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9.58 7.1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凌 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1247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6页

字数248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22801247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凌,女,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旅游局一般项目1项,其他省厅级项目4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一项、教育部一般项目1项。已出版专著1部,在CSSCI、CPCI、北大核心等公开发表论文约50篇。孙根紧,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主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已出版专著2部,在SSCI、CSSCI、CPCI、北大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蔡克信,男,讲师,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社区治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主持国家旅游局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已出版专著1部,在CSSCI、CPCI等发表论文近10篇。
内容简介:
实践证明,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而乡村旅游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成为“一三”产业融合、拓展现代农业多种功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生态环境优化、传统文化传承、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本书以党和政府的系列文件为指导,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选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理论视角,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进行现状测评、多维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展开国内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最后,提出11条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并给出了实践协同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评述

三 概念界定

第二章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理论溯源

二 乡村旅游影响研究的理论溯源

三 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中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现状测评

一 中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测评

二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评

三 中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水平测评

第四章 中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多维分析

一 政治维度的协同发展

二 经济维度的协同发展

三 文化维度的协同发展

四 生态维度的协同发展

五 社会维度的协同发展

第五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案例研究

一 法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二 日本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三 四川省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 江西省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第六章 中国乡村旅游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研究地点的选择

二 调查研究的量表设计与预调查

三 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 调查研究结果总结

第七章 中国乡村旅游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设计与对策建议

一 协同发展路径的设计

二 协同发展路径的演变规律和演变机理

三 实践协同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附录

附录一 协同路径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二 正式调查问卷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