对译
第三节 唐代文坛上中诗人的交往与和歌传人中国的起始
第四章 本古代物语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节 古汉文小说在本古物语形成中的意义——以《浦岛子传》为中心
第二节 “物语”文学的形成与早期“物语”中中国的特质——以《竹取物语》为中心
第三节 本古代小说创作中“变异”手的特征与渊源
第五章 白居易文学在本中古韵文目前的地位与意义
节 白居易文学传人本的一般察
第二节 中诗歌美感的特征与白诗在中世时代本传布的原因
第三节 “白体诗”的出现与本汉诗诗风的变革
第四节 白居易诗在和歌中被醇化的形态
第六章 本古代女文学的繁荣与中国文学的影响
节 中世时代本贵族妇女的汉文学修养
第二节 古代东亚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唐代小说和本“物语”文学的融通
第三节 《源氏物语》中的中国因素与它的文学意义
第七章 中近世时代本文学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节 中世纪徐福东渡本故事的形成与“移民”后裔的寻根意识
第二节 宋元时代本诗人的唱和诗与本文学的“反馈”
第三节 明清时代中国文学中的本题材与本文学作品汉译的发生
第八章 明清俗语文学的东渐和本江户时代文学的繁荣
节 “唐通事”的兴起与黄檗宗传人本
第二节 “名草子”的基本特与明代传奇小说的影响
第三节 江户时代后期前近代型小说(读本)的产生与明清白话小说创作经验的意义
参书目
附录
附录一 “本的发现”——严绍璗谈本研究
附录二 中古代关系的政治框架与本质特征的研讨
附录三 主要著述选编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主要奠基人严绍璗先生的代表作。作者认为本文学是典型的变异体文学。在近代以前,中国与本相比较,长期处于高层次阶段,因此,中国、文学上所获得的成果与经验,成为本古代文学实行自身变异的主要材料。本书通过对本从原始到江户中的中国原素的察,以详尽的史料清晰勾画出本如何接纳、汲取、融汇、改造中国,并终形成以“物哀”“幽玄”为核心的自身这一历史进程。全书史料丰富、剪裁得当,洋溢着唯美的和风。

作者简介:

严绍璗,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术委员会,北大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会科学院中社会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亚洲太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际汉学研究室主任,中历史共同研究中方专家组成员,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奖成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