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奇观/博物少年百科了不起的科学
¥
4.1
1.3折
¥
32.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刘莹、许秋汉 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59622587503
上书时间2023-09-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莹、许秋汉 编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9622587
-
定价
32.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5页
-
字数
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物少年百科了不起的科学
- 【内容简介】
-
距离地球诞生已经过去了46亿年。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力量不断改变着地球的表面,打造出千姿百态的地理奇观。
从高空俯瞰,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土壤、白色的沙漠和粉色的湖泊;站在大地上,会发现看似无形的阳光、流水和风,竟然能将坚硬无比的岩石雕琢成“舰队”“蘑菇”和“刀剑”;走遍全中国,每一座名山都在诉说着自己独特的传奇和奥秘……
本书用精致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地球奇观震撼人心的美。
- 【作者简介】
-
‘许秋汉,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曾为有名编曲、校园民谣歌手。2006年至今担任博物杂志主编。刘莹,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博物杂志内容监,常年活跃于科学传播靠前线,曾参与英国科学家在亚马孙丛林的科研工作,游历、察过南美洲、南极洲等地,出版了自然之美、南美洲等著作,创办了“博物课堂”系列活动。‘
精彩内容:
‘海蚀景观 每一面都美
是谁把婀娜的女王留在了海边,是谁点亮成片的烛台照亮波涛,是谁把方方正正的豆腐遗忘在水里?是艺术家一般的大海!是雕刻刀一般的海蚀作用!野柳,位于台湾地区地区基隆西北,在这个神奇的狭长海岬上,分布着种类繁多的海蚀地貌。在野柳的怪石间穿行着,面对大海的慷慨馈赠,我们除了惊叹,还能做些什么?
海边的女王和她的群臣
美丽的女王在海边静静地注视着远方,是在等待远征大海的夫君?还是在接受群臣的朝拜呢?她纤细的颈部让人联想到她拥有高挑而婀娜的身材——这是台湾地区地区野柳的重量景观“女王头”。这块由于海蚀作用形成的奇异岩石,一直是游客很钟爱的景点之一,几乎见到她的人都想留下她的芳容。别看“女王”的脖子现在这么纤细,历目前可要粗得多。从不同时代的照片上可以看出,1966年至今,由于长期的雨淋和风化侵蚀,“女王”的脖子越来越细,真的担心有,她纤细的脖子会因为支撑不住头部的重量而断裂。
这是一位4000岁的“女王”,但是和遥远的地质年代相比,却算是十分年轻呢!她原本和其他的蕈状岩一样凡,在1962年,随着一声轰响,她顶部结核上的节理断裂,却造了她的美丽。
在“女王头”所处的台上,分布着一大群石头,仿佛是女王的臣民。这些石头跟“女王头”类似,形似蘑菇,远看又很像人头,因而被称为蕈(xùn)状岩。这些“蘑菇”的“头部”大都在一个面上,比较深,上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蘑菇”的“颈”则是相对较浅的岩层,也大致在一个面上。有些“蘑菇”的“头部”好像被刀割过一样,有一条“刀疤”,这叫做节理,是岩石受力形成的。野柳地区主要存在两组互相垂直的节理,很初这些蕈状岩所在的台,是由和质地不同的两层岩石组成的,上面的一层是含钙质比较多的坚硬砂岩层,而下面一层则质地较软。这两层岩石一开始被两组互相垂直的节理切割成方块,随着地壳的抬升,受海浪作用,方块间的裂缝越来越大,上面的砂岩层形成了较深的“头部”,而比较软的下层岩石,被侵蚀得相对多些,“蘑菇”的“颈”这样生成了。
蕈状岩的生命之旅
a.无头期
一般分布于岩层大力度优惠处,还没有接近暴露出地表,是蕈状岩发育的很初阶段,特点是还没有形成颈部,只有上部开始遭受风化作用,形成蜂窝状的头部。
b.粗颈期
无头蕈状岩因地层的抬升而暴露出下部的地层,下部地层也开始遭受风化侵蚀,由于下部地层比较软弱,开始出现上部大于下部的情形,但这个时候颈部还是比较粗壮的。
c.细颈期
粗颈蕈状岩持续遭到风化侵蚀,差异分化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颈部越来越细,“女王头”是属于这个阶段。
d.断头期
随着颈部越来越细,开始支撑不住头部的重量,头部开始崩落,形成了只有颈部的软弱地层的岩石。
让烛台照亮波涛
离开蕈状岩不远,在惊涛拍岸之处,有一片高出地面的奇异烛台,和蕈状岩不同的是,它们上细下粗,直径在半米到一米之间,中间还有一颗圆圆的烛芯,这是野柳的另一处瑰宝——烛台石。有传说,这是仙女游历野柳时留下的,而实际上,大海才是真正铸造出这些烛台的雕刻家。
烛台石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特殊岩层和结核构造(所谓结核,是与周围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团块),临海的地理位置,还有海浪的终年冲击。烛台中间圆圆的烛心尤为奇特,是不是有人故意放了一颗圆石在中间?当然不是!这些圆石是含钙质的结核,它比较硬,在受侵蚀和风化作用之初,这个结核会对其下的岩石形成保护,使其受到比较小的侵蚀。而海浪打在结核上,很自然会绕着它的四周流动,于是便逐渐侵蚀掉结核周围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沟槽,圆球状的结核几乎整个露在了外面。海水便依着这个形状向下切割侵蚀,渐渐雕出圆台状酷似烛台的外形。当这些结核因断裂跟其下的岩石脱离之后,四周的岩石会因为缺乏保护而开始加速侵蚀。所以和蕈状石一样,烛台石很后也会走向衰亡,犹如油尽灯枯。这是大自然的神奇,人们认为是没有生命的岩石,也宛如生命体一样,经历着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
单面山:神奇的“差异分化”
散布着“女王头”和“烛台石”的野柳到底是个怎样的处所呢?野柳是一个海岬,也是三面环海的陆地,所以这里也称为“野柳岬”,从天上看,野柳岬像海岸线上伸到海中的一只角。
野柳岬的岩石是比较坚硬的厚层砂岩,而南面紧邻它的翡翠湾是由比较软的砂页岩组成,这些不同的岩石质地不同,遭受的侵蚀也不同,于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野柳突出大海成了海岬,翡翠湾则凹向陆地成了一个海湾。
沿着海岬延伸的方向走近大海,能看到整个野柳岬的概貌。海岬的延伸方向是山的延伸方向,如果看得比较仔细,会发现这山的两侧是不对称的,右边一侧坡度比较缓,而左边一侧比较陡。不妨先来做个实验,如你舍得拿猪排三明治来做实验——一手拿着三明治放入水中,然后另外一只手不断搅动水,水的作用肯定会让一部分面包片掉下来,而猪排看上去虽然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它肯定也已经减少了。事实上,自然界中的沉积地层由一层层质地不同的岩层组成,在水、大气等外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像“猪排三明治”一样的情况,有些层被侵蚀得多,有些层被侵蚀得少,这是差异分化作用。野柳岬和翡翠湾的形成也是差异分化的结果。
野柳岬的这座山,在地貌学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单面山”。大块岩层被倾斜着抬升后,比较陡的侧立面下部不断地被海水侵蚀,逐渐掏空。下面支撑不住上面的重量了,上面的岩层崩塌下来,于是这一侧会更加陡峭,形成单面山。
岩石豆腐:通向地质现场
在单面山的左侧山腰往下看,水里哪来这样一排切得方方正正的豆腐呢?这又是一种奇特的岩石——“豆腐岩”。岩层受到互相垂直的两组节理切割,形成了棋盘样的裂隙,然后水会顺着这些裂隙渗进去,这些裂隙处会受到相对比较强的“切割”,慢慢地,裂隙越来越深,渐渐地形成类似一块块豆腐的形状。海岬慢慢伸入水中,走过一段山路,还没回味完豆腐岩,单面山的右侧海岸,又一个出现了。
那是一个海蚀台,上面布满了一个个洞,像一凿在台上的水缸。这些洞被称为“海蚀壶穴”,是波浪带着一些碎石在海蚀台上经年累月地钻探打磨形成的。这种洞在一些河流的河床上也会存在,是由于河中的漩涡带着一些砾石对河床进行打磨的结果。
野柳有一个“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大约在2000万年前,野柳还是一片浅海,海水的深度大概只有十几米。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浪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泥和沙,原先在底部的沙子变成了坚硬的岩石,之后造山运动,岩石又从海底隆升成山,伴随着变形和破裂。
与此同时,海水涨涨落落,波浪年复一年地冲击着这些岩石:有些地方形成了陡高的海崖,称为“海蚀崖”;如果冲击得更厉害,海蚀崖的崖壁会往里凹,称为“海蚀凹壁”,甚至会变成一个个“海蚀洞”;如果有,海蚀凹壁或海蚀洞无支撑上面的岩石,会崩塌,从而使海崖往陆地的方向退,新的海崖下面形成一个跟海面差不多高的台,这是“海蚀台”。在这个长不过1700米,很宽也250米的狭长地带,竟然聚集了这么多海蚀地貌,真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地貌博物馆”!
‘
- 【目录】
-
1 大地色彩从哪来?
五色土地球的涂鸦
粉色世界现实中的梦境
白风景冒牌冰雪逗你玩
2 自然是个雕塑家
风蚀景观风留下的印记
海蚀景观每一面都美
天坑通向未知的大窟窿
冰川晶莹剔透的“花园”
3 百变怪石面面观
石林不止在云南
平衡石石头做的“不倒翁”
叠层石慢慢生长的奇迹
试剑石谁把石头劈开了?
石蛋群自然天成的“蛋”
4 华夏名山有“个性”
黄山人间仙境的极致之美
三清山花岗岩博物馆
丹霞山国际化的中国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