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周列国志 中国历史 [明]冯梦龙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周列国志 中国历史 [明]冯梦龙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1.7 3.3折 36 全新

库存11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冯梦龙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20958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720页

字数657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xhwx_1202650626

上书时间2023-08-24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冯梦龙编著的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目录:

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 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王东迁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六回 卫石碚大义灭亲 郑庄公命伐宋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构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简易君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

……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西年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也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长、人物多的一部小说,内容相当丰寓。书中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育上也比其他史籍原著更为流畅明快。东周列国志虽没有记述儒、墨、道、、兵、农、学、医等各流派的生成与内容,但却从另一角度揭示了许多自然、社会和人生之理,使三千年前的辩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于民间。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精彩内容: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  幽王烽火戏诸侯
        话说宣王自东郊游猎,遇了杜伯、左儒阴魂索命,得疾回宫,合眼便见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药。三之后,病势愈甚。其时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二臣直至榻前,稽首问安。宣王命内侍扶起。靠于绣褥之上,谓二臣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涅,年虽已长,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世业!”二臣稽首受命。方出宫门,遇太史伯阳父。召虎私谓伯阳父曰:“前童谣之语,吾曾说过恐有弓矢之变。今王亲见厉鬼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笃。其兆已应,王必不起。”伯阳父曰:“吾夜观乾象,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更有他变,王身未足以当之。”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言罢各散。不隔一时,各官复集宫门候问,闻御体沉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后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涅行举哀礼,即位于柩前,是为幽王。诏以明年为元年,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子宜臼为太子,进后父申伯为申侯。史臣有诗赞宣王中兴之美云: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
        克襄隆治。斡父之蛊,中兴立帜。
        却说姜后因悲恸太过,未几亦薨。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狎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去了。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谄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其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幽王不加信用。一幽王视朝,岐山守臣申奏:“泾、河、洛三川,同地震。”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还宫。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手叹曰:“三川发原于岐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岐山乃太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赵叔带曰:“若有变,当在何时?”伯阳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内。”叔带曰:“何以知之?”伯阳父曰:“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者,数之盈也。”叔带曰:“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以谏之。”伯阳父曰:“但恐言而无益。”二人私语多时,早有人报知虢公石父。石父恐叔带进谏,说破他奸佞,直入深宫,都将伯阳父与赵叔带私相议论之语,述与幽王,说他谤毁朝廷,妖言惑众。幽王曰:“愚人妄说国政,如野田泄气,何足听哉!”
        却说赵叔带怀着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未得其便。过了数,岐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说:“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幽王全不畏惧,方命左右访求美,以充后宫。赵叔带乃上表谏曰:“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乎?”虢石父奏曰:“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岐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将叔带官,逐归田野。叔带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后人有诗叹曰: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却说大夫褒垧,自褒城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吾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空虚,社稷不保。”幽王大怒,命囚垧于狱中。自此谏诤路绝,贤豪解体。
        话分两头。却说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姒大的妻子,生女,送些布匹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取名褒姒。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像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姒大住居乡僻,二来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无人聘定。
        却说褒垧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凑巧褒姒门外汲水,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天姿。洪德大惊:“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因私计:“父亲囚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归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谏忤主,非犯不赦之辟。子荒无道,购四方美,以充后宫。有姒大之女,非常绝。若多将金帛买来献上,求宽父狱,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狱之计也。”其母曰:“此计如果可行,何惜财帛?汝当速往。”洪德遂亲至姒家,与姒大讲布帛三百匹,买得褒姒回家。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先用金银打通虢公关节,求其转奏。言:“臣垧自知罪当万死。垧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幽王闻奏,即宣褒姒上殿,拜舞已毕。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于别宫,降旨赦褒垧出狱,复其官爵。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言。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莫不叹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诗为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道龙蒙已伏殃。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其,居之琼台,约有三月,更不进申后之宫。早有人报知申后,如此如此。申后不胜其愤,忽一引着宫娥,径到琼台。正遇幽王与褒姒联膝而坐,并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气不过,便骂:“何方贱婢,到此浊乱宫闱!”幽王恐申后动手,将身蔽于褒姒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见。不必发怒。”申后骂了一场。恨恨而去。褒姒问曰:“适来者何人?”幽王曰:“此王后也。汝明可往谒之。”褒姒嘿然无言。至明,仍不往朝正宫。
        p6-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