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8.86 6.7折 58 全新

库存6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应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6496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3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300276496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与此前华老师出版的其他几册书相比,这个书名更为“庄重”“凝重”和“沉重”一点儿,用人们喜欢讲的一种说法。《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尽管未必篇篇如此,但确有相当多的篇目正是这样,值得读者数次细读,精心体味。当然,即便是写得足够深刻乃至非常深邃的文字,也无一篇是从理论到理论或者从理性到理性,它们大多起于教育教学甚或日常生活的细水微澜、细枝末节,可谓风起末,却又能引发人们久久不止的阅读思考。

谁不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每个人的存在空间与方式,没有人能“逃离”生活,却很少有人能像华老师那样,做到“生活即研究”——时时是研究之日,处处为研究之地。课前、课中、课后自然要研究,日常起居、朋友交往抑或偶发事件等都可以诱发研究。华老师有极为强烈的研究自觉,甚至这种自觉已然成为一种“下意识”,这就到了自然或自由之境。在他那里,生活不是用来“生活”的,而是用来“研究”的,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入其研究的法眼,不可以成为研究的素材,不可以激发研究的灵感,不可以产生研究的成果,一句话,“研究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华老师的学问就是从这里“研”出来的,文章就是在此处“究”出来的。其他人只要有如他一般澄明而敏感的内心,即便不具备如此的学问,写出这样的文章,却也能距此越来越近。

摘要:
        第一辑  有滋有味教数学
    等着,就好
    一
    2019年3月,我应李镇西老师之邀,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执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们分享了一道难题——
    徒弟:“师父,您多大了?”
    师父:“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
    请问:现在徒弟几岁,师父几岁?
    在学生尝试无果的情况下,我介绍了“投石问路”这个成语。之后,我请两位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我问“投石”之后要干什么。学生说:“问路。”我说:“问什么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规律?你还能发现什么?”
    不少学生兴奋地举手。
    我说:“大家不要举手,不要给别人压力。发现规律的同学,请在自己胸前竖起大拇指。”
    发现规律的同学自豪地竖起大拇指,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茫然地看着我。
    我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人反应快,是顿悟;有人反应慢,是渐悟。没有看出来的同学,正好趁机加强锻炼。就盯着这幅图(如图1)看,看看自己能看出什么?”
    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看一眼板书后又看着我。
    “孩子们,要定下心来仔细看。62和2之间有什么关系?35和20之间有什么关系?120和30之间有什么关系?先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然后,从上往下看,再从下往上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孩子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题目都不简单!”
    学生们笑了。
    我继续用手势引导全班观察。少顷,有学生“哦”了一声,瞪大了眼睛,笑得更美了。
    学生的笑容,已将我融化。
    “现在,你发现5和71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发现了!”“发现了!”
    “那现在,这道难题你会做了吗?”
    “会做啦!”“会做啦!”
    …………
    刚开始上课时所有人都不会做这道难题,现在全班都会做了。我问全班同学:“你怎么会的?”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自己想的!”
    还有学生自言自语:“一道难题迎刃而解!”
    …………
    做课堂总结时,我组织学生评比谁的进步优选。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前上课从不听讲的一博表现最棒,因为他竟然自己做出了这道难题。我问一博感觉怎么样,他眼含热泪说了两个字:“挺好!”
    上《我不是笨小孩》,我多次见到听课师生流泪。但这一次,我还是有些吃惊。    二
    我反思:为什么能有、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场景?
    我并不高明,我本是笨小孩,但我在这节课中一直耐心地等着。我让先想明白了的学生也等着,让那些反应有点儿慢的、有点儿不喜欢数学的学生,自己想明白。因此,这节课实现了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学生们也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找回了自信,收获了感动。
    很多老师都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但在课堂上却没有等也不肯等。那我为什么能耐心地等呢?
    这可能和我心底里的一个故事有关。
    很早以前,一个秀才见朋友家的花长得美不胜收,十分羡慕。
...
目录:
推荐序从“生活即研究”到“研究即生活”/田慧生

第一辑有滋有味教数学

等着,就好

怎样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称呼里的学问

从惧怕生成到期待生成

好课如初恋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上好开学第一课

我的“一题之师”

有滋有味教数学

主题研究课这样做

我不只是数学

缺憾成就下一个完美

第二辑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我相信,教育的伟力

我就是数学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

从故事中认识我自己

请别太相信你的眼睛

师者若水

“天圆地方”求超越

像袁隆平、屠呦呦那样“化错”

尊重学生从尊重他的长相开始

老师的口袋

华为有为,化错何为——为2019年扬州“化错教育年度峰会”而写

第三辑我的榜样和合作伙伴

爱,究竟是为了谁——纪念霍懋征老师

丁香随风去,芬芳永留存——纪念关敏卿先生

参事校长的境界

“没想到!”——纪念《中国教育报》创刊30周年

笑声相随——纪念《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

教小学数学从读《小学数学教师》开始

把真课上得像假的一样

奔跑中的李军

成长的姿态

海阔凭鱼跃,山高人为峰

教之至善在唤醒

微笑的沈勇

心到功自成

悠然的心态,智慧的提升——为柳小梅《“智慧庄园”中的散步:我的情境数学行与思》一

书作序

追寻“玩学一体”的儿童数学教学

第四辑我这样一路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