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子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9.2
4.8折
¥
4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张旻
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9628933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8页
定价40元
货号SC:9787549628933
上书时间2024-12-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旻,1959年生于上海,祖籍山东威海。当代拥有活力的代表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嘉定区文联副主席。研究馆员。出版文学著作:长篇小说《情戒》《成长是多么不容易》《桃花园》《谁在西亭说了算》(又名《邓局长》)《忧郁城》,长篇自述体随笔《中国父子》,中短篇小说集《情幻》《犯戒》《自己的故事》《求爱者》《我想说爱》《良家女子》《爱情与堕落》《伤感而又狂欢的日子》等。
媒体评论:
在写下许多傲然的虚构作品后,张旻坦诚回忆。他写父亲和自己,写孩子,写朋友。亲密性的丧失与收复,那些无奈的泪,深爱的笑,那人生。
——陈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只读六个中国小说家的小说,张旻是其中之一。张旻的小说平淡而锋利,他作品中的人物无不谋求突破人性的枷锁,却又无不陷入另一副人性枷锁之中……张旻的新作《中国父子》则以自述的形式再次强调了这一主题。
——吴亮
精彩内容:
本书是我的半生自述,书中分布于19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堪称我的半生“大事记”。这些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大事”,大概也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过在实际写作中,后者并不在我的讲究中。不论在书里还是在谈到这本书的写作时,我都提到了“时代”,但,正如我个人身上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所表述的“时代”,毋庸置疑也已刻上鲜明的个人印记。喜欢此书的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分享到我的经历,甚或对书中一个被详细描述的生命历程产生共鸣,不过,即使是同时代的人,对“时代”的印象也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作为历史的事件,还没有人能够将它“像发生过的那样”复原。并不是没有“真相”存在,只是人类对“真相”的感受千差万别。更不必说还有人故意歪曲事实。
在这本自述里,我力求排除杂念,以纯净之心追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真实轨迹。不必讳言,我的视点或“小而独”,行文或“笔走偏锋”。而所谓“大事记”,大的不是事,而是其中包裹的心。有些无人记得的小事,我大书特书,书写的是心;有的事巨大无比,我视而不见,因为心在别处。
抱着这个态度,我不妨频繁使用“时代”这个词,甚至不妨给本书取名“中国父子”,并不觉得夸大其词。
取这个书名,因为在这本自述里,有一条连贯不断的主线和一个中心:主线是一个家庭、三代父子;中心是我本人前半生为人子为人父的历程和状态。
比较而言,我爷爷和父亲的关系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对我是个谜。我只看得懂一点:作为家里三兄妹中的长子和专享的儿子,父亲独自承担了赡养老人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里,每月都由我母亲按时寄钱回老家。我想不起除此之外他们之间还有别的父子内容。爷爷奶奶在威海时,父亲很少给他们写信,每年春节前一封家信,大都还是母亲执笔。二老住到我们家后,他们的房间和父母的房间门对门,但父亲很少进老人的房间,他们父子间从无没事闲聊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红过脸。我不怀疑父亲是个传统的孝子,但他的表达少到我
...
内容简介:
“一个与孩子为敌、为难的社会是弱视的社会。而它对孩子竭力表白的‘好心’终将为孩子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还是更深的悲哀?”
这是一个中国父亲的沉重发问,也是一个作家的理性思考。《中国父子》以冷静笔调回忆个人的成长经历乃至前半生,透过父亲与爷爷、自己与父亲、自己与儿子三代父子关系的离合亲疏,折射出时代的更替变迁。一个普通家庭的“问题”发人深省。
摘要:
8 成长地
六一新村是我的成长地。写下这句话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诸多在这里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第一次,如对于死亡、爱情、背叛等等的第一次懵懂直面。令我犹豫不决的是,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写出自己最初的“春心萌动”。古今中外,写初恋、暗恋的文章不胜枚举,但绝大部分是虚构文本,那些令读者印象深刻、经典传世的描写,都出自文学作品。维特和绿蒂、保尔和冬妮娅,即使如此有据可考的人物和故事,歌德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采用的也仍是虚构文本。对此,作为一个小说家,我理解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活事件本身不够完美,需要艺术加工;另一个是这一题材只有用虚构文本来表现才能被接受,这已成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约定俗成。往特别里说,一个作家在进行某些大胆的人生场景描写时,选择虚构文本没问题,在虚构文本里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甚至开宗明义“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也无妨(马原那本集子就叫《虚构》)。但选择纪实文本就会让作家本人诚惶诚恐、畏手畏脚。
打个形象的比方,虚构文本好比跳水台、体操场、T型舞台,裸露作为一种职业和审美需要被接受;纪实文本好比观众席,坐姿稍有不正就会被诟病“露点”“泄春”“炒作”。
想清楚这件事,我反倒觉得自己可以在本章中小作尝试。首先,我要写的内容,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可能有些不正常,但绝对纯洁干净;其次,我写现实中的人和事,因此也就不必去讲究艺术的完美。
我在前文曾说过,小学四年级是我成长的重要一年,那一年我们全家团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游泳,开始接触乒乓球。我对女性产生特殊好感也是在这一年。最早特别喜欢看到的女性是学校的专职音乐老师,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出现在学校的情景。那是在早晨做广播操时,校长将她请到“司令台”前,向全校师生作了介绍。她来自市区,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为什么最早引起我关注的女性是她?在我印象中,当时普通小学没有像她这样年轻的女教师,才十八岁,而且漂亮,会唱歌弹琴;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来自市区,说一口好听的“上海话”。音乐老师的脸上还常挂着一种标志性的表情,至今宛然眼前,可以说那是一种沉醉于内心的表情,透出一点淡淡的“红晕”。年轻漂亮、气质独特的音乐老师,当年吸引了一批男孩子。
但如果音乐老师现在还记得我,看了我上述的描写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作为她从教后的第一批学生,我们留给她的印象恐怕很不好。我们在她课上的表现,一个个简直都像和她前世有仇似的,音乐课纪律总是最差,她教的歌永远学不会,布置的作业别想收齐。她经常不得不大声对我们说话,甚至吼叫,一会儿面孔涨得通红,一会儿又气得脸发白。男孩子还经常在背后议论她,当然都不是好话,不少还是鹦鹉学舌学来的下流话,甚至在背后提到音乐老师都用多数孩子不会理解的一个难听的绰号。总而言之,从男孩子嘴里说出来的音乐老师,是巫婆,是狐狸精。甚至没人会说她是“美女蛇”,因为有人说她“很难看”。音乐老师也看出男生对她的莫名“敌视”,因此她对学生的态度“爱憎分明”,对许多男生她永远没有好脸色,懒得看一眼,对个别男生她就眉开眼笑,和颜悦色。那时在我们眼里音乐老师是大人,但其实她也还是个很容易情
...
目录:
1 涂鸦中出现人名
2 巨蟒游过草丛
3 小人国
4 经典烙印
5 弟弟的乳名
6 脸上的疤痕
7 “狭路相逢勇者胜”
8 成长地
9 工宣队输了
10 有没有放下去的手
11 陌生的面孔:压抑与自我
12 时代话题
13 最浪漫的事
14 边缘状态
15 为什么不能要求孩子洗碗
16 孩子的错比天大
17 “你来自哪里?”
18 成人的世界
19 后半生
后记/
为新版《中国父子》写的几句话
附录
我的安师,我的同事
张旻年表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