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逝之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夜逝之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5.3 5.5折 46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冰岛)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43729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6页

字数140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SC:9787507843729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Fríea á. Sigureardóttir, 1940—2010)是冰岛最负声望的当代作家之一。出生于冰岛最北端半岛上的海斯泰里村。1979年获冰岛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冰岛大学教师等职。著有三部短篇小说集、六部长篇小说,另有多篇学术文章。弗丽达凭借长篇小说《夜逝之时》(Meean nóttin líeur, 1990)获1990年DV报刊文学奖、1990年冰岛文学奖及1992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多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外语。弗丽达也是一位翻译家,曾将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琼·奥尔(Jean M. Auel)等人的作品翻译成冰岛语。译者简介:张欣彧,1994 年生于吉林,冰岛大学冰岛文学硕士,从事冰岛文学翻译与研究。曾获冰岛文学译者奖金,在冰岛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主编、主译《世界文学》杂志冰岛文学小辑(2018/6),译有《酷暑天》(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等。
主编推荐:
冰岛最复盛名的当代杰出女作家经典之作,获1990年DV报刊文学奖、1990年冰岛文学奖及1992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不同寻常、独树一帜的叙事手法,彰显作品关乎时间与记忆、关乎现实与虚构、关乎过去之于现代的意义。从冰岛语直接翻译,让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冰岛文学。
媒体评论:
获奖评语:这是一部大胆、创新而富于诗意之美的小说。作品回望过去,追寻其中对我们当下仍有意义的生命价值。故事发生于冰岛西峡湾的壮丽风光中,自然描写亦构成了文本魔力的一部分。作品并未营造我们能够接近理解祖辈现实的幻觉。它唤起重重疑问,却也在寻觅答案。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以其诗意之笔,勾勒着我们对于历史与叙事的需要,也昭示了求索生命与艺术的单一真理是何等艰难。——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获奖评语
精彩内容:
苏艾娃 — 索尔维格 — 卡特琳 — 马利亚 / 索尔蒂斯 — 马大 / 尼娜 — 萨拉。《夜逝之时》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女性历史,而她们也都是历史中的女性。第一夜,尼娜坐于床畔,回忆 / 写作出第一辈(苏艾娃、斯蒂凡、雅各布)、第二辈(索尔维格)与第三辈(卡特琳、奥德尼、埃琳)的故事。粗略算来,第一辈的故事约发生于 19 世纪初,第二辈、第三辈的故事则发生于 19 世纪中后期。如前所述,豪斯川迪尔人依凭悬崖与海洋为生,春日,人们会下悬崖捕鸟蛋。春日生机盎然,这一段叙事也诗意飞扬:“那是鸟的时节。悬崖的时节。北极之隅的宁静海湾中,忙碌与历险的时节。”如果将这段话分为数行,我们便得到一首隽永的小诗。而自然的诗意中藏匿着危险,“那只苍灰的爪,在此等着捕捉每一个胆敢挑战悬崖的人”。悬崖飞石随时都有可能夺去人们的性命。据冰岛民间传说记载,主教古德蒙德·阿拉松(Guemundur Arason)为冰岛北部德朗盖岛(Drangey)上的悬崖祝圣,以期减少伤亡。主教悬在绳上,降下悬崖,为其洒上圣水,而一只苍灰的毛爪猛然持刀出现,欲剪断主教身上的绳子,同时道:“恶灵总要有块栖身之地”;主教重又回到崖边,一部分悬崖遂未被祝圣 。“苍灰之爪”这一意象在《夜逝之时》中反复出现,代表着巍巍自然的原始危险。原始自然之间亦有情欲流动。尼娜记录下苏艾娃、斯蒂凡、雅各布、弗丽德梅等人的罗曼故事。在冰岛,苏艾娃(Sunneva)是个罕见的名字,她的身世亦颇神秘;苏艾娃意为“太阳的馈赠”,她也为这座农场带来了光明与快乐 —— 又抑或灾难与痛苦?农场主人斯蒂凡是苏艾娃的丈夫,侄子雅各布却也对她生出爱慕 。一位黑眼黑发的海员到达这偏僻的海湾,为苏艾娃留下一条披巾—— 或许还有更多:雅各布葬身悬崖时,一条崭新的生命却降临到苏艾娃体内。而这只是尼娜从姨姨马利亚那里听来的一段故事,在母亲索尔蒂斯看来,这是一段荒谬的丹麦罗曼
...
内容简介:
《夜逝之时》(Meean nóttin líeur,英译名Night Watch《守夜》)出版于1990年,甫一出版便获得了同年的冰岛文学奖,1992年又获得了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是第二部荣获该奖的冰岛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尼娜(Nína)的视角,以不同寻常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段家族故事。母亲临终前的三个夜晚里,尼娜守在她的床前。在夜晚逝去之时,无事可做的她只得回顾自身、回顾自己的家族,小说的外部结构就是这三个夜晚。尼娜来自异常偏远的冰岛西北部乡村,却是典型的现代女性。她不相信爱情,经济与思想都十分独立,目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她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她放弃了自己的作家梦——如今在母亲的病床前,她记录下这些故事,作家尼娜诞生了。尼娜回顾了自己家族中坚强而热爱生活的四代人,这种回顾对她来说是痛苦的,却又十分必要,旧与新、过去与现在、陈旧与现代在交织、在搏斗。尼娜需要正视自己家族的过去,这种回顾打开了她曾经试图封闭的生活,唤醒了她的疑问、痛苦,甚至爱情。什么是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究竟是什么?小说的结尾充满了不确定性,尼娜自问:“那么现在,我该如何呢?”
摘要:
    内文精彩语句摘录:床头桌上摆着些小苍兰。是我本打算扔掉的。它们的芳香在房间中弥漫,浓郁而陌生。它们同这里格格不入。“小苍兰,”埃里克说。“你母亲最喜欢的花。”又微一鞠躬,合拢脚跟。“要是你能把花带给她,我会很欣慰的。”我正要出门之时,他像一团树间阴影般乍然出现,将我叫住,上了年纪的潘神,穿着一件衬芯翻领的棕色短袍,华丽的丝巾精心系在脖颈上,裤子十分熨帖——一位晚间在自己的王国里漫步的君王,潘。只有这些花坏了景致。我母亲最喜欢的花。我之前从没听说过。从不知道她有什么最喜欢的花。我从不知道他们彼此认识。“我偶尔会去拜访你的母亲。”埃里克说道,仿佛他已感知到了我的想法与疑惑,眼角荧光闪烁,一丝笑容。我试着想象他们二人在客厅里的画面:埃里克,楼上的贵爵,王室与诗人们的友伴,坐在那张深绿色的旧沙发上;旁边是我的母亲,一位清洁女工,西部来的农村妇女,牢牢扎根于生活的龃龉之中。说不通。绝对说不通。“索尔蒂斯,很不一般的女人,也很聪明,非常聪明。”他继续说道,好似在自言自语。这更让我吃惊了,因为埃里克不是那种会轻易称赞别人的人,恰恰相反——尤其是对待他一贯颇为厌恶的平民百姓。粗鄙——照他的叫法——一直都是这位老外交官的眼中刺。“文化,”他说,“从来不会在平民阶级的身上滋长繁盛。唯有野蛮。”兴之所至,他偶尔会邀我去喝杯雪利酒,聊聊天。通常我也都接受邀请,因为我觉得他很有趣;我很享受他的刻毒与口才,再说他很博学,受过良好教育,游历也颇广。我们一起坐在小厅里,周围是淡色的提花锦缎家具,还有他收集的中国瓷器。我觉得自己似乎穿越了时间,离开现代,回到那早已消散了的、我只在电影与书籍中见识过的年月——那些年月里,时光流逝得缓慢,一切都井井有条,依循着文明的守则,连腐败与战争亦是如此。说话的时候,他让自己的朋友劳鲁斯侍候左右,遣他去拿靠垫、雪茄、巧克力,叫他去开关窗子,取来点心与。劳鲁斯行动起来,就如他过去十五二十年来一样,脚步轻快而敏捷,始终那般整洁,一位面容和善的老人,背负着友谊、贫穷——或许还有爱情带来的仆从性格。至少传言如此。也有可能是真的。至少有此迹象。
目录:
《夜逝之时》无目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