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的改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5%的改变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4.91 5.0折 49.8 全新

库存32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松蔚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63777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0页

字数19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SC:9787541163777

上书时间2024-07-09

问典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松蔚,1985年出生,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毕业,曾在清华大学心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担任讲师。通过个人公号等自媒体平台长期写作,传播心理健康和系统式心理干预理念,是国内人气优选的心理学者之一。
主编推荐:
这里有真实的人生烦恼,更有你从未想过的行动建议。如果你总是感叹“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如果你总是“想得太多,却无法行动”,那么这本书会让你明白:你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让自己动起来!
本书中的案例谈论的是很多人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拖延症、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读起来格外亲切。李松蔚给予每个问题的反馈尽管只有两三百字,却充满了共情与接纳,并且常常脑洞大开、颠覆常识。有的建议甚至看起来荒唐可笑,却是一个严肃的思维实验,一种对常识的挑衅。正是这种挑衅,为提问者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书中的干预看上去轻巧简单,背后却蕴藏着心理治疗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在书中,李松蔚也会首次公开解读这些干预背后的秘密,让大众读者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会有用”,让专业人士读来感觉干货满满、富有收获。
媒体评论:
读者反馈:
“李老师的回答都好酷,总能找到一些新奇的角度,给出不一样的解释。” 
“李老师的回复非常温柔,又十分有力量。看完干预,自己也哭得稀里哗啦。我也想试试用这样的方法来行动、实验。”

专家评论:
   微小的改变,一个点的激发就会带来连锁效应,激活整体的状态。不仅有趣,而且很高妙。同时在这个干预里面又有极大的接纳和尊重。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教授  刘丹
内容简介:
“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试试把5%做好。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去打破惯性和困局。”

这是心理学家李松蔚最近两年来,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干预的精彩案例合辑。书中共收录44个案例,囊括了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际五大领域的真实困惑。对于读者提出的每个问题,李松蔚都给出了温暖而巧妙的回答——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进一步的提问,激发提问者进一步去探索。他会要求提问者在未来一周内,尝试一个没有试过的行动,尝试5%的新可能,然后把结果反馈给他。而这些真实的反馈让我们看到: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的时候,改变就一步一步地发生了。

摘要:
        这些实验始于一个非常私人的动机:我回答问题,想获得反馈。
    对大多数读者而言,问答并不是一种陌生的体裁。这是从报纸杂志时代就开始流行的形式:读者写出自己的人生困惑,请教某一位专家的意见。其他读者围观这样的问答往来时,获得某种心悦诚服的共鸣:“人生的道理还真是这么回事,跟我想的差不多!”我本人也写过不少这样的回答,博得过一些赞美。但有一个疑问在我心中始终萦绕不去:
    提问者本人真的会尝试这些建议吗?会管用吗?
    在心理咨询界,有一条近乎行业共识的准则,那就是不要在咨询中提供建议。这不是故弄玄虚,明知道答案却非要卖关子,而是我们相信,来访者遇到的困境绝非听别人几句话就能解决(或者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至于特意在这里求助)。每个咨询师都了解成功的干预有多难,某种意义上像在打擂台,对抗一个名叫“惯性”的对手。它强大、狡猾、专注,有不屈不挠的斗志与自我修复的技能。哪怕是有益的变化,也会激发它强烈的阻抗,我称之为“排异反应”。生活中一切带来变化的、不熟悉的元素,它都会向外推,不惜调用整个心理系统,编出合情合理的理由。往好了说这是一种免疫机制,用来规避可能的风险;但它本身也会成为另一种风险,让那些对人有益的改变难以保留下来。
    话又说回来:这些建议真是有益的吗?这件事也值得怀疑。凭什么认定来访者按照我们的建议做就是好的?它是心理咨询师的主观认识和个人偏好:我们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习惯用哪些办法解决困难。这偏好适用于咨询师,却未必适合其他人。
    “当然,如果实在有不吐不快的建议,你就提,”我常常提醒那些跃跃欲试的咨询师,“但来访者听不听是另外一回事”。
    老实说,我几乎认定不会听。惯性自有它的脾气。对外界灌输进来的信息,它会自动加以甄别:有些听过就忘,有些按自己的方式强加注解,有些感觉上有道理却做不到。终留下的,往往就是符合来访者自身经验的——换句话说就是维持不变的。
    话虽如此,正如你们所见,这就是一本提建议的书。
    除了虚荣心和个性中对于挑战的偏爱,也有我在这些年从事咨询工作的心得。我致力于发展短程的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几次会谈就引发一些变化。这当然不是说我比那些从事长程心理咨询(有些疗程要以年为单位)的同行更能干,只是路径不同。我不认为我真的有能力帮人解决问题,但我相信当事人自己可以。有用的办法往往是靠自己找到的,只是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在找——即使身陷痛苦,他们也总是在徒劳无功的老路上打转。
    关键是走一条新的、不曾走过的探索之路。
    这就是我要做的尝试:绕过惯性的阻力,请当事人尝试从没有做过的事情,获得不一样的经验。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我给每个提问的人都写了一段几百字的回答。但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进一步的提问,邀请提问者进一步探索。我要他们动起来。无论如何我会请他们在这个星期做点事。这是一条朴素的真理:你想改变吗?做点什么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也一定要从“做”点什么开始。行动者只能是当事人本人,谁都替代不了。你不能只是观看一位健身博主的视频
...
目录:
引言

CHAPTER1 自我

1.为什么我总是搞砸自己的人生?

2.明知有危险,却无法节制

3.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4.先给失败找好理由

5.一直在失去,一直不甘心

6.停不下担心,怎么办?

7.自律为什么这么难?

8.实际的困惑

9.焦虑成了我的舒适圈

改变的工具箱

CHAPTER2 原生家庭

1.血缘与边界

2.为了告别的停留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