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 2016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 2016版

品相核验准确、体验好,不符包售后;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

4.76 1.4折 34.8 九五品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金星 编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52269611013

上书时间2024-03-11

捞书怪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薛金星 编
  •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52269611
  • 定价 3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4页
  • 字数 410千字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基础知识篇、实验探究篇和解题方法篇。基础知识篇着意共同性,兼顾差异性,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实验探究篇对初中物理实验进行整合,分专题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解题方法篇通过“读题、思路建立、解析”的方式呈现中考题,按题型讲解解题方法。其中“基础知识篇”是重点篇,下设“基础知识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跨越思维误区”“中考考点链接”四大栏目,全面涵盖中考考点和能力要求。
  【基础知识归纳】以全新的思维梳理基础知识,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排除思维障碍,做到热点加温,重点强攻,难点详析,疑点巧析。
  ①精讲细讲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249条,分层次梳理知识;
  ②41条“注意”点拨知识要点;
  ③29条“说明”“拓展”等突破知识盲点。
  【解题方法技巧】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中的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同时以典型例题精确诠释,以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解题模式来提高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近年典型的中考题,114个题目紧扣所讲知识点,题目难度适宜,解答准确简练,方法点拨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顺利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过度
  【跨越思维误区】集中突破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分析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追根究底,辨析透彻,使您扫除思维误区,更加完美地理解所学知识。
  56条“问题”设计简洁明了,针对思维误区和思维障碍重点突破,解决雾里看花的困窘
  【中考考点链接】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方向,以经典中考试题为范例,全面扫描中考考点和热点,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展望命题的新动向。
  精选74个近年中考题,题目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能力解读
(一)长度单位 3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3
(三)时间及单位 3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 4
(五)停表的使用 4
(六)误差 4
解题方法技巧
(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问题 4
(二)停表的读数 4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用刻度尺测长度求平均值时,没有去掉错误的数据 5
等量代换法 5
第二讲 运动及其测量
知识能力解读
(一)机械运动 6
(二)参照物 6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
(四)速度 6
(五)匀速直线运动 6
(六)变速直线运动 6
(七)平均速度 7
(八)测量平均速度 7
解题方法技巧
(一)参照物的判定方法 7
(二)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7
(三)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8
(四)速度单位的换算 8
(五)平均速度的计算 8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不深刻 8
图象法 9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能力解读
(一)声音的产生 13
(二)声音的传播 13
(三)声速 13
(四)回声 13
(五)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13
解题方法技巧
判断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方法 13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利用回声测距时声传播的时间易出错 14
(一)转换法 14
(二)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14
第二讲 声音的特性
知识能力解读
(一)音调 15
(二)响度 16
(三)音色 16
(四)音调、响度、音色的对比 16
解题方法技巧
(一)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方法 17
(二)利用波形分析声音的特性 17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音调和响度易混淆 17
用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 18
第三讲 声的利用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能力解读
(一)声的利用 19
(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9
解题方法技巧
(一)减弱噪声的方法 19
(二)区分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 20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控制噪声的方法易出错 20
类比法 2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讲 温度 熔化和凝固
知识能力解读
(一)温度 23
(二)温度单位 23
(三)温度计 23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4
(五)物态变化 24
(六)熔化 24
(七)凝固 24
(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4
(九)图象法描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4
解题方法技巧
(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5
(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25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对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理解易出错 25
图象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6
第二讲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能力解读
(一)汽化 27
(二)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7
(三)沸腾和沸点 28
(四)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28
(五)液化 28
(六)升华和凝华 29
(七)人工降雨 29
(八)物态变化总结 29
解题方法技巧
(一)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29
(二)液体蒸发快慢的实例判断 30
(三)判断液体能否沸腾的方法 30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对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易错 30
图象法在液体的沸腾中的应用 31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讲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知识能力解读
(一)光源 34
(二)光的直线传播 34
(三)影的形成 34
(四)小孔成像 34
(五)光速 34
(六)光的反射 35
(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5
(八)平面镜成像 35
(九)三种面镜的比较 36
解题方法技巧
(一)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方法 36
(二)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的方法 36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误认为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误认为要更清楚地看清像,应照亮像 37
(一)理想模型法 37
(二)对称法作图 37
第二讲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知识能力解读
(一)光的折射 40
(二)光的色散 40
(三)色光的混合 40
(四)看不见的光 41
解题方法技巧
(一)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判断与解释 41
(二)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的方法 42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没有正确把握折射规律中“两角”的关系,造成根据折射光路图判断光线时错误 42
理想模型法及作图法 43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能力解读
(一)透镜及与透镜相关的概念 45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45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5
(四)实像和虚像 46
解题方法技巧
(一)判断透镜类型的方法 46
(二)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46
(三)口诀法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47
思维误区、思想方法
(一)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区分不清 47
(二)将两种放大的像混淆 48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4种方法 48
第二讲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能力解读
(一)生活中的透镜比较 50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 50
(三)眼睛 51
(四)视力的矫正 51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