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品相核验准确、体验好,不符包售后;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
¥
74
9.9折
¥
7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杨琥 编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33454517503
上书时间2024-08-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琥 编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3454517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11页
-
字数
791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五四纪念”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收录1919-1949年历年有关五四运动纪念与研究的文章,以展示1949
年以前各家各派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新文化运动与
五四运动、五四事件与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与文艺复兴等专题,作者多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其所思所论对今天
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杨琥1965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北京大学校史、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目录】
-
序
编辑凡例
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1.15) 陈独秀
《新潮》发刊旨趣书(1919.1.1) 傅斯年
本志宣言(1919.12.1) 陈独秀
新思潮的意义(1919.12.1) 胡适
告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节选)(1920.1)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1920.4.1)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1929.11.29) 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和影响(1932.5.4) 罗家伦
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时代(1933) 常乃惪
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学术思潮(1934) 伍启元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1937.6) 陈伯达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1940.5) 菊圃
新文化运动与蔡孑民先生(1942.6) 萧一山
从流忘反——五四新文化运动(1948) 冯大麟
五四事件与学生运动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1919.5.4) 罗家伦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5.4) 许德珩
市民运动的研究(1919.5.6) 涵庐(高一涵)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1919.5.9) 顾兆熊
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致各团体电(1919.5.14) 北京中学以上学生联合会
北京学生界罢课宣言(1919.5.18) 北京学生界联合会全体
“五四运动”的精神(1919.5.26) 毅(罗家伦)
五四运动的回顾(1919.10.1) 仲九(沈仲九)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1920.4.21) 陈独秀
“五四纪念日”感言(1920.5.4) 梁启超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1920.5.4) 蔡元培
五四运动底文化的使命(1920.5.4) 渊泉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5.4) 胡适 蒋梦麟
一年来我们学生运动的成功失败和将来应取的方针(1920.5.4) 罗家伦
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1921.5.4) 李大钊
黄梨洲论学生运动(1921.5.4) 胡适
五四与学生(1921.5.4) 瞿世英
“五四”的我感(1921.5.4) 廷谦
“五四”后学生界应有的觉悟和责任(1921.5.4) 谭鸣谦(谭平山)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1922.5.4) 蔡元培
在北京学生联合会纪念五四大会上的演讲(1923.5.4) 李大钊
五四运动史(节选)(1923.5.5) 文叔
这一周(1924.5.1) 李大钊
学生的政治活动(1925.5.4) 梁启超
五四运动之功过(1925.6.29) 周作人
五四运动之回顾(1927.5.4) 朱一鹗
五四运动纪念(1928.5.4) 胡适
“五四运动”何以爆发于民八之五月四日(1948.5.4) 叶景莘
五四运动:民族革命运动
《新青年》之新宣言(1923.6.15) 瞿秋白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1924.4.12) 恽代英
自民族主义至国际主义(1924.5.4) 瞿秋白
五四运动的真精神(1924.5.4) 育英
二十七年以来国民革命运动中所得教训(1924.12.20) 陈独秀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1925.5.2) 太雷(张太雷)
五四纪念与民族革命运动(1925.5.3) 双林(瞿秋白)
五四运动与新的文化运动:继承五四 超越五四
(一)超越五四:五四时代已经过去
五四运动与今后的文化运动(1928.5) 彭康
过去了的五四(1930.5.4) 周予同
“五四”运动的检讨(1931.8) 丙申(茅盾)
请脱弃“五四”的衣衫(1932.1) 文艺新闻社
附:真理之檄 文化评论社
文化运动问题(节选)(1932.4) 胡秋原
五四和新的文化革命(1932.5) 瞿秋白
从五四运动到今日(1936.3) 柳湜
“五四”运动时代过去了吗?(1938.5.15) 陈独秀
(二)继承五四:新启蒙运动
新启蒙运动(1936.10) 陈伯达
五四纪念与新启蒙运动(1937.5.2) 张申府
“五四”运动论(1937.5.5) 胡绳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1937.5) 张申府
五四运动之历史的意义(1937.5) 燕铭
五四运动与新启蒙运动(1937.6.15) 齐伯岩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纪念五四(1938.5.4) 新华日报社
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1938.5.4) 潘梓年
五四文化运动在今日的意义(1939.4.28) 艾思奇
五四运动(1939.5.1) 毛泽东
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1939.5.4) 新华日报社
五四运动(节选)(1939.5.4) 博古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1940.1) 毛泽东
纪念五四廿一周年(1940.5.7) 新中华报社
纪念“五四” (1940.5.10) 伯达
五四文化运动的特点(1940.5.25) 艾思奇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940.5) 吕振羽
发扬五四的启蒙精神(1942.5.4) 解放日报社
“五四”的来由与历史的鞭策(1942.5.4) 华岗
纪念“五四” (1946.5.4) 徐特立
五四运动及其发展(1946.5) 何干之
论五四运动之划时代的意义(1946.5) 陈人白
五四的历史意义和任务(1948.5.1) 夏晖
五四的历史意义(1948.5.6) 邵荃麟
“五四”二十九周年(1948.5) 夏衍
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1949.5.5) 林石父(华岗)
五四运动:文艺复兴及其它
中国的文艺复兴(节选)(1933.7) 胡适
纪念“五四”(1935.5.5) 胡适
国民人格之培养(1935.5.5) 张奚若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1935.5.12) 胡适
再论国民人格(1935.5.26) 张奚若
五四文化运动的检讨(1935.5) 叶青
五四运动之史的追述(1940.5) 朱谦之
从社会史的观点考察五四运动(1940.5.) 陈啸江
五四纪念忆蔡孑民先生(1940.5) 王崐仑
从五四到今天(1941.5.4) 林同济
五四运动之文化的意义及其评价(1942.5.3) 李长之
“五四运动”的回忆与感念(1942.5.25) 许德珩
我对于五四运动的感想(1942.5.25) 顾颉刚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1942.5) 朱光潜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1942.5) 吴之椿
五四偶谈(1943.5.4) 傅斯年
五四运动与狂飙运动(1943.9) 陈铨
文艺复兴之梦(1944.2.29) 周作人
五四二十五年(1944.5.4) 傅斯年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现阶段的思想(1944.5) 贺麟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1945.5.10) 闻一多
五四运动与东方文艺复兴(1946.11.25) 冯大麟
我们为甚么纪念“五四”(1947.4.28) 吴之椿
中国民族的良心(1947.4.28) 张东荪
新的课题(1947.4.28) 张奚若
新文化运动的再估价(1947.4) 刘亦宇
写在“五四”的前夕(1947.5.3) 吴世昌
五四,重新使我感到不安(1947.5.3) 王芸生
“五四”的第二十八周年(1947.5.4) 胡适
依新装评旧制——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特征(1947.5.4) 周策纵
五四之日(1947.5.4) 王统照
五四运动的将来(1948.5.1) 张奚若
从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话说起(1948.5.1) 张东荪
“五四”二十九周年(1948.5.8) 许德珩
回顾与前瞻 (1949.5.4) 俞平伯
我蹩在时代的后面(1949.5.4) 杨振声
纪念“五四”的第三十年(1949.5.4) 罗常培
五四运动:民族独立•国民革命•国家统一
五四运动与国家主义(1926.5.4) 曾琦
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1927.5.4) 赵澍
五四运动的前前后后(1927.5.4) 陶百川
五四运动纪念会演讲词(1927.7) 胡汉民
纪念五四的意义(1928.5.4) 德徵
五四运动之经过及其影响(1929.5.4) 金志骞
在五四运动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1929.5.4) 罗家伦
纪念光荣伟大的五四运动(1930.5.4) 陶愚川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1930.5.4) 秋魂
五四运动与今后学生应努力之新途径(1931.5.4) 中央时报社
五四运动之回忆( 1933.5) 陈友生
五四运动十七年(1935.5) 文夫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教训(1939.4) 简贯三
五四与青年运动(1940.5) 陈晋雄
五四运动之回忆与认识(1940.5) 刘振东
“五四运动”史的检讨(1940.5) 黎琴南
“五四”运动的价值(1941.5.4) 谭平山
五四运动的新检讨(1941.5.4) 陈庆瑜
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节选)(1941.7.9-10) 蒋介石
五四产生了两位新先生(1942.5.25) 吴敬恒
五四的回忆(1942.5.25) 王星拱
五四运动之新旧意义(1942.5) 樊德芬
从近事回看当年(1942.6.25) 罗家伦
国民革命与五四运动(1943.5.4) 中央日报社
勉青年三事(1946.5.4) 民国日报社
论新五四运动(1946.5.10) 郑学稼
五四运动:青年节与文艺节
纪念中国青年节与国民精神总动员(1939.4.28) 乔木
为纪念中国青年节联合宣言 (1939.5.4)
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5.4) 毛泽东
中国青年伟大光荣历史的一页(1940.5.4) 吴玉章
为纪念文艺节公启(1945.5.4)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救协会总会
迎“文艺节” (1946.5.1) 郑振铎
说“文艺节” (1946.5.2) 郑振铎
纪念第二届“五四”文艺节告全国文艺工作者(1946.5.4) 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
中国文艺往那里走(1947.5.5) 大公报社
我再提仪改订“文艺节”(1948.5.1) 郭沫若
庆祝“五四”光复(1948.5.4) 郭沫若
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1949.5.4) 陈伯达
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
发挥“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精神(1939.1.15) 潘梓年
“五四”课题的重提(1945.5.15) 郭沫若
五四运动的意义(1946.5.4) 郑振铎
新五四运动(1947.4.28) 吴晗
论纪念五四(1947.4.30) 吴晗
五四运动与新五四运动(1948.5.1) 王铁崖
五四的两个基本口号(1949.5.4) 何干之
1919~1949年五四纪念与研究论著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