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16.72 3.7折 45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关河五十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14366693013

上书时间2023-07-25

捞书怪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关河五十州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436669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276千字
【内容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作者简介】
著名军事纪实文学作家,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张作霖大传》等;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的历史自媒体栏目阅读量近亿计。
【目录】
第一章 戏从对手中来

僧格林沁身为皇亲国戚,统率的是八旗官军,不同于曾国藩的湘军。换句话说,僧格林沁才是纯粹的家里人,他赢了,就是在给皇家长脸。咸丰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在清代,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被封为亲王,僧格林沁以一个蒙古郡王,皇帝的表兄(还不是正宗的)就被封亲王,这在当时非常少见。

第二章 平乱专家

太平军能够不断进行无根据地的流动作战,在于他们可以“打先锋”(或称“打掳”)。所谓“打先锋”,不是军事上的派先锋出来打仗,而是四处征集粮草,夺取船只,包括扩充军队。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事后最常用的战略战术,其好处是打到哪里就可以把饭锅端到哪里,这个地方空了,再跑别的地方去,一城一城这样打过来,便不愁没有粮饷。

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遇到这样的铁公鸡,曾国藩就算是磕头作揖都没用,而没有粮饷,就什么都干不了。曾国藩只能从湖南得到一点粮饷,但与胡林翼的情况类似,这点接济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辞职不行,要钱没有,曾国藩就像被吊在半空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如果说叶名琛是将将之材,那么沈棣辉就是将兵之材。他是个文官出身的将领,最大的长处是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后来名噪一时的冯子材便是由其招抚和培养出来的战将。叶名琛交给沈棣辉的兵只有一万五千,但人少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用。沈棣辉从中选出四千精锐,然后把他们。放在城内要害位置,其余地方则尽可能多插旗帜,用疑兵的方式来咋唬人。

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胡林翼本来是和曾国藩一样性格的人,计谋和变通也仅用于军事,做官方面向来刚正不阿,眼睛里揉不进一颗沙子,但是从此之后,在他身上却发生了惊人的蜕变。世故、城府乃至于权术,固然会耽误国事,可也正因为不能耽误国事,有时候也必须学会并使用它们,关键还在于你的居心如何,以之营私,即为官场小人,以之谋公,同样不失为君子。

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论工艺质量,中国军队的枪炮尚不及俄国枪炮的一个零头,连英法联军的军医都知道,中国兵所用的鸟枪杀伤力很小,不仅打不准,往往还无法形成致命伤。这种情况下,仗能打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太平军在近代军事上有很多新的创造。比如说,在此之前,攻一座城往往靠的都是云梯加人海,从春秋战国到清末,五千多年了,一直如此,太平军的“穴地攻城法”可以说是首创,绝对具备申请专利的资格。陈玉成将这种工程兵战术又做了进一步拓展延伸,营垒一词在他手中被用活了。

第八章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

潘祖荫在荐疏中强调:“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在籍举人,他对做不做官无所谓,过去也多次隐居,倒是国家不能失去如此重量级的人才。”传诵一时的名句也就此诞生:“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