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行社会 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 穿行社会 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 穿行社会 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穿行社会 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9.44 6.8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亚明·那塞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0329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字数13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301300329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亚明·那塞希(Armin Nassehi,1960— ),德国当代有名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大理论之一系统论的代表人物,亦是德国社会学科普性电视节目制作人与主持人。主要理论著作包括《现代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2003)、《现代社会学话语》(2006)、《当代社会》(2011)等,本书则是为社会大众撰写的一本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
主编推荐:
跟随社会学家漫步社会,感受不一样的罪与美
精彩内容:
序言

在本书中,我会一路奔波(打出租,乘飞机,坐火车、地铁和游船),穿行于各种场所,参加会议,出席开幕式, 前往医院,参观博物馆等。就连本书的写作也不只是在家中伏案完成。在途中,在托斯卡纳马雷玛沼泽附近的梯田边, 在韦西里亚稍稍偏北的一家旅馆中,我都会见机写作。书中有些章节其实是在乘车或乘机过程中完成的,有半章甚至是在一个候机厅里写就的。
沿途你会看到什么?即便斗室内也会移步换景。就空间而言,若要下个定义的话,只不过就是不同事物的同时性。在社会空间中,我们总是会看到不同的事物,这就是社会令人兴奋之处,它由不同情境构成,而这些情境之间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借用“ 出租车”这一隐喻可谓再合适不过, 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个隐喻。出租车周游各处,置身车内, 人们就开始了现代性的体验:遇见不同。在出租车内,沟通的门槛很低(众所周知,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这也就使得交流变得更加自由。车门一关,没有人知道你们在谈什么。如果你愿意开口,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情境。
本书所要讨论的就是情境。本书既不是一本对现代社会进行科学分析的图书,也不是一本需求明确且概念清晰的政治性小册子。本书摒弃了科学的严密性和需求的独特性,而更多是在进行一种细致入微的描绘,再清楚不过地指出不可能有清晰而又明确的陈述、需求和方案。
本书也涉及危机问题。你可能会问:“ 什么危机?”最终看来,答案并不重要。本书强调了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危机。与其他著作不同,本书既没有提供解决危机的出路,也没有指责制造危机的特定人群。我更想表明一点: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出现紧急情况很正常,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事情都不会结束。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情境接连出现,总是会有另一个人或另一种观点来抵消任意一条最终判决。经典的最终判决当属“ 梵蒂冈程式”(Vatican  formula), 即“罗马已发话,案子结束了”(Roma  Lo
...
内容简介:
作者在这本以其自身经历为素材所撰写的社会学故事中追问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如何应对关于现今世界的不同观点?作者既是一个漫游者,又是一个流浪者,还是一个旅行者,但更是一个观察者。他并未揭穿现实生活的假面具,而是用他敏锐的目光带领我们穿越社会的丛林,透视了隐藏在看似正常和平庸的事物背后的特殊性和陌生感。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没有多少空间和时间留给个体,因为个体多样的生活世界和角色总是与他人交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后现代社会的结构提出了一系列明晰的看法。
摘要:
    文摘

                    角度:为什么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如此不同

我在中央车站搭上了一辆出租车赶往一家医院。“你不是病人吧?”司机问道。我得急着赶路,因为我乘坐的这趟从慕尼黑出发的火车晚点到站一个多小时。还没容我回答, 司机就开始讲起自己的遭遇。他的妻子得了重病,是一种癌症,无药可治,已经住院很长时间了。同时,妻子有时也会住在家里,这时就要由他来照料。日子过得很艰难。如果哪情况还不错,晚上他就会感到很好幸福。他要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像该吃药了、该排便了、该量体温了、该调整疼痛疗法了,等等,无穷无尽。他都快要撑不下去了。这位司机听起来确实很不容易。有时他会觉得这纯属自讨苦吃,有时他则真的不知所措。这就像夫妻俩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 突然有妻子对你说:“ 要是一切都结束了那该多幸福呀。”你又该说些什么好呢?
这位司机约有六十五岁,体态臃肿。他讲述着妻子的治疗过程,神情激动,同时也是满腹疑惑,看得出来,他已经讲过这事不止一次了。他似乎忘了我还在车上。突然,他回过神来,好像又想起车上还有乘客,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如果我不是去看病,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在出差,那就只剩下一种解释了。“ 你是什么科医生?”他问道。我强调自己不是医生。不知怎的,听完这话,这位司机松了一口气。“ 哦, 我想也是这样……”
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他又接着事无巨细且情绪激动地描绘了一番:没有人肯为他花时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夫妻俩,人人都在敷衍他们。他们的主治医生老是去找不错医生来帮忙,而那位不错医生每次露面也就短短几分钟,跟着便是对全科医生草草交代一番了事,护士又总是莫名其妙地加班加点。专享有点空闲的人是医院的牧师,可这是一家新教教会医院,他们夫妻俩又不是这家教会的信徒。
他既找不到能帮他跟医院进行沟通的人,也找不到人去打听他爱人目前的状况。很多说法都是自相矛盾,那帮人根本就没什么才干。听得出来,他已是失望至极。“ 我觉得人还是早点死很好,而且还要死得痛快些,不然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别人也得跟着受累。”接着他又说:“ 这些人在医院里个个无所不能,换个地方也不过如此,死了都一样。”这句话刻骨铭心,透露出一种哲学般的沉重感,一时间我们都有些不寒而栗。随即司机又大笑起来,可能是想稍微缓解一下恐慌情绪吧。
我告诉他我是一名社会学家,正要去拜访这家医院的伦理委员会。这位司机心领神会,话题立刻转向医院里的种种情形。他有一种感觉,借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右手根本不知道左手在做什么。“ 有个医生说,试试让一个医生负责到底如何?他非疯掉不可!这些医生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想问问妻子得吃什么药,得去找这个人,想问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在家里又该怎么办,又得去找那个人。这些人各管一摊儿。”
就像是手执一个放大镜,这位司机准确地切中了我这名社会学家的兴趣点。在我看来,医院并不只是一个医疗保健机构,它也是现代生活运转的真实写照:节奏快,层面多, 掌控难,监管压力居高不下,想要破解这些难题却又找不到突破口。这会儿工夫医院到了,我满脑子的思考戛然而止。我付了车费,司机问是否还要回车站,我们约好了时间,到时他再来接我。
目录:
目录

序言
章  角度:为什么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如此不同
第二章  陌生:为什么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关键资源
第三章  意志: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个体与社会的夹缝中游刃有余
第四章  缺席:为什么一场小型开幕酒会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
第五章  决定:为什么我们需要相信无知
第六章  改变:为什么社会如此难以改变
第七章  技能:为什么精英的世界必须与众不同
第八章  危机:为什么社会总是处于紧急状态
第九章  倍增:为什么世界要归结于我们的描述
第十章  出口:书中之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