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卫思韩 John E. Wills Jr.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休教授,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曾师从费正清先生,以研究中国明清史和荷兰、葡萄牙殖民史见长,并始终致力于跨文化交流研究。代表作有《名人录:中国历史中的人物描写》(Mountain of Fame: Portraits in Chinese History)、《胡椒、枪炮、战地谈判:1662—168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中国》(Pepper, Guns and Parley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China 1622-1681)、“新牛津世界史系列”之一《1450—1700年的世界》(The World from 1450 to 1700)等。费正清所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书中专门收录了卫思韩的文章《清朝与荷兰的关系,1662—1690》。 内容简介: 卫思韩以精彩的历史叙述将我们带入了1688年的世界:从胡安娜修女巴洛克风格的诗歌到诗人松尾芭蕉动人的俳句,再到中国画家石涛的《山居图》,文学和艺术既有悠远的意境,又时而流露出热情;“千古一帝”康熙运筹于紫禁城,俄国彼得大帝在寒冷的岁末翦除内乱,“太阳王”路易十四则在新落成的宫殿以豪华的表演庆祝胜利;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自此建立;美洲殖民地种植园里的奴隶拼死劳作,同时想着如何逃离苦难;走在阿姆斯特丹气味刺鼻的街道上,游客会看到流浪汉、乞丐和盗窃犯正为染坊生产苏木粉;不同宗教的虔诚信徒,依然不顾山长水远,去往各自的圣地朝圣……
摘要: 1688年,威尼斯共和国的宇宙地理学家、方济各会(FriarsMinor)*成员文森佐·科罗内利神父给用户寄出了一些地图贴片。这些贴片可以装到一个直径超过一米的地球仪上,组成有史以来优选的地球仪,这是17世纪制图艺术和科学的优选境界。在这个地球仪上,各大洲的海岸线绘制得极其精准,令人惊叹,唯有澳大利亚东海岸、日本和加利福尼亚以北的太平洋沿岸、美洲部分地区、西伯利亚位于北极的部分以及南极洲稍显逊色。这些地方有的直接留白,有的则额外标注,说明绘制该区域时靠的是水手不甚准确的汇报,又或者还只是猜测。地图上各大洲的内陆情况较为详细,耶稣会信徒遍及长江峡谷、圣劳伦斯河(St.Lawrence)*和巴拉圭(Paraguay)等地,绘制这些地方的地图很是便利,不久前欧洲探险家还深入塞内加尔、赞比西河和密西西比河,带来大量信息。事实上,科罗内利的地球仪代表了当时欧洲优选的知识水平——仅有两处除外,即西伯利亚和中亚。要说对这两地的了解,阿姆斯特丹人尼古拉斯·维特森(Nicolaas Witsen)略胜一筹,这一点得益于荷兰和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贸易往来,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学问公之于世。 地球仪上有些空白海域,科罗内利在这些地方添上了一张张精致的小插图,图上画的正是欧洲的木质帆船——1688年连接世界的纽带。在木质帆船世界里,有一种来自西班牙的大型帆船,满载白银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贩卖奴隶、黄金、布匹和枪支等,同时连接西非和欧美大陆。欧洲人跨越大洋,在“新世界”和亚非沿岸建立起一片片小型殖民地,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不同的人种:拥有灿烂文化的亚洲人,从事农耕的北美印第安人,还有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原住民,那里虽然物质水平有限,但精神世界很不一般。 再来看看科罗内利本人,他自信、虔诚,是个经验主义者。科罗内利是威尼斯人的骄傲,他供职于政府,同时还是方济各会的重要成员,代表了中世纪学术界和精神界的巨大荣耀。这时的威尼斯在地中海依然举足轻重,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领导地位逐渐偏离意大利,转向法国、荷兰,再到英国。科罗内利曾长居法国,在那里,他为路易十四打造了有史以来优选的地球仪,直径超过4米,而他本人也在法国学到了不少地理知识。他为赞助人和威尼斯统治者服务,用地图描画他们在地中海东部的一次次胜利。 早在1684年,科罗内利神父就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协会——阿尔戈英雄宇宙地理学院(Cosmographic Academy of theArgonauts)。当时威尼斯总督、从土耳其人手里拯救了维也纳的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基斯(Jan III Sobieski)是该学院的赞助人之一。学院在米兰和巴黎都设有分院。订阅会员则囊括全欧洲的有识之士,就连远在北京的天文学家南怀仁,大概听了某个游历欧洲的耶稣会同仁的建议,也成了会员。会员们每月花上3里拉*,就能收到6块图板,科罗内利使用这样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打造一份宏大的地图册。谁要是再花上504里拉,还可以买到三角形的地球仪贴片。 科罗内利神父不知疲倦 ... 目录: 第一篇木船时代/1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