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故

品相核验准确、体验好,不符包售后;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

13.68 4.7折 29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瑞琳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49536399503

上书时间2024-01-22

捞书怪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瑞琳 编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36399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3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理想国:温故书坊
【内容简介】
  2013年推出的第二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30幅,反映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从台湾光复前后到两岸严重对峙的大约三十年的光景,系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蒋介石其人》展示了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共57年间的日记的全面解读和深度思考,透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许多在档案、报纸中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姑苏女杰陆兰秀》追忆了即使遭遇迫害、面临生死抉择但仍然坚持独立思想、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革命烈士陆兰秀;《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
  “人物”专栏,冰云《陈独秀寥落到晚年交游》描写了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避居江津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郑学稼、何之瑜等人的通信、交往,他晚年的境况,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先驱的坎坷命运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注脚;许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一文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还有淮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李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是陶希圣的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后的所思所感;“口述”专栏,《第一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一部分。
  “记忆”专栏,《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舞蹈家江青回忆了与黄苗子、郁风的相识、相知的动人往事;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张纪》追忆考察了参加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的中国老志愿军张纪的生平故事;还有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陈履生《照相馆往事》等文。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特稿]专栏
曾庆斯《逃亡之路》
……我最担心的是被遣送回家乡不能蒙混过关,躺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明天会被送到哪里去?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们相信我的假报吗?会不会先发函查询?就算开头能蒙混,送回兴宁还能蒙混么?我离开家乡十多年,一旦问及当地近况,我一句都答不上来。
杨天石《蒋介石其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里面,毛、刘、周、朱都没有日记。所以说像蒋介石这样的人,他能够留下五十三年的日记,这在世界的政治领袖,在中国的政治领袖里都是唯一的。有日记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助于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第二,有助于了解政坛秘密。
高怀珠《姑苏女杰陆兰秀》
……管教人员骂道:“你这个反革命!”不料这妇女的态度却十分强硬,她昂头挺胸高声喊道:“我没有犯任何罪!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是真理,哪怕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坚持下去!”
[人物] 专栏
冰 云《陈独秀寥落的晚年交游》
……此后,他身上的激进色彩和党派意识渐渐褪去,他与许多曾因政见分歧而争论不断的朋友间的友情也恢复常态。许多新老朋友,并不因他政治上的没落和生活上的困顿而避开他或厌恶他,恰恰相反,他们对他的关怀与往日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  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
……在绝大多数公开出版物中,冯玉祥被塑造成“中共的朋友”和“革命的功臣”,这其实是被政治过滤后的片面形象。在这篇文章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彼时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
淮 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
……两人曾先后两次成为同事,私交甚好,往来密切,后来却两次发生交恶,严重到甚至要动手的程度。不少人将两人的交恶当做学坛佳话津津乐道,也有不少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之辞。由于牵涉到两人性情乃至人格问题,有必要予以认真辨析。
李 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周作人与李大钊结识于北大, 在北大多年共事中结成了始终不渝的友谊,成为同一条战线的战友。虽然以后他们各自走上全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但这种友谊却持续了整整一生。
[风物] 专栏
沈  詝《狄思威路1084弄4号》
……我想象着,留声机里放出轻柔的斯特劳斯圆舞曲,父亲和母亲伴随音乐,翩翩起舞,从大客厅跳到小客厅,相亲相爱。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故居,这里曾经铭刻着许多历史的痕迹,这里也曾经感受过我家三辈人生活的许多苦辣酸甜。
[影像] 专栏
秦  风《走过从前:民间台湾生活影像》
……这些照片的影像,与我自己成长的轨迹大抵上是重叠的。在普通百姓的极其简单的追求中,辉映着生命的热情与渴望,这些照片足可构成民间生活史的不朽片断。
日越/ 穆弓《送别蒸汽机车》
[记忆] 专栏
江 青《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
……在报上看到黄苗子2012年1月8日在北京百岁辞世的消息,整夜思绪万千。自从他的老伴郁风大姐2007年随春风消逝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拜望他,只偶尔有机会时会在熟人那里打听他的近况。最后一次的接触,竟然是几个月前我整理箱中书画时,看到他在1992年送我的一幅字“回风舞雪”。
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
……文中记述的几位老师,都曾经是被列为另类或打入另册者(本人亦是),现在流行的几年出一个版本和对事物评价随风而变的所谓历史中,他们往往是被简略或忽略的人物,但此类人学养深厚,识见高远,师表群伦,都不应遗忘。仅将所知简记如上,算异类者对同类的回忆,并以为篇名,不求为史,仅求记实。
[口述] 专栏
刘绪贻《第一次执教武汉大学》
[往事] 专栏
陈履生《照相馆往事》
……摄影的神奇在当时常常为人所不解。当我的父亲将一面是黑色一面是红色的布盖住自己的头、钻进相机里的时候,感觉是在变戏法,然后,就是捏一个橡胶气球,咔嚓一声就完成了拍摄的过程。
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 张纪》
……人生的际遇真是难料。一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来到西班牙,他心里惦记的是中国的局势。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