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 乌托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乌托邦

正版实拍内页无笔记划线

9 6.9折 13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托马斯·莫尔 著;戴镏龄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C-3-9

上书时间2024-12-04

美廉美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托马斯·莫尔 著;戴镏龄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2
  • ISBN 9787100018159
  • 定价 1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3页
  • 字数 12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Utopia
  •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内容简介】
  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
  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在莫尔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开始产生。虽然莫尔对广大劳苦群众深感同情,促使他写成《乌托邦》一书,但他看不到劳苦群众有改变社会制度的力量,更不能设想无产者有朝一日作为一个阶级将是革命的主力并是一切革命力量的领导阶级。因此,莫尔没有、也不可能清楚地交代乌托邦的公有制是怎样产生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至少读者获得的印象是,在乌托邦,人们发现这个制度优越,通过实行各种规划,特别是通过实行生产劳动及产品按需分配的措施,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和平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已有一千七百六十年之久的国家,据说历史文献很完善,然而莫尔只字不曾提及人民和统治者有过什么样的矛盾,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相反,他把那个开国君主描写得很贤明,很有能力,几乎达到神化他的地步。那么,乌托邦所以能够享受幸福的生活,公有制所以能够维持而不遭到破坏,是否和历代统治者施政得宜有关呢?类似的问题从《乌托邦》一书中是找不到答复的。因而,他的乌托邦缺乏科学根据,只能是一种“空想”。
【作者简介】
  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或SirThomasMore,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作为一个献身于自己的宗教和原则的殉道士而被后人所铭记,被誉为英伦三岛有史以来最有德行的人。
【目录】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
《乌托邦》第一部——杰出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
《乌托邦》第二部——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
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伦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托马斯·莫尔转述
关于城市,特别是亚马乌罗提城
关于官员
关于职业
关于社交生活
关于乌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关于奴隶等等
关于战争
关于乌托邦人的宗教
附录一
莫尔和伊拉斯莫斯的书信摘录
附录二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莫尔小传
《乌托邦》的版本和翻译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