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许金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许金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6.6 6.1折 60 全新

库存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金晶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4603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0页

字数160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308164603

上书时间2024-07-09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金晶,书评人,独立电影与独立音乐研究者,民谣唱作人,前媒体人,现居南京。出版有原创民谣专辑《中山北路上的诗意》(2013)和《光》(2016)。个人原创微信公号:蓑翁论书(wengonbooks);豆瓣、微博名:江海一蓑翁。
主编推荐:
中国的独立电影人还在么?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做了什么?
郑阔、耿军、鬼叔中、李睿珺、李珞、彭韬、舒浩仑、唐棣、万玛才旦、徐童、杨瑾、杨弋枢、郑大圣、周浩、张献民
通过14位独立电影人的访谈,感受中国独立电影的顽强和脆弱,观照这个复杂时代的挣扎与阵痛
精彩内容:
对谈与独白
深深嵌入我的记忆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事、曾经从事过一些独立电影工作的人,常常来责问我:“独立电影是一个历史概念,你怎么还在搞它?”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回答?
前日偶见马远画的水卷,悠然想见李珞的《河流与我的父亲》,甚至更早一些的、即使非常了解独立电影的人也可能已经忘记了的《大酒楼》(邱炯炯),并由此想及高子鹏的《空山轶》与石涛的《敬亭雪霁图》。想起顾桃的片,它引导我去寻找阅读有关明末女真四部的历史记录,尤其是野人女真。想起姜文和徐童引用“”歌曲给我的不同感受。想起今年一位有志于创作的康巴考生,当老师问他对自己民族的看法时,他苦笑一下回答说:“经历了几十年,我们终于到了自残的时代。”想起庄学本的图片和高屯子拍的汶川羌寨搬迁的图片,想起他记录下的羌人对耕牛唱的歌。
我们岂止是时间的碎片。我们就是历史的齑粉。我们没有一个人配得上这个时代。我自己就是提前风化的一个例子,是李睿珺拍下的甘肃南部风化中的石窟画。
许金晶此书,多数工作是在2014—2015年做的。
2013—2014年两年间,我去各地拜访独立电影人——我称之为“回访”。董钧的办公室堆满了学生的作品,王我的空间一直被建筑材料占据,周浩在南方报业的狭小办公室有台报社的电脑……在这些“回访”当中,短途则放弃开车,在798、草场地、后沙峪、宋庄、燕郊之间尝试公共交通,长途则有从昆明去曲靖、从深圳坐大巴去东莞、从古丈经过张家界坐夜车去石首、从厦乘门大巴去宁化、搭绿皮火车离开开封,等等。那些“回访”中的对谈,十个没有留下一个,多数只是嵌入我的记忆而已,成了过眼云烟。
我曾在曲靖找到宋川,他请喝苞谷酒,说苞谷酒多数是假的,他矿泉水桶里的是真的,而且他将要拍的就是真假苞谷酒的故事。第二天,我们转来转去,曲靖城除了米粉店,实在没别的去处,他就说:我们出
...
内容简介:
自从“第六代”贾樟柯、王全安、娄烨等集体上岸后,我们似乎已有很长时间失去了独立电影人的消息,他们的存亡与功名不再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还在吗?他们是谁?他们干了什么?本书通过对郑阔、耿军、鬼叔中、李睿珺、李珞、彭韬、舒浩仑、唐棣、万玛才旦、徐童、杨瑾、杨弋枢、郑大圣、周浩、张献民等共14位独立电影导演的采访,展现了中国独立电影人在这个复杂时代里的坚强与脆弱。本书的访谈并不着重于电影的摄影、导演、表演等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从导演生平、电影观、电影主题、现实关怀、作品思想性等层面,探究中国独立电影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内涵。这本访谈录对影迷与研究者都大有裨益。
摘要:
    耿军导演访谈
许金晶:您的作品,跟很多独立电影导演的电影有一个很好类似的地方,就是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家乡展开的,所以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对自己家乡——黑龙江鹤岗市——的感受以及您在这个城市的成长经历?
耿军:在家乡拍(电影有一个因素),就是制片工作更容易完成一点。北京是我熟悉的一个地儿,因为我二十岁就来到了北京,但那儿的资源我控制起来会比较贵,是超乎想象的贵。我只有《烧烤》是在北京拍的,在北京的郊区,石景山接近门头沟那地方。那个地儿是(我)可以控制的,是我一个作家和一个搞音乐的朋友在那租的房子,过年他们走了之后,我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许:您来北京之前,在黑龙江鹤岗大概是一个怎样的成长经历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
耿:我是生在黑龙江的依兰县,那儿归哈尔滨,区号也是0451。我在那待到四岁,之后我们家又搬到了尚志县,种水稻的地方。(我在)尚志县长到八岁,为了上学就搬到了鹤岗市,我舅舅在鹤岗教书。八岁到二十岁我就在鹤岗,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都是在鹤岗度过的。包括人际关系、人情来往,都在鹤岗,一说故乡,我肯定会说鹤岗,不会说尚志或者依兰,因为在那边除了亲属比如姑姑、舅舅在,其他的朋友都在鹤岗。它算是故乡这样的一个地方吧。
鹤岗是重工业城市,(我)小的时候煤炭工业是很好景气的,在煤矿上班的人都比较有钱。但是呢,又很危险,因为煤矿的安全,就是到现在也没有保障。就因为煤矿不安全,我家人到了鹤岗之后没有一个在煤矿工作。我父母到那之后就搞副业,就是养鸡、卖鸡蛋挣钱,供我和我弟弟上学。但我身边很多朋友,成年之后就去煤矿上班了。我记忆很深的是我弟弟的同学周长东,跟我们是邻居,走路十来分钟,也不远。我们俩去集市上卖鸡蛋,我和弟弟各抬着棍子的一头,中间挂着鸡蛋筐。有一次经过煤矿的时候,周长东就在煤矿门口站着,那天煤矿出事了。我们知道他弟弟,比他还要高还要壮,比我弟弟大概小一岁。我弟弟是77年的,他弟弟应该是78或者79年的。那次煤矿死了差不多快二十人。他弟弟特别年轻,那时候我估计他可能也就十六七岁,在煤矿上班就死了。
离开故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那儿找不到工作。长到19岁的时候,中专也刚刚上完,我就跟我那个在煤矿有关系的朋友说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工作,不在井下,在井上,因为我觉得井上可能更安全一点。15块钱,一个月能挣450,(要能找到)我就会在故乡待下去。完了他帮我联系了一段时间,也没有联系到。但是那个时候(我)就已经是文学青年了,身边就有很多画画的朋友。包括张稀稀和我弟弟,他们都是画画,他们经常口头上说的东西就特别有意思:一个画家相当于半个文学家。然后,那个时候我们的图书馆对外开放,(我)就开始接触当代文学。一开始是刘震云、史铁生、王朔,后来就是《白鹿原》、贾平凹作品、《大众电影》杂志等。反正就是这些东西,我就相当于小城市的文艺青年或者说文学青年。我记得我在鹤岗看的很棒的一部电影,记忆很深的好像是《霸王别姬》。
许:《霸王别姬》应该是95年上映的。
耿:对。那时候在影院看电影是一个特别常见的事儿。后
...
目录:
推荐序  张献民
自  序  许金晶
01 郑 阔
诗意中抒写的暴力与体制 
02 耿 军
越残酷,越幽默,越温情 
03 鬼叔中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叙写
04 李睿珺
影像背后的思想张力 
05 李 珞
用传统故事讲述当下社会现实 
06 彭 韬
粗粝影像中的生命质感 
07 舒浩仑
非政治化的政治表达 
08 唐 棣
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09 万玛才旦
商业时代的文化传承
10 徐 童
一个“游民”展现的游民影像
11 杨 瑾
个体记忆的随性表达
12 杨弋枢
女性视角的社会批判
13 郑大圣
文化世家中的历史情结
14 周 浩
始自“窥探”的影像创作
15 张献民
独立电影的操盘手与吹鼓手

后 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