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外国军事 (英)利德尔·哈特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外国军事 (英)利德尔·哈特 新华正版

指文图书出品:20世纪军事思想巨擘利德尔·哈特传世经典,一部享誉世界、经久不衰的二战史。

73.6 3.7折 199.8 全新

库存69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利德尔·哈特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35234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728页

字数659千字

定价199.8元

货号xhwx_1202457798

上书时间2023-08-30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一部精心翻译的二战史】指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由专业军事译者小小冰人执笔翻译,冰人老师是二战史爱好者的老朋友,投身军事著作翻译工作十余年,专业素养和翻译水在圈内有皆碑。在冰人老师的加持之下,这个中译本更加符合大陆读者的阅读惯,根本上去除了港台腔,不会把“莱希”译成“李海”,更不会把“方面军”译成“战线”。【一部相当经典的二战史】市面上的二战史琳琅满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名家大作,让人难以抉择。然而,谁的名声比利德尔哈特更响、赞誉比利德尔哈特更高呢?这可是20世纪的克劳塞维斯、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启蒙老师”、以列国防军的良师益友、“为将军师的上尉”。他的这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被奉为传世经典,问世50多年来,其地位一直没有被。【一部不同凡响的二战史】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其他二战史著作的显著不同是什么?作者利德尔哈特除了是杰出的军事历史学家之外,更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战略家,在20世纪军目前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对机械化战争的深刻理解,对“间接路线”战略的热切推崇充满了书中的每个角落,可以说这本书是利德尔哈特战略思想的充分注解。【一部非常有料的二战史】利德尔哈特是丘吉尔、劳合乔治等知名政要的座上宾,战后还负责审讯被俘虏的德军将领。通过30多年的亲身经历和20多年的调查采访,这些人在打仗时拥有什么大智慧、动了什么小心思,犯了什么大糊涂、耍了什么小聪明,他都一清二楚、心知肚明。切身体会远比感同身受深刻,一手资料远比资料,这是利德尔哈特的“猛料”。【一部英黑德粉的二战史】作为一个英国人,利德尔哈特丝毫没有在书中流露出“我大英翻身做主”和“德意志你也有”的小人之心。相反,他把丘吉尔和英国的决策失误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批得体无完肤,对德国将领的专业素养则给予了相当大的尊重。胜而不骄,善于发现并学对手身上的闪光点,也许这是传说中的“理中客”吧。【一部你需要的二战史】你是不是对敦刻尔克撤退、阿拉曼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中途岛海战这些战事耳熟能详,但知识结构有断层,说不清各个战场之间有啥联系,理不顺整场大战的来龙去脉?看来你需要一本提纲挈领、览全局的书,对,说的是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另外,名副其实的大师不弄学问与术语,这虽然是个大部头作品,但很容易读下去。

目录:

译者序

部序幕

章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第二章战争爆发时的力量对比

第二部爆发1939—1940年

第三章波兰沦亡

第四章虚战争

第五章芬兰战争

第三部狂澜1940年

第六章挪威沦陷

第七章西欧沦陷

第八章不列颠战役

第九章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征服意属东非

第四部泛滥1941年

第十一章巴尔干和克里特岛沦陷

第十二章希特勒转而对付苏联

第十三章入侵苏联

第十四章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十字军”行动

第十六章潮起远东

第十七章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部转向1942年

第十八章苏联的潮流逆转

第十九章隆美尔的涨潮

第二十章非洲的潮流逆转

第二十一章“火炬”行动,大西洋的新潮流

第二十二章奔向突尼斯

第二十三章太洋的潮流逆转

第二十四章大西洋战役

第六部退潮1943年

第二十五章肃清非洲

第二十六章从西西里重返欧洲

第二十七章进军意大利——投降和受阻

第二十八章德国人在苏联退潮

第二十九章本人在太洋退潮

第七部低潮1944年

第三十章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轰炸逐步加强——对德国的战略空中攻势

第三十四章西南太洋和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部终局1945年

第三十六章从维斯瓦河攻往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德军在意大利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德国败亡

第三十九章本败亡

第九部尾声

第四十章后记

书中引用的参书目

陆军上尉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爵士的其他著作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梳理世界反西斯战争的潮流起伏、形势发展,横向讲述欧洲、北非、苏德、太洋等各个战区的重要战事。作者站在一名军事理论家的高度,对参战国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行动做了透彻讲解与精彩点评,对各国的战争愚行,特别是英国的连连失误更是不吝笔墨严加批判。书中没有拗的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作者一路大道至简、铺直序,辅以精到的分析、深刻的反思,甚至辛辣的讽刺。无论是战史小白、对二战有一些了解的读者,还是骨灰级的二战粉丝,都能各取所需,从中汲取营养。机械化战争论和间接路线理论是贯穿全书的两条暗线,几乎在解说各场战役时都得到了体现和运用,因此这本书也是深入理解利德尔哈特军事思想的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

一战老兵,军事记者,知名军事历史学家,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克劳塞维茨齐名的战略大师,被誉为“为将军师的上尉”,曾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爵士勋衔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间接路线”战略对20世纪西方的军事行动影响深远因为论著太有预见,英国军情五处一度怀疑他从事间谍活动,取核心机密他的军事思想深深启发了隆美尔、曼施泰因、古德里安等将领,并帮助以列国防军横扫宿敌、称霸中东代表作有战略论:间接路线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等,编有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隆美尔战时文件集等,每一本都堪称封神之作。

精彩内容:

        章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1939年4月1,世界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内维尔·张伯伦先生的正在改变他们的绥靖和孤立政策,已为波兰提供保证,保护该国抵抗德国的威胁,目的是确保欧洲的和。
    但9月1,希特勒的军队跨过波兰边界向东挺进。两天后,由于要求德国撤军徒劳无获,英国和国参战。又一场欧洲战争此爆发,终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盟国参战时有两个目标:当前目标是履行他们维护波兰独立的承诺;终目标是消除他们自身遭受的潜在威胁,从而确保本国安全。结果,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他们不仅没能阻止波兰败亡后被德国和苏联瓜分,而且,在这场历时六年的战争以表面上的胜利告终后,被迫默认苏联对波兰的统治,背弃了他们当初对并肩奋战的波兰人做出的保证。
    同时,由于所有努力都用于消灭希特勒德国,结果导致整个欧洲在此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和削弱。面对新的、更大的威胁,欧洲的抵抗力大为下降,英国及其欧洲邻国已沦为美国的穷亲戚。
    这是隐藏在胜利表面下的无情事实,苏联和美国的庞大力量投入这场反对德国的战争后,寻求胜利看上去充满希望,而胜利的实现却如此痛苦。这种结果打破了普遍存在的幻想——“胜利意味着和”。它还证明了以往经历的警告,胜利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而这种沙漠是以现代武器和无手段从事的一场长期战争创造的。
    分析战争起因前,评估战争后果是值得的。认清战争造成的后果,我们能对战争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做出更加现实的审核。纽伦堡审判的目的而言,把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接近归咎于希特勒的侵略足够了。可这种解释未过于简单,过于肤浅。
    希特勒不愿意做的是发动另一场大战。他的,特别是他那些将领,对这种冒险心怀恐惧,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强调这些基本事实,不是要粉饰希特勒和热切追随他的许多德国人固有的侵略野心。虽说希特勒肆无忌惮,可他追寻自己的目标时向来很谨慎。而德国军方首脑比他更慎重,对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的任何举措都惴惴不安。
    战争结束后,盟国缴获了一大批德国档案,这让相关研究成为可能。这些档案表明,德国对自己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根深蒂固的怀疑。
    1936年,希特勒决心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他那些将领对这个决定和国有可能做出的反应惊慌不已。鉴于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德国起初只派出少量象征部队,以此作为一种试探。希特勒打算派部队参加西班牙内战支持弗朗哥时,这些将领又因有可能引发的风险提出抗议,于是希特勒同意援助规模。但1938年3月,希特勒却没有理会他们对进军奥地利的顾虑。
    不久后,希特勒透露,他打算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收回苏台德区,陆军参谋长贝克将军起草了一份备忘录,指出希特勒的积极扩张方案势必造成一场全球灾难,整个德国会沦为废墟。他在将领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宣读了这份备忘录,获得众人赞同后呈送希特勒。由于希特勒毫无改变自己政策的迹象,贝克辞去陆军参谋长职务。希特勒对其他将领保证,国和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可这些军人根本不相信这种说,他们策划了一场军事,打算逮捕希特勒和其他纳粹人,以避战争的风险。
    可是,这些军人的应对方案破产,张伯伦接受了希特勒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还同国达成一致,坐视德国剥夺那个不幸的的领土和防务。
    张伯伦认为,《慕尼黑协定》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和”。而在希特勒看来,这份协定代表另一场更大的胜利,他不仅打败了国外对手,还战胜了他那些将领。这些军人发出的警告,一再被他没有受到挑战、兵不血刃的成功否定,他们也丧失了信心和影响力。这样一来,希特勒本人当然为一连串轻而易举的胜利踌躇满志。即便发觉进一步冒险可能会引发战争,他也觉得多不过是一场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战争而已。一连串令人陶醉的胜利,其累积效应淹没了他疑虑的时刻。
    如果希特勒确实企图发动一场涉及英国在内的全面战争,那么,他应该全力打造一支能够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海军力量。可他没有这样做,甚至没把德国海军建设到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允许的有限规模。他不断向他那些海军将领保证,不必虑同英国发生战争的风险。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告诉他们,至少接下来六年,不用担心与英国发生的问题。甚至到1939年夏季的8月22,他依然重申了这种保证,尽管他的信心此时已发生动摇。
    既然希特勒这么急于避一场大规模战争,那么他怎么会陷入其中呢?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绝非专享的,甚至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长期受到西方宽容态度的鼓励,可这些1939年春季突然改变了立场。这种逆转太过突然,而且令人始料未及,这导致一场战争不可避。
    如果你允许某人在锅炉下面不停地加煤,直到蒸汽压力超

精彩书评:

一部难以的作品。——星期电讯报一位20世纪军事思想家的精心杰作。——生活杂志在严格的战役史著作当中,恐怕没有哪本关于二战的书比得上利德尔哈特这本。——伦敦时报这本书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利德尔哈特不仅是预言家和批评家,更是一位很好历史学家。——经济学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