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自敏,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能源与气候变化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经济与金融统计分会理事、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重庆市统计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育评估监测专家。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2~2013年),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 TSE)合作交流(2015~2016年),瑞典梅拉达伦大学(MalardalenUniversity)学习(2018年),受培训于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曾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 Jou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Economic Modelling等SSCI、SCI期刊,以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中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2部。曾获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增长下的碳中和之路”全球征文优秀论文奖、香樟经济学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成本研究会优秀论文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等奖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10余项学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被引用和转载,政策建议多次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形成省级政协重点提案,并被省级领导批示。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农民合作组织的视角探讨中国的贫困跨越机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978-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组织具有包容性、竞争性和益贫性等特征,在贫困跨越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扶贫主体,又是脱贫载体,也是扶贫协同纽带。从贫困动态演变的视角来看,农民合作组织能够在贫困发生之前帮助贫困边缘农户进行事前贫困阻断,并在贫困发生之后对已经陷入贫困的农户进行事后帮扶,帮助其摆脱贫困;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农民合作组织能够通过创新带来的绩效和经济增长助力扶贫。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扶贫效应的政策思路应该基于个体理性约束设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基于激励相容约束设计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 本书既可为农业经济学研究者提供研究借鉴,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为农民合作组织和相对贫困治理实践者提供行动参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