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外部性视野下的环境法律激励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外部性视野下的环境法律激励问题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6.98 7.1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百灵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1408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6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SC:9787513051408

上书时间2024-06-26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百灵,女,1982年生,山东淄博人,法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公法系主任,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曾作为山东省第二批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百计划”人员在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挂职1年。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1项,以及厅级项目2项和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重点课题等项目4项。出版个人专著《农村环境风险防范法治研究》,参编教材一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主编推荐:
书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成果并加以法学分析,构筑环境法律激励的完整理论框架,对于解决现行环境法对正外部性激励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精彩内容:
前言一、研究背景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约束”和“促进”两个维度指出了我国未来环境法制发展的方向,即“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2016年12月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立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核心目标,并规定了“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等重要措施,和以往以环境污染治理为主的环境规划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环境质量的提高既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存量,又要扩大和提升生态环境资源增量。但是,纵观我国目前的环境资源立法,其主要约束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着眼于抑制“存量”的减少,对于环境养护、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扩大环境资源“增量”的环境正外部性行为,却存在促进和激励不足的弊端。如何在加强约束、保持环境资源“存量”的同时,调动社会积极性、扩大环境资源“增量”成为当前环境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法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它通过对行为人利害的影响实现对行为人行为的引导。环境法律不但具有惩罚和震慑的传统法律功能,还具有激励功能,可以激励行为主体作出法律所要求和期望的行为而实现法律目的。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彰显着以“抑负性”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环境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从世界各国和我国环境法的发展看,以“主动性、增益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环境法已经逐渐形成,其以利益的增进为主要目标,在手段上突破了传统的行政管制,而是构建起系统的激励机制,发挥环境法的激励功能。因此,环境法在通过“损害担责”、“限期治理”、“区域限批”、“按日处罚”等法律制度抑制和矫正人们的环境负外部性行为的同时,还要借鉴“正外部性”理论,加强环境法的“正向构建”,这是发挥环境法激励功能的应然之义,也是扩大环境资源“增量”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书通过借鉴经济学中的“正外部性”理论,以
...
内容简介:
该书是作者主持的2014年司法部项目《正外部性视野下环境法的激励功能与制度研究》的很终成果。该书借助经济学中的正外部性概念,从与传统环境法学研究“相反”的视角——环境正外部性出发,以概念分析→理论解析→规范分析→制度构建→实证分析为研究进路,探讨环境法如何发挥激励功能,促进环境正外部性并实现其内部化,解决环境利益外溢问题,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有效增进和公平分享。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经济学与环境法学中的正外部性、环境法的激励功能与“正向构建”、环境法律激励的理念更新、环境法律激励的基本原则、环境法律激励的主要制度等。该书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成果并加以法学分析,构筑环境法律激励的完整理论框架,对于解决现行环境法对正外部性激励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该研究成果能够为生态恢复、环保产业的发展、生态补偿提供制度激励,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目录:
目 录前言 第一章 环境问题的两面性及其环境法规制 第一节 外部性视野下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我国环境法对负外部性的规制及反思 第二章 环境法的激励功能与环境法的“正向构建” 第一节 法律激励与环境法的激励功能 第二节 环境正外部性与环境法的“正向构建” 第三章 环境法律激励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传统法律价值的更新 第二节环境法的生存价值:生态安全 第三节 环境法的发展价值:环境舒适 第四章 环境法律激励的体系完善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修复法的凸显 第二节 国外部分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立法 第三节 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立法的完善 第五章环境法律激励的理念转变与原则确立 第一节 环境法律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增益受偿”原则的确立 第六章环境法律激励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环境生产制度 第二节 生态产品交易制度 第三节 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节 绿色消费制度 第五节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