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在的星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在的星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1.68 6.6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9603357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8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59603357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当代有名作家,他所写的大量书籍,长期位居优选华文书排行榜前列。白先勇说:“余秋雨先生是专享获得优选华文读者欢迎而历久不衰的大陆作家”。在台湾地区,他囊括了白金作家奖、读书人很好书奖、桂冠文学家奖等等几乎全部文学大奖。在大陆,《扬子晚报》《成都商报》等报刊近年来频频向全国高层读者调查“谁是你很喜爱的当代写作人”,他的排名每一次都遥遥靠前。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北京大学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媒体评论:
秋雨散文风靡华人世界且多年不衰、代有读者,《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选了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到《北大授课》《中国文脉》《君子之道》等二十余部名作中的智慧结晶,是文化导师余秋雨读行四十年之感悟精粹,精华中的精华,兼具辞彩之胜与思想之美,习作治学修身,不可不读。 不雕刻文字,而能纵横驰骋,无障碍地抒发日常感性。无布道模样,而能贴近内心律动,给每一个艰深的话题找到很易大众接受的话语入口,让人反复品味、赏鉴吟诵、爱不释手。文字视野开阔、内容深刻、角度新颖,时而做文化的燃灯人,为文化的尊严辩护,为中西文明的反差追溯比较,为当代中华文化的走向深深思索,时而独立面对历史山河、天地生命,在变幻莫定的时代和境遇中,孜孜以求人生的真相。开明智慧又契合人心,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 本书制作精良,封面用纸白银砂,内文精选三十幅齐白石山水小品配图,四色全彩印刷,附赠3枚山水书签。
内容简介: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为五个部分:史识、斯文、翰墨、此生、行旅,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 ;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 ;人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 ;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余秋雨专享的人文创见。
摘要:
    一.史识 历史的很大生命力,就在于大浪淘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才是历史的达观。 我同意有些学者的说法,孔子对我们很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 人们看到,儒、道、佛这三种接近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很熟悉的是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在后面两种中,又以第三种即佛的境界更为难得。 儒家重善,道家重真,都看轻了美,而法家当然更不在乎美,因此造成了中华文化在整体上对审美问题的若即若离。 我历来提倡“审美历史学”。美不是历史的点缀,而是历史的概括。商代历史的归结是青铜器和玉器,就像唐代历史的归结是唐诗,或者说,欧洲好几个历史阶段的归结是希腊神话、达?芬奇和莎士比亚,而不是那些军事政治强人。二.斯文 文章之道恰如哲学之道,至低很可能就是至高,终点必定潜伏于起点。 中国文化人总喜欢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他们不知道:一个吟者因冠冕而喑哑了歌声,才是真正值得惋叹的;一个诗人因功名而丢失了诗情,才是真正让人可惜的;一个天才因政务而陷入平庸,才是真正需要抱怨的。而如果连文学史也失去了文学坐标,那就需要把惋叹、可惜、抱怨加在一起了。 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闹市街口,不管是本城人还是外来人都感到了某种陌生和紧张。巨人作出一个个造型,佩上一条条绶带,用处都不大。原因是,大家都无法感知巨人的脾气和性格。    巨人的脾气性格,就是中国的文化。就像当年英国的旗帜飘扬到世界各地的时候,至少让人以为,里边似乎包含着莎士比亚的影子;就像德国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失败后,经常会用贝多芬、巴赫和歌德让人对它另眼相看;就像美国纵横捭阖、盛气凌人的时候,总有好莱坞影片的诸多形象相伴随。遗憾的是,中国的文化好像做不来这些,一直忙着排场很大、格局很小的事情。结果,常常越“文化”,越让人感到陌生。 记得我上初中时在书店里看到老舍先生写给青年作家的一封信,他说,写文章有两个秘诀:一是尽量不用成语,二是尽量少用形容词。我当时一看如醍醐灌顶,因为这种说法与我们老师的说法截然相反。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两个‘老’字间挣扎:听“老师”的,还是听“老舍”的?很后我作了正确的选择,听老舍的。 智者对于知识应保持以下三种态度:一、需要时懂得到哪里去找;二、对各种知识做出严格的评估、选择;三、明白任何知识都不等同于真理,而我们热爱的,只是真理。三.翰墨 美的安慰总是收敛在形式中,让人一见就不再挣扎。  《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 “大宋”之“大”,一半来自宋词里的气象。如果说古诗词容易束缚现代人的思想,那么,这个毛病在宋词里是找不到的。我更鼓励年轻人多背诵一点宋词,甚至超过唐诗。原因是,宋词的长短句式更能体现
...
目录:
一.史识二.斯文三.翰墨四.此生五.行旅 附录一:余秋雨文化大事记附录二:参考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