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6.24 6.8折 68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奕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5159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7页

字数281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09765159

上书时间2024-10-15

问典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廖奕,男,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法治改革与战略研究。现执教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兼任中国法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法理学会秘书长。曾在《中国法学》、《东西方思想研究》(韩国)等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篇为《中国学术年鉴》、《中国宪法学精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另有大量时评、随笔发表于《南方周末》、《联合早报》(新加坡)、《读书》等报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近十项。近年代表洼著作有:《司法均衡论》(独著,2008)、《司法权论》(副主编,2006)、《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副主编,2007)。学术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主编推荐:
法治的精义不在于许诺的美好与崇高,而在于实践的大义与正道。对法治中国而言,“均衡”这一预设的主轴,从历史到现实,从理念到制度,都是显见的事实,深奥的谜题。
廖奕编写的《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话语思想与制度)》以“螺旋”为隐喻,从“均衡法理学”的视角全面剖析了“法治中国”的思想、话语与制度,重点阐释了法治均衡战略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要点。
内容简介:
廖奕编写的《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话语思想与制度)》以“螺旋”为隐喻,从“均衡法理学”的视角全面剖析了“法治中国”的思想、话语与制度,重点阐释了法治均衡战略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要点。书中以“虚拟对话”开篇,提出了“法治均衡”的话题,并通过法学流派分析和思想谱系考察的方法予以证立,分析表明,在社会发展的螺旋结构中,当下法治中国战略必须把握国家、社会与政府的多重均衡,立法、行政、司法过程的均衡主轴体现为多种模型和样态。
摘要:
    导论
    
法治的精义不在于许诺的美好与崇高,而在于实践的大义与正道。对法治中国而言,“均衡”这一预设的主轴,从历史到现实,从理念到制度,都是显见的事实,深奥的谜题。
    
当下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可称之为“非均衡发展”: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均长足进步;另一方面,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使得发展成果难为民众公平分享。通过法治的社会均衡,已成各界共识。但问题在于,法治是否内蕴均衡的主轴?“法治均衡”如何建构和运转?其意义与限度何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证立,更要在现实中审思,特别是要紧密结合转型中国社会的“螺旋”结构,揭示法治的战略之维。
    
从“书本”到“行动”
    
众所周知,“法治”(RuleofLaw)是近代西方文明的世界性贡献,就其理论渊源而言,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的法哲学。时过千年,学者们对“法治”的研究热情仍在持续,并丝毫没有降温迹象。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明古国而言,“法治”的内涵、价值与实践都具有固有的文化惯性。西法东渐,引来了摩登的“书本法”,却并未伴生相应的“行动法”。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之杆格,制度与文化之冲突、逻辑与策略之背离,长期困扰着法律的决策者和行动者。
    
在当代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以及伴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语境中,如果将国家的发展战略比喻为一场持久攻坚战,那么,法治无疑是指导这场伟大战役的重要战略。改革开放后“法治”的提出与践行,与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均衡密切相关。这种“路径依赖”决定了作为战略的法治,其功能与价值不能驻足于“纸面的美好”与“想象的崇高”,不能麻醉于“法律至上”“法律权威”“法律信仰”这些大而化之甚至有些华而不实的大词与口号。行动中的法治战略核心之问在于,未来中国能否走出“历史三峡”,有效化解发展中的疑难弊困,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尤其是与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中国化路径,内质吻合。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一项宪法制度后,法治研究的政策性愈发强化。在此背景下,对法治战略加以中国语境的法理考察,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
    
多元的“均衡”
    
本书探究的法治战略,就方法论而言,本身就体现了“均衡”的要求。法治研究必须深嵌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语境,才不会重复“主流”。总体而言,当今对于法治的探讨,要么以思想、价值、理念为关切,着眼于法治优越性的论证;要么以制度、规范、行动为焦点,倾力于法治事务性的厘清——这两种进路都有其理用,但它们对于当代中国的整体发展未必契合。当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深水区”,法治建设的
...
目录:
导论
从“书本”到“行动”
多元的“均衡”
从发展观到法理学
“螺旋”的隐喻
思路与架构
第一章法理门前
第一节虚拟对话
一“法理”为何
二“司法”新解
三“法治”之难
四共识图景
第二节理论反思
一法学:法律学或法理学
二法学家:政治家还是哲学家
三法理世界:如何均衡
第二章寻找“均衡的法”
第一节问题与背景
第二节自然法与实在法
一理论争议与对峙
二争议中的融合与汇通
第三节转型时代的“均衡”法学
一危局下的法学重整
二社会学法学的“新均衡”
三迈向全面均衡的“综合法学”
第三章法治均衡的思想系谱
第一节古典时代的哲学家
一永未完结的《政治学》:理想政体的法治与均衡
二看不见的儒家权力:法治均衡的德性构造
第二节法政精英的均衡观
一万民法与国务家
二衡平的法治与一统的主权
三分权与制衡的迷思
四施密特的模型与遗憾
五“人民神”的整体均衡
六回归“法治中国”的思想传统
第四章重新发现“法治中国”
第一节“世界法”与“中国话”
一世界法:全球化法治话语的典型标本
二法治国:世界法理想的西方主导
三孔教乌托邦:西方法治启蒙的中国悖论
四国家与天下:全球化法治的非均衡博弈
第二节“法治中国”与“大历史”
一“中国大历史”
二法理均衡分析
三经济危机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