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畔回声 杂文 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编委会 主编
  • 崖畔回声 杂文 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编委会 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崖畔回声 杂文 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编委会 主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2.6 1.7折 75 全新

库存5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编委会 主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5660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15页

字数291千字

定价75元

货号707_9787511725660

上书时间2024-06-28

问问熊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理想之歌
唢呐声声(组诗)
干妈(组诗)――陕北记事
共和国会记得――观《知青画展》有感
献词――为纪念北京知青
赴延安插队四十周年而作
彼岸的乡愁

知青林之歌
昔的歌谣
小小石桌旁

千里之外有妈妈
我们战斗在延河畔
当一辈子延安人
说起咱队的拦羊娃
照张相片捎回家
延安路上
夜扬场
插队俚曲
插队词
杂诗四首
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散文三篇
自由的土地
初恋祭
激情燃烧的离别
哭刘老·问老曹
我的“延川老乡”――关于北京知青的记忆
又见三汉
我的农民师傅
海米先生

心在高原
南义沟纪事
饥来驱我
一只箱子
回村
浊酒一杯说蘖醴(外一篇) 
插队散记
我当“伞头” 
枣红马
瓜记趣
甘泉·道镇·洛河
掏小蒜
接生记
我的青春谁做主
雨(外一篇) 
神奇的土地精神的沃壤――浅谈陕北地域及
历史对北京知青精神的滋养
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成长之路探析
知青思辨
浅谈知青中的地域元素
老知青与大“村官” 
由知青研究说开去
后记 
后记

内容简介:

这是当年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对人生、对岁月、对他们曾为之洒过青春汗水的黄土地所表达的真情礼赞。作为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的第六卷,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编委会主编的崖畔回声(我的故土情怀)中所收录的作品,是盛开在中国知青文学园地里的奇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书中的作者,有的是享誉文坛的有名作家,有的是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业余作者;所收录的作品,有的在当年曾被广为传诵,有的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了较为全面地展示黄土地知青文学的内涵和独特风格,书中收录的作品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还保留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创作的、具有那个时代语境的一些作品,这为研究黄土地知青文学提供了一个参和研究的样本。

精彩内容:

激情燃烧的离别
田丰
“难道你疯了吗?”
“想想你爸你妈,想想妹,你怎么能干出这种蠢事?”
连珠炮似的质问向我发来。而我对这些质问却没有回应,觉得有些不屑。我知道,我没有做任何有负于家人的事,只是在高中后,未与家人商量便报名去延安插队。我的这个决定除了家人反对之外,时的伙伴也来劝我,挚友种玉禾是其中的一个。他当时在一个名叫黄土岗的地方插队,处于人生低潮。农民身份令他憋气,我们之间也多了言语上的忌讳。他万万没想到我不吭不哈地一下子将自己抛到了三千里以外的黄土高原。
种玉禾生气地对我说:“你太不了解农村。到了农村你吃什么?睡哪儿?每天晚上干什么?”
“吃玉米面蘸盐水,睡牛棚,在灯下看书。”我略带调侃地回敬他。
“既然知道这些,为啥还着去插队?东北、内蒙古、山西、云南的北京知青,都想尽办法往回跑。”
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一位同学的哥哥从延安病退回京,陈述插队生活的种种艰辛,好心劝我打消去延安插队的念头。我认真听着,冷不丁地问了一句:“陕北的大山里是不是有狼?”他一怔,继而斩钉截铁地说:“那地方――穷得连狼都不去。”
不管谁来劝,我铁了心要到延安去插队。清晨,我和父母挤在一辆三轮小货车上,到达北京火车站广场。8时30分,志愿赴延安插队的37名应届高中生和两名初中生将在此告别北京,坐火车奔赴延安。
忽然,西城区的同学高声招呼我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在我亲历的校园生活中,男女之间的眼神从不碰撞,更甭提交谈与交往。现在,我却被仅见过一面的几位女生拉进陌生的人群中。我的头上还被她们给戴了一顶印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的草帽。我木偶似地呆立着,想张嘴,可张了半天也没张开。
宠儿是蔡庶。他是东城区的,一米八五的个头,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各城区来的即将要插队的同学都在喊他,他似乎很情愿接受这种礼遇。他同班的四男两女去了侯隽插队的所在地,而他觉得倚在家门战天斗地太庸,要求去东北,没想到市里不批;他又报名去西藏,原以为雪域高原,急需有志青年去献身,没料想又未获批准。后经市知青办的反复劝说,他在很后的节骨眼上成了自愿赴延安插队的第39名成员。在插。队之前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蔡庶说班上的同学给他取了“堂吉诃德”的绰号,惹得一片笑。自嘲自讽、孤胆英雄的个使蔡庶超然鹤立。西城区的同学制作了“自愿赴延插队小分队”的队旗,并将队旗慷慨地交给了蔡庶。他走在所有人的很前头。滚滚人流通过车站西头的通道进入站台,我们的车厢在火车的中段。随身物什放妥之后,我和其他人一样,探身窗外。这时,只见站台上人头攒动。送行的人们拥挤着,轮流到窗前与即将告别的人说话。
我相信这样的送别场面,少有。记得是1969年9月,我们正为即将举行的天安门广场国庆游行练,突然,组织练的人将我们调到永定门火车站执行任务,负责维持“老三届”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送行秩序。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看到的是悲情的海洋。
这次,是别人来送我。妹妹和邻居家的女孩美凤挤到跟前,未和我说几句话,便被涌来的人挤向别处。瘦弱矮小的妈妈也挤到窗。她红着眼圈,想要和我说些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她给我递上一块折叠好的手绢后,旋即被人流卷走。
北京市的也来送行。他们和每个人握手告别。有位在我面前停住了脚步,身旁有人给他介绍说:“这是丰台区的田丰,去延安插队。”那位紧紧握住我的手,用语重心长的吻说:“田丰,到了延安要好好干!”此情此景,搞得我受宠若惊。因为我报名去延安插队没有任何荣誉的预期,压根儿未料到还会有众多同行者,还会举行欢送会,会有莅临。一次座谈会,已经使我意识到自己的学识、才
p13013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