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语道在瓦甓 大同七年作(公元541年。大同为梁武帝萧衍第五个年号,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鲁迅不得已搬出八道湾十一号寓所。他离开时只带走一块即大同十一年砖,其余皆为周作人据有。本砖比其早4年)
¥
980
九品
仅1件
制作者不详
年代宋元及以前 (1367年及以前)
材质古砖
尺寸17.5 × 12.5 × 5.5 cm
货号园丁
上书时间2018-03-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汉代古砖大多刻有画像及铭文,铭文多为吉语,如“万岁不败”、“宜君高官”、“长寿安乐”等,而画像砖利用画像中的花纹,达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也让收藏者爱不释手。不过,从宋代开始,全国各地收藏古砖的“砖家”,基本上拥有的都是浙江砖,而浙江砖又多产自湖州、绍兴等地。
古砖收藏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就有用古砖做砚的嗜好。宋代,王安石、欧阳修的文字里面留下了很多砖砚的记录。上一个高潮是在清中期到民国时候,期间出现了大量名家。古砖收藏的兴起得益于清代金石考据学,金石学始于宋,在清代发展为显学,尔中嗜砖者甚众,显赫者有阮元、张廷济、陆增祥、陆心源、端方、僧达受、吴昌硕等。但当时古砖的出土量远不如现在,且价格亦贵,有时一砖值数十两银子。阮元、张廷济各蓄汉晋八砖,即以之名其斋馆,一曰“八砖吟馆”,一曰“八砖精舍”。与砚相伴,让文人感触良多。李山甫《古石砚》吟道:“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 ”鉴于古砖的书法,刻画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近现代的文人雅士有了利用古砖入砚的嗜好,自清乾嘉始,经民国,至现代从未间断。并且在历场拍卖会上皆拍出惊人的价格。其原因是人们在收藏砖砚的同时收藏了文物,能够亲手触摸到先民的书法艺术与刻画艺术。古砖砚还撰有吉语铭文,反映了古代人精神的愿望和寄托。另外,古砖砚的铭文就是一部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历代书法、篆刻家都渴望从铭文中汲取营养,得到启发。
近代书画宗师吴昌硕亦颇喜砖砚,其书斋收藏砖砚甚多,他曾作诗一首:“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 ”当代书画家唐云也是古砖砚的收藏家,他拥有的许多砖砚都是自己设计后请其友人与弟子刻制,如觉不妥,他甚至会自己拿刀进行修整,可见其痴迷程度。童衍方先生出版的《宝甓斋集砖铭》一书中收录了他收藏的48方古砖及砚,年代上至西汉,下至清代,以汉晋为多。其中许多古砖已改制成砖砚,尤为可贵。还附录了一些砖拓,其中有清代陈介祺手拓砖铭,甚为珍贵。古人取断砖制成砚,并刻上铭文,置于书桌案头,古色古香,为书房添古气雅韵。而砚之铭记最可赏读,文人雅士每获佳砚,常而雕而琢,赐以嘉铭,以传后世。
不仅如此,大文豪鲁迅对砖砚也很是着迷。古砖有两块堪称绝品,一块是“永和九年”砖,众所周知,永和九年为公元353年,是东晋书圣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岁月,故此砖名声大噪,为收藏家所追捧。另一块为“大同十一年”砖,“大同十一年”是指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该砖出名是因为鲁迅。鲁迅曾出过一本砖录——《俟堂专文杂集》,里面收录了他多年所收藏的古砖拓片,其中就包括了“大同十一年”砖拓片。作为鲁迅收藏、使用的物品,“大同十一年砖”制成的砚台被定为一级文物。除此之外,这个砖砚还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鲁迅和周作人失和,并搬出位于八道湾的家,所带出的少量图书和物品中,就包括这个“大同十一年砖”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