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掌故日历 5.0版 20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俗掌故日历 5.0版 2023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1.68 5.6折 128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桥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9456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48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44页

定价128元

货号SC:9787532659456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仲富兰 主编
民俗学家、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是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承担多项国家与上海市多项文创研究课题,已出版《上海六千年》《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中国民俗学通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传播学》《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等40 余部著作,部分论著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

杨荫深(1908-1989) 编著 
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民俗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游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日常事物掌故丛书》(1985年改称《事物掌故丛谈》)等。

潘方尔 绘画、篆刻、书法
篆刻家、水墨漫画家。14 岁受何乐之先生启蒙,后拜有名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在《西泠艺丛》《文化》《篆刻》等书刊中有文章作品及专题介绍。多次参加海内外书法篆刻展并屡获奖项,作品入藏海内外相关机构团体。著有《潘方尔印谱》等。连续5 年绘制上海辞书出版社《民俗掌
故日历》,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康 桥 文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85 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几十种。

赵澄襄 题签、剪纸
笔名澄子、雅舍和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画院画师。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获文化部、省、市各级奖项及国际奖项。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海内外相关机构团体。出版有个人画集、剪纸集、散文集
...
媒体评论:
《新民晚报》:水墨漫画也区别于连环画,需要带点幽默感,甚至是讽刺或联想,这也应了出版《民俗掌故日历》的初衷,让读者体会世相纷呈。民俗文化虽流行于民间,却是以小见大。

《青年报》:在《民俗掌故日历》这些民俗掌故中,蕴涵着一些最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普及民俗的原因。而潘方尔的配图则体现了这种新老元素的碰撞,极具观赏性。

《新华日报》:从春节到元宵,从清明到端午,从重阳到中秋,一年365天,中国人恪守着祖辈传下来的习惯与传统,在寻常日子里演绎着平淡与悠远。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民俗掌故日历》勾勒的,正是这幅由春夏秋冬的篇章所组成的民俗风情长卷。

《南京日报》:365天,《民俗掌故日历》相映成趣的画面与文字中,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民俗生活在缓缓打开,现代人与古人的关系从而变得亲近起来: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在冬至祭祀,我们在冬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
内容简介:
《民俗掌故日历》即将开启5.0时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伴随新年脚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主编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来到了您的案头。

新年新世界,日历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5.0版,年复一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

这是一部日历书,可以查询日期。365天,标识了每天的公历农历日期、天干地支、节气、生肖等,可知寒暑,记录了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中国农民丰收日”“世界逻辑日”“世界诗歌日”等,可谓一应俱全。

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民俗学前辈杨荫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丛谈》,涉及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戏娱乐、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源头。

365天,天天有相应民俗。读者可以通过这一版编写的简洁文字,每天了解一个民俗掌故的来龙去脉、庆祝方式、注意事项等。古代掌故与当下风俗,一脉相承,却也充满演变。历史与现实,常常就是这样奇妙。

如花朝节,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等。配上宋代戴复古《花朝侄孙子固家小集》诗:“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唯宜饮,东池适见招。绿深杨柳重,红透海棠娇。自笑鬓边雪,多年不肯消。”诗文相应,揭示出灿烂的诗句背后的民俗文化元素,读起来就很有趣味。

又如瓷器,由长石、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器具,搭配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在陆龟蒙笔下,这般精美绝伦的越窑秘色瓷已无法用普通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巧夺天工的“千峰翠色”来形容。

再以饺子为例,古称“角儿”,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
...
目录:
序/仲富兰

日历

编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