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2.8 6.0折 8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博里亚·萨克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9080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8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SC:9787559639080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推荐:
1.本书不科普恐龙,只谈你未曾留意的恐龙文化。任何古生物都没有像恐龙这样令人类着迷!见所未见的史前巨兽为何能持续出现在人类文化中千百年?不同时代里,恐龙又被赋予怎样不同的寓意?它是真实存在,还是幻想大于存在的生物?
2、资深文化学者带领读者步入巨型古生物恐龙的丰饶文化;邢立达、李锐媛翻译。继《神话动物园》《乌鸦》,美国文化学者博里亚·萨克斯将探究的目光转向史前巨兽“恐龙”,献上纵贯千年的恐龙文化大赏。本书邀请我国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及其长期合作者李锐媛担当译者,开启既专业又趣味的恐龙文化之旅。
3. 旁征博引,全彩插图,集结丰富恐龙文化,映照人与恐龙的复杂关系。从远古神话到当代主题公园,恐龙对人类文化、艺术、文学、科学等方面造成了深远影响;随着人类对世界认知的进步,恐龙也成为多重寓意的化身:它曾称霸地球,它又灭绝于一旦;它残暴凶猛,它又有舐犊情深的一面……
4.恐龙映照人类自身,带来靠前的深思。身躯庞大并不意味能够称霸世界;灭绝也并非全然代表失败与过时。恐龙被当作人类参照自身的镜子,同时也随着人类关注点的改变,成为多重意象的集结体。本书揭开笼罩在恐龙身上的重重幻象,探讨该古生物现实学术处境的同时,解析大众文化、流行文化表象下的深层含义。
媒体评论:
最后一批恐龙在第一批人类演化成功之前的6500 万年就灭绝了。尽管间隔了如此之久,人类从未见过活的恐龙,但我们对它们依旧充满敬畏。我们对这些中生代生物的迷恋对数千年的人类文化、艺术、文学、宗教和科学都造成了影响……在这部谈及恐龙与人类关系、话题面广泛的社会历史书中,萨克斯突出当代博物馆展览、游乐园、类型小说、电影和玩具,将话题带到了当下……是一部结合大众科学、流行文化和公众观点的有趣文学补充。
——里克·罗奇(Rick Roche),《书单》(Booklist)

本书并不是在讲恐龙,而是人类与人类对恐龙认知的相互影响。
——杰里米·约瑟夫(Jeremy Joseph),《地球科学家》(The Geoscientist)

尽管当代流行文化充斥着恐龙书籍、恐龙模型、恐龙电影和各种各样的恐龙装备,但这些恐龙都是被“发明”出来的。这就是博里亚·萨克斯这本书迷人的主题。正因恐龙本质上是虚构的,所以我们可以自由地以人类当前的关注点和身份重新塑造它们。
——亨利·吉(Henry Gee),《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内容简介:
恐龙是庞大的史前巨兽,它们的形象风靡全球,广受大众喜爱,拥有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
恐龙缘何能从一众古生物中脱颖而出,引发人类持续几个世纪的狂热?它只留下有限的化石骨骼,却为何能激发无限遐想?它曾出现在神话传说中;它引发了激烈的化石狩猎;它成为博物馆无可争议的镇馆之宝;它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品牌标志上……公众如此迷恋它,还因它强盛一时又极其脆弱,是人类审视自身的不错参照。
本书为读者呈现公众对恐龙的遐想与凝视,结合古生物学家的学术研究,梳理“恐龙热”现象的同时,也剥离大众赋予恐龙的层层幻象,直视这类古生物面临的误解与窘境。
摘要:
        《龙 骨》
    你心里偷偷期望雷龙能够回到这个世上,当然是驯顺的那种。
    ——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恐龙故事》(Dinosaur Tales)
    人类早就结识了恐龙,但为它们取的名字五花八门。在西方国家的古老传说里,龙生活在洞穴中或地下,这可能是源于化石。羽蛇神在拉丁美洲的神话中有着重要地位,往往以生命创造者的姿态出现。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里的彩虹蛇诞生于洪荒之初,为人类和其他动物创造了大地。亚洲龙结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象征着原初之力和雨水之源。这些特征都与复原的恐龙类似,所以说恐龙存在于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出现这种相似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地人类的想象力和演化发展的方式大致相同。两者都不断重复熟悉的形态,例如翅膀、爪子、冠部、尖牙和鳞片。这些特征都可能会不断消失,然后通过趋同演化重新出现。暴龙的形象类似袋鼠,而翼龙的外形像蝙蝠,但它们两者的相似并不是因为暴龙与袋鼠、翼龙与蝙蝠源自共同的祖先。
    儿童热爱恐龙,可见这些巨型生物对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至少能触动人类内心深处极为本质的部分。有人认为这属于遗传,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面对古巨蜥等巨大史前蜥蜴的日子,甚至是我们遥远的哺乳动物祖先必须和恐龙对抗的时光。不过这纯属推测。而更简单的解释是,恐龙的形象激起了关乎危险的兴奋感,但并没有构成实际的威胁。或者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恐龙就跟成年人一样,又老又大。
    通过恐龙激发幻想减轻了孩子的无助感。盖尔·A.梅尔森(Gail A. Melson)生动地讲述了这一点:
    【我认识一个害羞脆弱的8岁男孩,他每天一放学就赶紧回家,沉浸于恐龙漫游地球的年代。他就是一部会走路的恐龙传说百科全书,不厌其烦地用15厘米高的雷龙和暴龙玩具展开恐龙大战。恐龙的力量不同于成年人或更壮实、更自信的小朋友,恐龙的力量尽在他的掌握之下。】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会在长大成人之后忘记这份迷恋?
    成年人也会经常感到像孩子一样无助。为了寻求安慰,他们在电子游戏里打爆外星人,或者用其他方式消遣消遣,但很少会和恐龙玩耍。不过也许成年人并没有真正度过恐龙期?也许他们只是让孩子替自己释放了热情。我们一直认为恐龙是一场悲剧,因为它们虽然强盛一时,但现在都已经灭绝了(当然鸟类除外)。恐龙身上结合了统治之力和特别脆弱两方面,这为我们如何看待人类提供了两个重要思路。    无论如何,这名小男孩绝不孤独。在我经常造访的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开了一家商店,其中几乎有一整层楼都是恐龙纪念品,占整个商店的1/3,而且大多数商品都和科学没有太大联系。一排排货架装满了毛绒恐龙玩具,很多非常大。商店里也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图画书,适合刚开始认字的孩子;还有机械恐龙以及无数印着恐龙图片的小物件。
    从各个方面来看,梅尔森笔下的那名8岁男孩都和我似曾相识,虽然古生物学在我小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商业气息浓郁。那时候的恐龙就跟总统和老师一样威严。但是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具复原的迷惑龙骨架,它矗
...
目录:
Chapter1龙骨

Chapter2神话之龙如何成了恐龙

Chapter3庞大先生和凶暴先生

Chapter4从水晶宫到侏罗纪公园

Chapter5恐龙复兴

Chapter6现代图腾

Chapter7灭绝

Chapter8以恐龙为中心的世界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插图致谢

译名对照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