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词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卢静云
  • 李清照词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卢静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清照词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卢静云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0.7 1.8折 59.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静云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739241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59.8元

货号108_9787531739241

上书时间2024-06-24

问问熊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一张机,春光淡荡试新衣

二张机,和羞试理并双枝

三张机,红鸾未识玉楼底

......




内容简介:

本书解读李清照的词作与她沧桑绮丽的一生,将李清照的一生用“九张机”的词牌加以概括。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lt;div claookdetailcontentquot;gt;  莲初长成    那一季,山东章丘的明水湖,烟波荡漾,清可濯缨。风乍起,水光潋滟,如若清丽少女明澈的双眸。    人间事本纸短情长,掬一捧春水,研一湖墨香,守一叶云影,采一寸月光,是哪位温和而聪慧的女子,把这座小镇所有的故事攥在手里,填满了含蓄的诗意?    红尘千般好,容她缓缓归。    此时正值北宋盛世,太久,人物繁阜,汴京天街,车如流水马如龙。曾有北宋文人孟元老对昔繁华有此番的描绘:“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安乐太,文风鼎盛,一时有识之士辈出,诸如曾巩、司马光、黄庭坚、安石、苏轼、秦观、张耒、陈师道、晁补之等,了北宋文界的新天地。正如中国现代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的,历数千载之,造极于赵宋之世。”    是时有士李格非,世业经学,俊迈出众,对行文作赋得心应手,常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着焉,则不能工。”遂以文章受知于文豪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着有礼记说洛阳名园记等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士,却因廉洁清正始终守贫。他在郓州做教授时,郡守怜他贫寒,想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也好兼薪养家,他却婉言谢绝了。    后来李格非因得罪,被外放为广信郡通判,任职期间,听闻有道士妖言蛊惑百姓,马上命人将其重杖且驱逐出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能表现出如此反对的开明思想,实在十分难得。    在李格非身上,可见传统文人骨子里的精神和风度,亦可想一场悲剧将横亘在他的生命正中,无法逃脱!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在李格非山东章丘的宅子里,一声啼哭惊破了朴旧老城的寂静。正是春末夏初,明水镇里尚能依稀感觉到暮春的清冷,良木静深,篱落疏疏,纷飞的花瓣在风中旋转,坠落在季节的脚印里。    生命的诞生定会让人欣喜,我们可在婴孩清澈的眼睛里,感受到生命之初的纯净,那么的一尘不染,那么的无瑕。站在人生的个台阶上,尚未来得及辨清这个世界的各种彩,所以更显得淳朴稚拙,纯粹得让人爱不释手。    她是三月里将绽的蓓蕾,虽然是女婴,父母的宠爱却不减半分。她如一道阳光,投在这个泛溢着浓浓书香的官门之家,落入这座宅子的每个人心里。    据宋史?李格非传载,“妻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可知清照的母亲也出身,其祖父拱辰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的状元,深得宋仁宗的赏识。清照的母亲氏受祖父影响,自幼饱读诗书,能文善诗,才气十足。    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中有提:“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恒流。”清照便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自幼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词诗文,研经典。此时的她,不过是未曾涉世的深闺秀女,在那一册又一册的墨迹世界里,享受着恬淡的诗意情怀。而这一身的才华,终将她走向什么样的人生,她尚一无所知。    故乡泉城的清流滋养着她的灵,造了她的温雅聪慧。而这般情,也让她轻易地洞彻了人生百味,凭借一颗玲珑心,把一路上的欢喜哀愁入诗入画。如此,幸乎?不幸乎?    虽然李格非常年在汴京为官,与女儿为伴的时候少,但二人都在女儿身上倾尽了所有的温情和怜爱,文章外,还给了她丰厚无忧的童年。    不觉间,她已成长为一位灵动的少女,易感而活泼,带着动人的馨香,静静绽放。    所幸的是,她的父母是宽厚开明的,没有用封建社会对女子苛刻的清规戒律把她锁在寂寞深院,倒是能让她常常旋舞于自然之间,自由地呼吸,这也是她后敢于挑战朝贵的原因吧    尝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关于清照笔下的这个“溪亭”,后人说法有几:一是泛指一般的溪边亭阁,二是指济南大明湖畔的一处名泉,三是据苏辙的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可知确实有一个地方名“溪亭”。以为当时的清照毕竟还是大户人家的待字闺女,虽然被批准外出郊游,但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所以我比较赞同第四种说法,“溪亭”指的是清照所在章丘明水湖畔的一处游玩地方,唐代名士段成式所着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有道:“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珠网浮杯也。”    碧水清波,荷塘暮,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晚风浮动,带着浅浅荷香,迎面袭来阵阵清凉,在粼粼波心拂出温和的调。鱼儿游弋在莲叶间,自由欢畅。    清丽若荷的少女荡舟而来,青春在湖光荷中徜徉。她哼着歌谣,笑意盈盈地去追赶那一路的夕阳,舟桨泛起层层涟漪,剔透的水珠在柔和的暮光下熠熠生辉。田田的荷叶是她袅娜的舞裙,风姿绰约。    此时,韶光正好!    薄酒添醉,游兴未尽,再见这般美好的影,她更是“沉醉不知归路”。也许并非小舟迷途,不过是为了成全此情此境纯粹的快乐。    水道回环,荷叶茂盛。待她尽兴而归,醺醺然竟误入藕花深处。于是急急划桨争渡,打破了万籁俱寂的湖面,惊起了停栖在洲渚之上的水鸟。鸥鹭突然四散而飞,反也吓着了她,只是在一愣之后,更觉有趣,随而欢快大笑。    这区区三十三字的小令,却给我们展现出清照少时的生活。立体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芳龄少女钟情于自然风物的志趣,与一段欣喜无虑的青葱岁月。她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无限乐趣,犹奏心弦与自然产生的共鸣。    她以寻常语入词,酣畅淋漓,不事雕饰,自在天真。虽是表现酒兴游憩之作,却丝毫不扭捏矫情,更是有豪迈的丈夫之气,情辞真切。词学大师龙榆生在其1936年所着的漱玉词叙论中曾评价此词:“矫拔空灵之开阔。”    而她,并没有虑过多,只是自己沉醉其中,其中。    少时的流光,不需过多的浓妆艳抹去涂饰,一一笑,皆是单纯的美好。晨霞掩映,春葱茏,你可以迎着阳光肆无忌惮地欢笑和奔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旋舞与歌唱。纵是入了夜,星子也在那遥远的黑帘幕上眨着眼睛与你对话。    正因为不谙世事,正因为无所顾忌,才有勇气放纵这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可以去摘挂在碧蓝苍穹的那一抹无定踪迹的浮云,可以去追漫天飞扬的蒲公英,可以去搅动一湖春水,寻清风拂过的痕迹    鸟儿衔着你年少的梦想,越过人声鼎沸的都城,越过温婉烟笼的江南,越过这万千人世的种种煎熬,后落入何家的酒埕?其实无论终是酿出迷人的香醇,还是化为一壶死水,都与初的你无关,与那些五彩斑斓的梦无关。    经历过人事的每个人,是否都无法记起曾经自己竟可以这么的快乐?    此时,她年仅十六,初试墨笔,竟一鸣惊人。    现的,是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一代文豪捧着女儿的小词一读再读,惊叹不已,未料女儿的聪慧,细细端详,更是感慨女儿业已长大,其气质和学识也非一般的闺中女子可比。    李格非掩了女儿的名字,把此篇如梦令带出了闺房,带到了各辞章名家当中借为传看。大家都惊为不凡,纷纷猜测其豪情气度该是当代文豪苏东坡的作品,后来清人沈雄所撰的古今词话等作甚至认为其近于自然的飘逸清新之情该是道教仙人纯阳子吕洞宾所写。    于是,词女清照,初露尖尖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