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学新说
  • 伦理学新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伦理学新说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0.56 7.2折 98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9406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52页

字数538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020159406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泽厚,中国当代具原创性、具系统性、具影响力、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其思想系统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李泽厚1930年6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实践美学”;80年代开时代之先声,独领风骚,风靡神州,被誉为“思想领袖,青年导师”,创造了思想文化界的“李泽厚时代”。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等。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具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跻身于世界伟大文艺理论家行列。
    主要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伦理学纲要》《哲学纲要》《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如何登场?》《回应桑德尔及其他》《什么是道德》《由巫到礼释礼归仁》等;结集有《李泽厚十年集》《李泽厚集》《李泽厚对话集》等。
主编推荐:
本书是有名哲学家李泽厚关于伦理学的合集。李泽厚以《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闻名学界,然而他最看重的、最满意的,是他关于伦理学的著述,尤其以《伦理学新说述要》(收入此版《伦理学新说》中)为要。这些有关伦理学的著述,是他的心理主义的伦理学小结,其中包含告别任何政治宗教等论点。
内容简介:
本书为李泽厚四部伦理学论著之合集,系统地阐述其“伦理学新说”:一是伦理(外在规范)与道德(内在心理)作二分,并“由外而内”讲道德的起源;二是道德内作意志、观念、情感三分,调和康德与休谟,认为理性为主,辅以情感;三是道德外作传统宗教性(私德)与现代社会性(公德)二分,主张以“情本体”的中国哲学来解决当代既人欲横流又理性跋扈的问题。但所有这些都只是概括性的哲学提出,具体探讨仍留待有关学科。
摘要:
        导论  从Kant“绝对律令”新释说起
    问:为什么要以Kant作导论,开始讲你的伦理学?
    答:因为在中外哲学中,我认为Kant最为准确和鲜明地把握了道德行为和心理的主要特征,并将之推至与宇宙同光的存在本体的高度,“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与中国儒学颇有相似之处,今天应吸收消化之以弘扬自家传统。而且,几乎任何伦理学论著,总要讲Kant,绕不过他。所以我干脆从他讲起,作为导论。
    问:为何用答问对话体裁?不像学术论著。
    答:我素来不管这些。我想学《朱子语类》《传习录》的答问体裁,简洁、真诚、直率、易懂,比起长篇大论,更是走在追寻和履行真理的道路上,这不更好吗?老祖宗孔、孟,西方的Plato不都如此么?“自问自答”已成为我多年学术论议的方式和体裁,不想多作改变了。
    一人是目的
    问:你开始讲吧。
    答:Kant是伦理学义务论的优选代表,此论是伦理学主要理论之一。但问题复杂,我也有些很特殊的看法。
    问:是些什么特殊看法?
    答:我将Kant“绝对律令”(CategoricalImperative)的第二原则“人是目的”与第一原则(“不论做什么人,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第三原则(“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当作普遍立法的意志”)区分开来,认为“人是目的”是具有现代现实内容的时代产物:每个人都是目的而非工具,不能把任何人作为工具对待、使用、相处等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正如“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一样,“人是目的”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先验原理,也并不是能够普遍立法的自由意志。在希腊奴隶制时代,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并非目的;战争时期,士兵只是统帅的博弈棋卒,并非目的;革命年月,人们被要求作“驯服工具”和“螺丝钉”,也不是目的。迄至今日,即使大部分地区已没有奴隶制、战争和革命,但“人非目的”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人是机器的附件、生产的工具、驯服的奴仆便随处可见。但第一,这不会较为,而只是历史行程不可避免的阶段。科技的发达将使许多单调的、肮脏的、繁重体力的、机械的而非创造性的“劳动”逐渐由机器人(robot)来替代,而且会使整个社会中人作为工具的各种现象逐渐减轻。第二,毕竟今天人格独立,人们可以较为自主作出工作选择,不必再是永远被动的“驯服工具”和“螺丝钉”。但也因为历史尚在进行中,人类还远未得到个人真正独立和自由,Kant把本是近代资本社会时代的观念意识提升为绝对律令,为现代自由主义提供了最为崇高的理论基础,将“整体应为个体而存在”这一现代人权宣言最突出、最鲜明地揭示出来,从而颠覆了过往的历史。每个人可以追求真正成为“自我”的权利,不再是任何权威、集体、他人的工具,不再是任何神学、制度、风习、意识形态的奴仆。人是自由、平等、独立的个体,有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尽管这一观点和理论有其非历史的弱点,但它喊出了现代社会的心音。它作为今天和今后的现实和理想,将无可回避、无法否认和不
...
目录:


伦理学新说述要(2019、2021)

岳麓版序

导论从Kant“绝对律令”新释说起

第一章伦理、道德外内二分和“由外而内”说

第二章道德三要素(意志、观念、情感)说

第三章两德(传统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说

结语

附录一伦理学杂谈(2018)

附录二历史、伦理与形而上学(2019)

伦理学(2010、2019)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两种道德论(2001)

关于情本体(2004)

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

谈“恻隐之心”(2007)

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

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

伦理学答问补(2012、2016)

为什么说孔夫子加Kant(2014)

关于“伦理学总览表”的说明(2018)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2014)

一理性与情理

二个体主义与关系主义

三从Kant谈人性与善恶

四余论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2015)

第一课从与桑德尔的异同谈起

第二课道德心理结构:意志、观念、情感

第三课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

第四课道德与伦理的区分和联系

整理后记

附录一伦理学补注(2016)

附录二举孟旗行荀学(20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