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经(升级版)
品相核验准确、体验好,不符包售后;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
¥
7.35
3.0折
¥
24.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家庭书架》编委会 编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44267991504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家庭书架》编委会 编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3-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4267991
-
定价
24.9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家庭书架
- 【内容简介】
-
《茶道·茶经(升级版)》从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其后还附有陆羽的《茶经》等。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大多乐意将茶道看成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艺术,一种富有智慧的修身之道。本书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及茶的风情等四个方面,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茶道”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 【目录】
-
上编茶道
第一章话其史
第一节茶的起源
传说与记事
古时传说
古书记事
解“茶”字,寻茶树
“茶”字的由来
茶树的起源
第二节茶的发展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
先秦说
三国说
西汉说
茶风渐浓于南北朝
茶文化兴盛于隋唐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茶的传播
国内路线
始于巴蜀
顺江而下
继续东移
行至江南
由东转南
国外路线
茶在亚洲的传播
茶在欧洲的传播
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传播
千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政策的发展及废止
变迁的茶马古道,不变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赏其艺
第一节茶叶艺术
茶叶的演变
自然形态的鲜叶
从散茶到饼茶
从饼茶到蒸青散茶
从蒸青散茶到炒青绿茶
茶叶的分类
碧绿青翠的绿茶
艳如琥珀的红茶
色橙味浓的黄茶
毫色如雪的白茶
浓清相宜的乌龙茶
愈久愈醇的黑茶
种类繁多的再加工茶
茶叶的命名
茶叶的产区
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台.湾省茶区
世界其他茶区
茶叶的审评
外形审评
内质审评
茶叶的选购
观察法
辨别法
茶叶的贮存
中国名茶品评
绿茶
乌龙茶
红茶
黄茶
黑茶
白茶
花茶
第二节茶具艺术
茶具的演变
简单朴素的唐前茶具
完备配套的唐代茶具
富丽典雅的宋代茶具
承上启下的元代茶具
创新定型的明代茶具
异彩纷呈的清代茶具
精良多样的现代茶具
茶具的种类
竹木茶具
金属茶具
陶器茶具
漆器茶具
瓷器茶具
搪瓷茶具
玻璃茶具
茶艺泡茶用具
冲茶器
附属茶器
煮水器
辅助用品
茶具的选购
茶、器总相宜
主茶具的选择
茶具的保养
第三节水的艺术
水质决定茶品
水质需“清”
水性应“轻”
水品在“活”
水味要“甘”
泉水:茶之佳偶
好泉配好茶
天下第一泉之争
各地名泉
其他宜茶之水
雨水、雪水
井水
江水、河水和湖水
自来水
纯净水、矿泉水
第四节泡茶艺术
烹茶方法的演变
源于西汉、盛于初唐的煮茶法
流行于中、晚唐的煎茶法
盛行于两宋的点茶法
流传于世的泡茶法
泡茶要诀
茶、水比例要适当
掌握水温是关键
泡茶时间拿捏准
泡茶次数控制好
泡茶技巧
高冲水与低斟茶
上投法、中投法及下投法
闷泡法与煮茶法
洗茶与润茶、醒茶
弄茶手法
取用器物手法
提壶手法
握杯手法
翻杯手法
温具手法
冲泡手法
特色泡茶法鉴赏
传统式泡法
潮州式泡法
宜兴式泡法
安溪式泡法
第五节品茗艺术
品茶的环境
茶席的设计
茶具
挂画
插花
焚香
配乐
品茗有道
五品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第六节各类茶的茶艺程序
绿茶茶艺程序
碧螺春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乌龙茶茶艺程序
铁观音
冻顶乌龙茶
大红袍
红茶茶艺程序
黑茶茶艺程序
花茶茶艺程序
黄茶茶艺程序
白茶茶艺程序
第三章享其用
第一节茶饮强身健体
茶饮功效
生理功效
心理功效
四季饮茶主张
春饮花茶解困
夏饮绿茶消暑
秋饮青茶除燥
冬饮红茶御寒
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
茶饮.禁忌
不宜饮茶的人
不宜饮的八种茶
不宜泡茶的水
第二节茶药医治百病
茶为万病之药
茶的本草理论
对症茶药方
调节神经类
心血管病类
妇科疾病类
强筋健骨类
呼吸系统类
泌尿系统类
五官类
美容养颜瘦身类
茶药注意事项
选用.禁忌
使用.禁忌
第三节茶餐唇齿留香
茶餐历史
茶餐分类
茶餐的特点
讲求精巧,口感清淡
营养丰富,有益健康
餐饮文化,融为一体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共享美味
养生茶粥
茶香入菜
以茶煲汤
茶制点心
简易茶餐
茶餐注意事项
茶叶的选择
茶与餐的搭配
如何调味
茶餐.禁忌
第四节残茶物尽其用
消除异味
清洁去污
吸尘除潮
第四章悟其道
第一节中国茶道
茶道概述
茶道的构成
茶艺
茶境
茶礼
茶修
中国茶道的礼法
容貌
姿态
风度
礼节
中国茶道的流派
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怡——中国茶道中人的身心享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与传统文化
中庸仁礼——茶道与儒家
禅茶一味——茶道与佛教
天人合一——茶道与道家
中国茶道派生
茶宴
斗茶
茶馆
当代茶会
四序茶会
无我茶会
第二节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奈良、平安时代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现代
日本茶道四谛
和——和谐和悦
敬——心佛平等
清——物我合一
寂——本来无一物
日本茶室
日本茶具
日本茶道礼仪
第三节韩国茶道
韩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新罗时期
高丽时期
朝鲜时期
现当代
韩国的茶道精神
和静——韩国茶道的源头
清虚——韩国茶道的传承
中正——韩国茶道的精髓
韩国茶礼
古代茶礼
现代茶礼
第四节中日韩茶道比较
茶道总体的比较
儒、释、道对茶道影响的比较
茶道精神的比较
第五章览其情
第一节历代茶书
唐代茶书
宋代茶书
元明茶书
清代茶书
第二节茶与艺术
茶诗
茶词
茶画
茶书法
茶联
茶谜
茶谚
茶乐
茶歌
茶舞
茶戏
第三节茶与礼俗
茶与婚礼
茶与丧礼
第四节茶俗物语
民族茶俗
维吾尔族香茶
藏族酥油茶
蒙古族成奶茶
土家族擂茶
回族刮碗子茶
侗族打油茶
傣族竹筒香茶
白族三道茶
苗族八宝油茶
哈尼族土锅茶
哈萨克族奶茶
傈僳族雷响茶
佤族苦茶
布朗族酸茶
纳西族“龙虎斗”和盐巴茶
景颇族腌茶
布依族“姑娘茶”
地方茶俗
古镇周庄的阿婆茶
安徽泾县琴鱼茶
北京大碗茶
成都茶馆
广东的早茶
台.湾泡沫茶
潮汕工夫茶
安溪乌龙茶俗
扬州人的吃茶
异域茶俗
巴基斯坦茶俗
阿富汗茶俗
土耳其叹茶成风
舔饮印度茶
英国茶情调
法国茶正香
荷兰茶俗
俄罗斯茶炊与茶
美国的茶饮发明
摩洛哥的薄荷茶
下编茶经
《茶经》(唐陆羽)
卷上一之源
卷上二之具
卷上三之造
卷中四之器
卷下五之煮
卷下六之饮
卷下七之事
卷下八之出
卷下九之略
卷下十之图
《大观茶论》(宋赵佶)
一地产
二天时
三采择
四蒸压
五制造
六鉴辨
七白茶
八罗碾
九茶盏
十茶筅
十一茶瓶
十二茶杓
十三茶水
十四点茶
十五茶味
十六茶香
十七茶色
十八藏焙
十九品名
二十外焙
《农书茶》(元王祯)
《茶谱》(明钱椿年)
一茶略
二茶品
三艺茶
四采茶
五藏茶
六花茶诸法
七煎茶四要
八点茶三要
九茶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