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视的目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凝视的目光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4.6 7.3折 20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牧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18781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8页

字数295千字

定价20元

货号SC:9787564918781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牧,1975年12月生,山东省单县人,文学博士,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研究及文学批评。现已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等处刊发论文70余篇。编著图书2本,出版学术著作2部(《“后革命”:作为一种类型叙事》,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凝视的目光》,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主持和参与重量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评“2012年度河南省博士后”称号,并入选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
内容简介:
赵牧,1975年12月生,山东省单县人,文学博士,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研究及文学批评。
    《凝视的目光(当代学术文化随笔)》是作者近几年写的一些文学随笔。书稿共三辑,第一辑是对现象的分析,第二辑是对文本的解读,第三辑是对理论的阐释。
摘要:
    梦境从何处开始?
        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有幸和作家沈善增老师一起吃饭,其间,他谈起自己1980年代主持上海作协青创班的经历。1980年代,曾有过一段文学精神高扬的时期,有很多年轻的作者,因为一篇小说而一夜成名天下闻,也因此,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特别多,他们一拨拨地参与这样那样的活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这样那样的团体,恰同学少年,生龙活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气,虽则是文学的,但却给人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感觉。
        上海作协的青创班就是因应了这种形势,席间,在对1980年代的文学大环境一番讲述之后,陷入纷繁往事回忆之中的沈善增老师如是说。当时,全国各地类似的创作研讨班非常风行,举办的人,虽然把它当作一项文学的事业,一心一意要培养出几个伟大或知名的作家出来,然而,却也不自觉地反映出市场的规律,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是也。沈善增老师主持的青创班,据他说要求还是蛮严的。这个“严”体现在对参与人员的遴选上,不是谁想去听听课就可以去的,要拿出作品来。都是青年,而且都很文学的样子,但没有作品的文学青年难以跨进沈老师青创班的门槛。
        在沈老师的回忆中,孙甘露算得上他举办青创班的骄傲。用他的话说,孙甘露以及其他一些人就是从他的青创班出来的。他同时提到了几个名字,我都没有记住,也许这几个名字是跟几部曾经风光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但因为我的阅读经验中没有相关记忆,所以我和另外一位听众,就只对孙甘露表示出了倾听和讨论的兴趣。
        早在孙甘露还陆续有小说问世的时候,也就是说,他还没成为一种先锋记忆的时候,我就已经喜欢上他了。那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所谓的“先锋派”都还年轻,都还激进,都还不断有新的作品出来,但却差不多已经成为大学中文系课堂上的1980年代文学的标本,被命名,被研究,被叙述,失去了水分,进入了历史,没有了生命。那些中文系的学生,一提起孙甘露,可能一下子就能想到他的“语言实验”,正如提到马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的什么叙事圈套一样。而我,一个学工科的人,对于这些潮起潮落,却一点都不知情。孙甘露那时已经出版了长篇《呼吸》,但我却只看到他的小说集《访问梦境》,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属于一套丛书,我先是被书名吸引,然后被目录振奋,心想,竟有这样给小说起名字的。更主要的是,其中有一篇《忆秦娥》,似乎不久前就在《收获》抑或别的什么地方读到过的。就在书店里翻了起来,那些华美而丰腴的文字啊,感觉真的很好,那些梦幻一样的场景啊,似乎充满情色的隐喻。像月,像水,像雾,意象幽暗,充满感伤。于是我把这本书果断地买了下来。一读再读,就这么十几年过去了。
        然而,在当年的青创班中,据沈善增老师说,孙甘露属于那种基本上没有作品的文学青年。
...
目录:
第一辑  现象与杂谈
  梦境从何处开始?
  黑暗甬道的另一边?――就方舟子对韩寒《求医》的批评而论
  张中行与杨沫:一个道德叙事的生成
  “莫言热”及其“冷思考”
  鲁迅与林语堂:结“怨”在南洋?
  汪晖与王彬彬:谁的学风问题?
  反革命的话语创造
  从《切?格瓦拉》到《九三年》
  模式化的青春,文本化的革命
  游戏于大小历史之间
  革命及其文本性态度
  关于茅盾名言
  宽容:人性的抑或道德的
  雷蒙?阿隆:最后的知识分子?
  网络化生存:政治关怀与精神分裂
  发展作为一种幻象?
  真相就在那里――赵承熙剧本《理查德?麦克比夫》及其他
第二辑  文本与阐释
  情色想象与权力秩序
  此恨非关风与月?
  作为修辞的叙事
  启蒙抑或解构
  在难中的潘先生
  “正常人”:从青春期开始
  情色背后的权力秩序
  让我们共同承担
  悲剧抑或笑料
  “闹农协”的“闹”
  残酷的诗意,虚构的张力
  窥探生死的秘密
  教授生死与学术乱象
  见证灾难,修补创伤
  此情可待成追忆
  张文东:蜗居的苦乐
  凝视的目光
  可见的罪恶
  记忆的力量
  全球化与性别认同
  魔鬼居所抑或摩登都市?
  “见”与“不见”
第三辑  理论与反思
  术语的狂欢
  理论安全:一个反思的视角
  “完整化写作”:一个虚拟的梦幻
  超越实践,构建秩序
  影视是文学的未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