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分析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信息分析新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06.92 5.4折 19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斌、李国秋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

ISBN9787519250720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20页

字数860千字

定价198元

货号SC:9787519250720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斌,男,湖北武汉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就职于研究、金融等机构,在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IT行业情报分析员、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证券公司研究总监等职务,现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情报学理论、信息社会与信息化评价。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十多项其他项目,在海内外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六部。李国秋,女,江西南昌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就职于金融机构,在南京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证券公司不错研究员、证券公司地区总监等职务,现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情报学理论。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海内外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五部。
主编推荐:
本书将信息分析视为一个系统,认为信息分析是为组织活动提供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从信息分析的理论、信息分析过程、信息分析实践、影响信息产品质量的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具体类型的信息分析的含义、任务、范围、背景发展,信息分析的主体和客体,信息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过程、产品和用户等,研究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
精彩内容:
本书的两位作者自大学毕业以后,从事过多个与信息分析相关的职业。在近30年的高等学校教学经历中,在多所大学承担过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情报分析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说,我们的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与信息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相关联,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实务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我们认为,信息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信息分析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尚缺乏比较深入的探讨。例如信息分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信息分析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信息分析的逻辑基础是什么等。在未弄清这些问题之前,将信息分析的研究等同于一般的学科研究,造成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模糊。归结到一点,就是未能把握信息分析活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的行动提供认知。实践性是信息分析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性决定了对信息分析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研究。第二,未能对信息分析的不确定性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组织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信息分析这种认知活动不可能消除不确定性,这一点将信息分析与理论性的研究相区别开来。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理论性学科的研究追求的是普遍性和确定性的知识和规律,而信息分析必须面对的是特殊的场景,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信息分析要充分考虑与活动目的相关的,与具体场景相关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要素,它以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为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人力、财力、时间、信息等方面资源的,使得所获得的结果难以得到确定性的结论。信息分析活动,因其所涉及的领域不同,为之服务的活动的性质不同,形成一个不确定性程度各不相同的谱系:有些分析领域不确定性程度更高,有些分析领域不确定性程度较低。对此,要根据不同领域的不确定性程度找到适合于该领域的分析方法,而不能一味强调定量。须知,在没有条件进行准确定量的时候,强调和要求使用定量方法反而是有害的,达不到分析的真正目的。第三,缺乏对信息分析的系统观。如果将信息分析活动
...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类别、方法以及应用,对具体类型的信息分析分别从含义、任务、范围、背景发展,分析主体和客体,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过程、产品和用户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
摘要:
    信息分析的定义仍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至今尚未统一。在我国,信息分析的领域主要是由科技情报界来界定的。所使用的类似概念包括情报分析、情报分析与研究、情报研究、情报研究与预测、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等。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限,之前主要使用情报研究或情报分析,在国家科委决定改情报为信息后,则使用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分析与预测。关于情报研究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情报研究是针对用户需要或接受用户委托,制定研究课题,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情调查,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研究其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经过归纳整理、去伪辨新、演绎推理、审议评价,使科技知识得以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适用化,以揭示事物或过程的状态和发展[1]。(2)情报研究是针对某个课题,从大量文献资料和其他各种有关情报中,经过分析、综合、研究,系统地提出有情况、有对比、有分析、有观点、有预测的情报研究成果,以供用户参考使用[2]。(3)情报研究是根据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以社会信息的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等系列化加工为基本过程,以形成新的、增值的情报产品,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社会化的智能活动[3]。对比上述几种定义,可以发现:靠前,都指出了情报研究的针对性。特别是针对用户的需求。第二,都强调了分析和研究的信息过程。第三,也存在某些差异,靠前个定义的情报研究对象局限于科技知识;第二,三个定义则扩大了情报研究的范围。此外,第三个定义还强调了情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即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情报研究”一词逐渐被“信息分析”一词取代了,关于信息分析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信息分析是对大量纷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分析、综合、预测,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准确的、及时的大流量知识与信息的智能活动[4]。(2)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其任务就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5]。(3)信息分析研究是一种以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6]。(4)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很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7]。(5)信息分析是情报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针对特定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加工,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报[8]。对比这一阶段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以“信息”替换“情报”,基本上和前一阶段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强调了信息分析具有科学研究的特征,或者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
目录:
1  信息分析概述2  信息分析的领域和历史发展3  信息分析的哲学和逻辑基础4  信息分析的系统模型5  信息分析的原理6  信息分析的宏观逻辑结构7  信息分析过程8  信息分析的问题界定9  资料收集和整理10 模型和理论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11 解释分析12 预测分析13 决策分析14 评价分析15 规划分析16 整合分析17 信息分析师18 信息分析产品19 信息分析产品质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