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史札记:事件篇 林蕴晖

原封未拆

8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蕴晖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蕴晖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1868923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1页
  • 字数 3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站在党的立场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写历史的统一。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历史原貌写历史和站在时代高度看历史的统一。按照历史原貌写历史,就是要严格从事实出发;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写过去的历史,不是去任意改写历史的原貌,而是对历史的原貌和历史发展的实际脉络有更清楚的理解。
  书中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说的来龙去脉;1950年代关于工会工作方针的争论;高岗、饶漱石事件的真相;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和1959年的庐山会议;“大跃进”运动和1960年代中国的政治走向;1960年代个人崇拜狂热的始作俑者;“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等等,都一一作了破解。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写过去的历史,不是去任意改写历史的原貌,而是对历史的原貌和历史发展的实际脉络有更清楚的理解。
  承认新民主主义社会里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无疑也就是对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历史功绩的承认,这是不言自明的。刘少奇的“剥削有功”说,只不过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而已。
  历史表明,在1960年代的中国大搞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声浪中,林彪确实起了第一吹鼓手的作用。但历史同样表明,林彪并不是第一个拿起高音喇叭的人。
【作者简介】
  林蕴晖,1932年12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1992年退休前为国防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当代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奠基创业》(《中国二十世纪全史》第七卷,专著);《辅助建国》(《刘少奇之路》第三卷,专著);《共和国年轮——1953》(专著):《凯歌行进的时期》(合著);《人民公社狂想曲》(合著);《风雨兼程一新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主编):《人民共和国春秋实录》(主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21册(主编)。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刘少奇“天津讲话”引起的风波
“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
重读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报告
惊动了毛泽东的“黄逸峰事件”
李立三为何被戴上了三顶“帽子”
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是非”
建国后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
“批薄射刘”的财经会议”
“讨安伐刘”的组织工作会议
高岗被定为“反党”的原因
东北局“五虎将”冤案始末
毛泽东缺席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释疑
扬帆冤案的诱因辨析
中共八大与“以苏为鉴”
中共八大党章未写毛泽东思想的原委
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估与走中国自己的路
1950年代中国起步探索道路的矛盾及其逆转的教训
反右派斗争党内“战场”的一角‘
赖若愚缘何重蹈李立三的覆辙
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军委扩大会议
朱可夫事件与彭德怀庐山罢官
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
1960年代中国造神运动的起源
对苏联模式认识的分歧与中苏关系恶化
1960年代国际共运总路线的论争
“大跃进”与1960年代中国的政治走向
彭德怀去西南三线的前前后后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62年修订再版与在“文革”中的
命运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陈云谈“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一
解读:毛泽东讨嫌“四个伟大”
见证两个时期中国农村变革的走向
——杜润生与毛泽东和邓小平
由“谈不拢”到达成一致的诀窍
——邓小平处理党内不同意见的方针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附录:对历史资料的鉴别与使用:
记龚育之指导建国后的党史写作
——痛悼龚育之先生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