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1.76 7.2折 58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亿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88859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8页

字数305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516188859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亿本,男,1977年生,安徽省霍邱县人,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非言语传播学(nonverbal communication)。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编专著2部,参研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
本书从媒介进化视角阐述了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内涵、结构特征、表意机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及具体案例,重点分析大众非言语传播在塑造媒介真实、传递情感、塑造形象和引导说服等方面正向或负向的传播功能。同时,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分析“拟态环境论”、“人体延伸论”、“媒介补救论”、“地球村”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很后,建议提升大众非言语传播功能的路径:受众的认知心理与传播技术共同推动理论创新,再经过教育普及推动传播实务的调整,很终提升大众非言语传播功能。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历史与现状:大众非言语传播的总体认知
第一节非言语传播的演变历程——反思“拟态环境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
一独立表意:前语言时代的非言语传播
二互文表意:语言时代的人际非言语传播
三延伸与补救:大众非言语传播
四回归与超越:网络人际非言语传播
第二节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内涵界定
一言语不同于语言
二非言语传播不同于言语传播
三大众传播不同于人际传播
四大众非言语传播与相关概念比较
五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殊内涵
第三节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征
一大众非言语传播的主体构成
二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符号构成
三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特性
第四节大众非言语传播的表意机制
一尼尔·波兹曼批判理论的梳理与思考
二非言语传播的独立表意机制可以凸显理性
三大众非言语传播的隐喻表意机制可以凸显理性
四不同大众非言语传播符号之间协同表意可以凸显理性
五言语传播符号与非言语传播符号的协同表意可以凸显理性
六结语
第二章内隐与外显:受众对大众非言语传播的需求心理
第一节受众的认知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一受众的一般认知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二受众认知心理的变迁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第二节跨文化传播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一大众非言语传播降低跨文化传播障碍
二大众非言语传播彰显本土文化的软实力
第三节传媒文化转向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一传媒文化的视觉转向趋势明显
二传媒文化的非言语特征日趋强势
第四节受众其他特殊心理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一突发事件报道需要大众非言语传播
二监督报道需要现场大众非言语“噪声”证实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