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陪伴书 文教学生读物 初小轨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陪伴书 文教学生读物 初小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陪伴书 文教学生读物 初小轨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1 1.7折 42 九五品

库存10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初小轨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6256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193页

字数134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702_9787545916256

上书时间2024-06-27

问问熊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序章 写作的(写给家长)

1.1高分作文与文章之间的衡/1

1.2让孩子越写越好的必做清单/15

1.3关于孩子长远写作道路的认识/24

章找到写作的乐趣

1.1打破白纸上的开头尴尬/32

1.2让生活中的笑料给你的文章加点趣味/40

1.3天马行空的连接游戏/42

1.4感官错乱的意外收获/52

第2章观察,能让周围的都为你所用

2.1让景跟着你的心情走/56

2.2碎目光所及的细节/59

2.3像导演一样去搭景/62

第3章让书面表达瞬间出彩的“大招”

3.1图像思方法呈现画面感的魔力/68

3.2用动词“进攻”你的比喻/70

3.3用动词代替形容词去表达/71

3.4打出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74

3.5悠远的结尾/76

第4章非虚构写作的力量

4.1你的经历与你的情绪/88

4.2感受的表达/92

4.3让你的人物过目不忘/97

4.4如何塑造人物的独特/103

4.5深情是塑造人物的绝杀武器/113

第5章虚构写作的自由

5.1真实虚构=更广阔的虚构/124

5.2故事可以是编的,但道理是温情的/130

5.3用虚构帮助你完成文章的意义/136

5.4虚构更容易说出/143

5.5“超能力训练法”激发你的想象力/149

第6章养成陪伴一生的写作惯

6.1养成写作惯的三种自我管理办法/157

6.2拯救枯燥的拆分练/164

6.3修改惯启发你的写作品味/177

6.4一生的写作惯与你应得的奖励/180

内容简介:

作文好的孩子和作文差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发愁的家长。孩子作文好,我们却发现学校教的“套路式写作”正在扼杀孩子的个表达,他作文能得高分,却可能正在丧失写作能力;孩子作文差,可能会差到一写作文一脸菜,磨磨蹭蹭两个小时才写两行字,我们接近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喜欢上他不感兴趣的“作文”。而我们对于孩子写作的困惑,其实还不止这些。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好作文?为什么孩子能绘声绘讲很多事,一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有没有办法让孩子既能作文得高分,又保有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本书里,你的这些疑问都能得到解答,请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精彩内容:

高分作文与文章之间的衡
文学价值上的写作与高分作文之间有区别吗?有,当然有!不但有,而且区别还很大。
这个区别恰恰让很多家长特别头疼。
因为这其中的度,太难把握。举例来说,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用了很多令人过目不忘的精妙描写,在描写祖父陆焉识走路时,她写了一个这样的句子:“他走得很慢,一身病似的。他后来分析,走得那么病态是希望苏咪咪跟上来,怜悯心碎肠断病恹恹的他。”
这样的句子,我读遍,见之不忘,因为它恰当,因为它不花哨。严歌苓没有把牵肠挂肚说出来,也没有把祖父走路走得神魂落魄的衰样子说出来,她只用了“他走得很慢,一身病似的”,我们便什么都知道了。
这便是文学意义上的好。
那高分作文的好是什么样的呢?
前段时间,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侄女有晚上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冬天的作文。九岁大的孩子,大部分还处在花式造句的阶段,他们能写出像样的作文吗?他们当真能马上分析出写冬天到底要如何找到写作切入点吗?
反正我的小侄女是愁得够呛。天晚上,老师要她“抄”作文,怎么“抄”?回家自己找作文选中跟冬天相关的作文,选一篇,抄满一页。这个作业倒难不倒她,她的书架上大概有20几本封面各异的小作文选,能找到一篇有关冬天范文。于是头天晚上,她抄了大雪。第二天傍晚放学回来的时候,却愁得吃不安稳饭。
因为老师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既然你已经抄过“作文”了,那么你理所当然该知道如何写一篇类似的“作文”了。
但事实上呢?
她还是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呢?
因为她压根不知道,自己原封不动抄写的那篇作文,到底在哪儿。我那天专程拿出时间翻看了三本作文,看完之后心情很复杂,说沉重也不为过。
什么烂玩意儿?怎么成了作文呢?
有人会说了,您可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小孩子能写成这样不错了,不然你还要他们写成什么样子?
永远不要低估小孩子在写作方面的创造力,他们接近可以写出能够代表自己独特感受的好句子、好文章,而不是隐藏自己的感知和触角,苦苦向那些被固化了的“好句子”妥协。
在我侄女的作文选里,每一篇描写雪的作文,都少不了“鹅毛般的大雪”“柳絮般的大雪”“时而这样时而那样的大雪”。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些比喻已经算是厉害的了,我们随着年岁渐长都会涨点砥砺岁月的经验值,怎么偏这些烂俗的比喻始终不见长进呢?
是教孩子作文的老师们不长进,还是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只能接受这种老掉牙的传统比喻呢?
其实都不是,教孩子的老师们也多多少少读过一些好文章,孩子们在图书馆里也会读到几本好书,无论老师还是孩子,他们都知道新奇与贴切的句子是好的,但他们不敢用。
老师不敢,是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带着孩子们应试,高分作文的标准那几套,好的开头,好的结尾,好的书写,好的标题,字数要够,漂亮的引用来几个,整齐的句子来几句,结尾扣一下题,十有八九能往高分上奔一奔了。
把这些套路了,作文及格线以上是没问题了,没人关心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别说那些非一之功的语感培养了。
不敢,是因为他们即便读了好书,写了一些好句子、好文章,也很少敢去作文的地界里应用一下。我曾给我的讲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鲁迅写的秋叶:“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种大师写出来的句子,要被语文老师拿来要求孩子们去分析其手法,弄弄清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但真实的情况,这句子也许只是作者写着写着临时起意抖个机灵而已,皮一下很开心系列大师,人家自己用起来可圈可点、可上可下。
但这机灵能不能让孩子学过来在写作的时候用用呢?
单从句式上来说,学过来非常容易,只是你一旦写了这种句子,批改作文的老师也许会治你个“病句”或者“赘余”的罪,你说冤不冤?
即便是一开始我举的严歌苓的那个句子,也保不准在作文界算不上是个受欢迎的写法。
所以,想要让孩子既掌握得了写作的好,又应对得了作文的好,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