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大观 给战鹰安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大观 给战鹰安上"中国心" 儿童文学 李春雷 新华正版

 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时代先锋人物,传递红基因 充满童趣的英雄人物美文故事 系好人生颗纽扣丛书

12.1 4.8折 25 全新

库存125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春雷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71891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168页

字数80千字

定价25元

货号xhwx_1202420949

上书时间2023-08-24

念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早当家的穷孩子

一副对联

四块银圆

少年心事当拿云

漫漫求学路

雨果如是说

三根火柴

我心飞翔

“乌鸦洞”

终于亲眼看到你

威廉斯堡的记忆

风雨飘摇这一年

“决不向南逃跑!”

奔赴解放区

修理飞机

开端:“初教-5”

陡峭“山路”

险峰之巅

“高空台”

“变形金刚”

困顿岁月

斯贝大会战

感悟人生

赤子情怀

此生无愧“中国心”

内容简介:

小时候,吴大观喜欢琢磨昆虫和飞鸟的翅膀,萌发了对飞翔的兴趣。看到军战机在祖国的天空狂轰滥炸,他痛苦万分,心想要造出自己的战机,毅然由机械系转入航空系。为了实现“航空救国”梦想,他在潮湿泥泞的“乌鸦洞”工厂埋头工作;当完成在美国的学后,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祖国;面对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吴大观带领团队挑灯夜战,与时间赛跑他为中国战机装上一颗具有世界优选水的“中国心”,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装备着“中国心”的战鹰正在祖国的领空巡视,守护着祖国的安全。

精彩内容:

        早当家的穷孩子
    万里长江,浩浩西来,滚滚东去,流入江苏境内,穿过扬州、镇江,一路奔腾,汇入东海。
    在长江北岸的扬州境内,有一个四面环水的古镇,名叫头桥。
    头桥镇前身是明朝时由吴姓大家族聚集而居的“江洲大镇”——吴家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于江水泛滥,村落民居坍入江中,导致吴家桥两度搬迁,终在一座有名的古石桥——“江洲头桥”附近定居下来,于是更名为“头桥镇”。
    头桥镇因水而兴,因商而富,底蕴深厚,备类人才荟萃,有“挹江控淮繁盛地,白鹤飞来三千载”的美誉。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十三,头桥镇吴家诞下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是本书的主人公——吴大观。
    不过,他早年的名字是吴蔚升。为了避读者阅读时觉得混乱,本书在叙述时将主人公名字统一为吴大观。至于他后来的更名经历,书里也会讲到。
    吴大观的母亲王继美,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外公王凤泰,是当地有名乡贤,原本从事骡脚行(用骡马大车搞运输)生意,后来经营酱菜产业,在儿子王鉴人的助力下,终创建了扬州百年——头桥“王裕泰酱园”。
    吴大观的父亲吴健飞,家境贫寒。吴健飞在山东枣庄做煤炭生意,由于经营不善,生意惨淡,常年不归。
    王继美留守在婆家,带着四个孩子,靠借债度。因为经常食不果腹,少年时的吴大观面黄肌瘦,体弱多病,早早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吴大观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便帮着母亲做家务、干农活,还要照看弟弟妹妹。
    父亲常年在外,家里饮水困难,需要吴大观和母亲用水桶到“王家大汪”一趟趟抬回来。“王家大汪”,是吴大观外祖父家族挖掘的一个“宅后藕塘”。塘边有一块搭在木桩上的翘板,伸入水面,供人抬水时行走。“王家大汪”距离吴大观一家居住的九字圩有两里多路。
    冬天,滴水成冰。抬水时,母亲担心年幼的儿子,把扁担上的水桶尽量往自己这边挪,一路上溅出的水大都洒到了自己身上。到了家里,母亲的衣裤上结了冰甲。已经懂事的吴大观,哭着对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自己能挑水了。”
    每天放学回来,吴大观会帮母亲烧火做饭,替母亲分担家务。他随时按照母亲的要求,把火焰烧大一些或压小一些。有时候不小心,火焰烧灼到了手指,吴大观咬紧牙,默不作声。
    生活的艰难,让儿时的吴大观少了许多快乐,却也历练出了他坚强乐观的格和勤劳善良的品行。
    为了接济家里的生活,课余时间里,吴大观经常到河汉、池塘里捞鱼。池塘里有青鱼、草鱼和鲢鱼,偶尔还能捉住几只螯蟹、青虾和冠蚌。他提着装满鱼虾的小桶回到家里,母亲经过一番蒸煮,给贫苦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浓郁的香味。每当看到弟弟妹妹们美滋滋地吧嗒着小嘴巴,母亲终里紧锁的眉头会舒展开来,吴大观也有了当大哥的欣慰。
    一九三一年夏天,长江暴发特大洪水,头桥镇遭遇了历罕见的涝灾,吴大观家的房屋几乎全被冲走。在舅舅的帮助下,母亲把家当从江北的头桥镇搬到了长江南岸的镇江城里。因此,在后来的人生中,吴大观常常说自己也算是镇江人。
    那时的吴大观,虽然还不能接近理解母亲深深的无奈,却次感受到了背井离乡的忧愁和颠沛流离的痛苦。
    苦难,磨炼了吴大观的承受力,也激发了他努力向上的精神。
    他对知识的学,更自觉、更用功了。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