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内页干净

7 九品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1af

上书时间2023-09-17

明桓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00563
  • 定价 1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9页
  • 字数 82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1928~2005)是一部记述该研究所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至今的发展史。该书以丰富而确凿的史料,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中国现代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历尽艰险,几经磨难,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业绩;还讲述了几代动物学家为中国动物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全书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图文并茂,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该所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是一部具有创新文化意义的史料类作品,对研究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史、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动物学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该所研究生人所的“所史”教育用书。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引言——动物研究所与“三所”的渊源关系
第一节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第二节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渊源
第三节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的渊源
第四节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渊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三所”在抗战前的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28~1937)
第一节广泛采集动植物标本,为研究本土动植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节开展动植物标本之整理及动物形态、分类学与古生物学研究
第三节开展动植物标本展览和科普宣传活动
第四节开展国内外动植物标本交换,丰富“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
第五节首次制定有关规定,限制外国派员来华采集动植物标本,维护国家权益
第六节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的成立与《动物学杂志》的出版
第七节抗战前“三所”人员组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三所”在八年抗战期间主要的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37~1945)
第一节应用动物学研究
第二节基础动物学研究
第三节动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
第四节抗战时期的学会活动与学术刊物的出版
第五节抗战时期“三所”的人员组成变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三所”在抗战胜利后的复员及其主要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1946~1949)
第一节完成学院体制,积极调整研究方向、扩充研究机构
第二节继续抗战时期未完成的研究项目和零星的标本采集活动
第三节“三所”复员后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论著发表情况
第四节“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情况
第五节复员后动物学会和昆虫学会的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的恢复
第六节抗战胜利复员后“三所”人员组成
第七节“三所”在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两所”在建国早期研究机构的调整及引进专家的情况
第一节中国科学院昆虫学研究机构的酝酿与成立
第二节动物研究(室)所的酝酿与成立
第三节落实《科学十四条》和《七十二条》为“两所”的合并与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节“两所”的学术领军人及在建国早期从国内外引进专家情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两所”在建国早期的科研活动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第二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
第三节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节“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
第二节“两所”共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稳定发展时期的动物研究所(1962.1~1966.5)
第一节昆虫研究所并人动物研究所的背景
第二节研究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
第三节主要研究工作及方向任务
第四节重要的科研活动
第五节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贡献
第六节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七节人才培养
第八节“四清”运动与“三线搬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抓革命、促生产”(1966.6~1976)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席卷动物研究所
第二节科研体制与机构设置的变动
第三节“抓革命、促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节“十年动乱”中难得的科研成果
第五节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章拨乱反正治理整顿科研工作快速发展(1977~1985)
第一节恢复行政与学术领导机构
第二节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三节恢复专业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
第四节恢复学术活动
第五节加强人才培养
第六节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扩大研究所自主权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1986~1990)
第一节调整行政和学术领导机构,以适应新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贯彻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三节改变科研的封闭模式,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研究实验室
第四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第五节落实中国科学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办院方针”,开拓技术开发工作
第六节改革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后勤部门的保证作用
第七节几点体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综合配套改革与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1991~1994)
第一节组建各级领导班子与咨询机构,强化管理工作
第二节配套改革意见及“所长任期(1991~1994)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召开动物研究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节配套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五节所长任期目标(1991~1994)的完成
第六节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结构性调整与运行机制的转换(1995~1999)
第一节按照结构性调整的要求,组建各级领导班子及学术咨询机构
第二节结构性调整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节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1995~1999)
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五节所领导班子、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领导换届及当年度院士选举结果
第六节纪念寿振黄先生诞辰100周年
第七节其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开拓创新走向世界(2000~2005)
第一节凝练发展目标,规划科学蓝图
第二节整合科研力量,完善创新机制
第三节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调整学科布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节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五节面向国家需求,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第六节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第七节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
第八节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第九节建设研究所创新文化,营造和谐创新氛围
第十节建设新园区,开辟研究所发展新天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昆虫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二节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三节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四节鼠类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五节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六节昆虫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七节昆虫生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八节昆虫病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九节昆虫药剂学与毒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节昆虫信息化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一节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二节生殖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三节细胞生物学和膜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结束语
附录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科学家简介
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奖科研成果目录
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授权专利一览表
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所长(主任)任职年表
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党委负责人任职年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