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林掌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林掌故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7.68 6.8折 26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大为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2819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3页

字数125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SC:9787515402819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大为,1943年12月生于河北唐山市,曾任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音像协会副秘书长兼北京汇宇国际版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退休后受聘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口音像制品专家审查委员会。他于1957年拜程全宝为师学习“少林拳”,1959年拜吴斌楼为师学“戳脚翻子”。1964年参加北京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曾协助吴斌楼老师整理过大量拳谱。自20世纪80年代始,陆续在《体育报》、《中华武术》、《武术健身》、《武魂》、《武林》、《精武》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数十万字,论文《试论武术流派的产生、繁衍与发展》获首届全国武术论文研讨会荣誉奖。出版《武术谚语释义》(独著)、《吴斌楼戳脚翻子全书》(合著)等书,编导拍摄武术音像制品一百多集。当选北京武术协会第五届委员;北京武术协会第六届委员、理事、副秘书长;首届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
主编推荐:
侠客、镖头、拳师,武林高手是凡人非凡人
行侠、仗义、传承,凭武功更推重义气肝胆
本书的特点是:一、书中所记,均为近现代武林有名人物(以北方为主)的传奇经历,在记述他们投身武林的经历以及进入武林后练功勇猛精进、精益求精的同时,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侠肝义胆、扶弱济贫、匡扶正义的嘉德懿行,属于“正能量”作品。二、作者是武林人士,所记武林之事,精准到位,知识点多,没有外行话。三、书中所写人物,均按生卒年及主要活动年代排序,自然形成了人物之间的延续关系和故事发生先后的历史情境,延展线索虽未明言,却实际存在;记述人物故事虽多,却不显杂乱。四、武术流派很多,但作者并未偏重某一派,贬抑某一派;凡是作者了解的武林精英,不论某派,作者均据实付诸文字。五、作者从不以个人喜好,用过誉之语,不切实际地赞颂某人某派,也没有任何无根据的虚妄之词。讲述某个故事,均下笔有据,无架空之文,表现出作者踏实的作风。六、对历史上某些武术大家,作者赞誉其良好品德的同时,也记述了某些不足,如记述马永贞刻苦练出良好功夫的同时,也讲述了他恃勇托大终遭暗算的故事。这体现了作者“笔则笔之,削则削之”的端庄为文之道。七、本书中配有小有名气的漫画家王春生专为本书内容所绘漫画,以及作者收集到的珍贵历史图片,基本达到了图文并茂。 
内容简介:
带吴钩,仗宝剑,行天下,重然诺,轻死生,身手不凡的侠客;武功高超,追星赶月,走险千里 ,“叫得响,踢得开”的镖头;通十八般武艺,熟悉各种套路,精技击,懂暗器,带出大批武林高手的武师……武林豪杰精英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但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却给武林和武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的认识与真实的武林渐行渐远。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这些武林名人特点鲜明的习武生涯、成长过程、不凡事迹,可以帮助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林。
摘要:
    “魏氏一门”行侠仗义
        武林所称“魏氏一门”,指有名武师魏昌义、魏赞魁、吴斌
        楼,三人均为河北蠡县齐庄人。魏昌义(约1840―1920)是清
        末民初的名镖师,以“戳脚翻子”见长,武林人称“赛毛遂”,
        曾是北京福源镖局的大镖头。魏赞魁(1854―1951)是魏昌义
        的徒弟,也是清末民初的名镖师,精通“戳脚翻子”,善使“牛
        头镜”,武林人称“铁腿”。吴斌楼(1898―1977)是魏赞魁的
        徒弟,精“戳脚翻子”,以“花鞭”、“快枪”见长,武林人称
        “花鞭吴”。“魏氏一门”三人多行侠仗义,仅每人举其一例。
        河北蠡县西齐庄,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可就这个小村庄却出了不少的名人。文的有清初大文豪“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李恕谷先生;武的有活跃于清中期至新中国早期的名镖师名武师“赛毛遂”魏昌义、“铁腿”魏赞魁、“花鞭吴”吴斌楼。他们三人又是一脉相承的师与徒。魏昌义是魏赞魁的师父,魏赞魁是吴斌楼的师父。他们相当于“祖孙三代”。他们所练的武术叫“戳脚翻子”,也叫“枝子”。是一个创于宋代的拳种。宋以降,这个门派的传人很多,且都行侠仗义。魏昌义“祖孙”三人也多有事迹传说。下边是他们的三个故事。
        (一)魏昌义白洋淀病中孤身击群匪
        魏昌义武艺高强,曾在北京福源镖局做过大镖头。
        一日他乘船从天津回家,中途患病躺卧舱中。船行到白洋淀,忽然有二十几个强盗将船劫在岸边,欲抢旅客财物。众旅客及船方皆上岸苦苦哀求。强盗们不仅不允,反而行凶杀人。魏昌义在舱中躺不下去了,出来对强盗们说:“朋友,手下留点情,都是养家糊El的人,出门在外谁也不容易。”强盗头目见魏昌义是个年过花甲的瘦小老头,又病病歪歪的,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吩咐手下说:“把这个多事的老头扔到河里喂王八去!”话音刚落,就有两个逞强的壮汉争先上来抓拿魏昌义。魏昌义此时怒不可遏,稳站如松,立生虎威。一土匪伸手来捉魏的右肩,只见他上身轻摇,滑步吸腰,右手向外侧一弹,土匪已失重前栽,魏顺势飞起右腿,一招顺风摆柳正扫在这小子的右肩胛骨上。这土匪立足不稳,应声跌翻船下。另一土匪一个斜身拗步,手使“左冲天炮”向魏的下颚打来,魏昌义右脚落地,右手随即一
...
目录:
序 / 001
自序 / 003

说说武状元 / 001
练武的人都崇拜武状元,其实唐朝开始的武科考并没有武状元之称。中国历史上首名武状元出自明末,他叫王来聘,是崇祯皇帝亲选的。此后出的武状元,多有故事。

大儒颜习斋、李恕谷与武术 / 007
颜习斋(1635—1704),河北博野人,名元,号习斋,虽为大儒,却武功高超,因倡导习武而在武林颇有影响。李恕谷(1659—1733)是颜习斋的徒弟,于康熙庚午中举,随即归隐练武,两趟剑术,对习武者影响很大。

解读《大刀王五歌》/ 013
王五(1844—1900),原名王正谊,字子斌,河北沧州人,精通“披挂门”、“六合门”武艺,因善使一口超乎寻常的大刀,并且刀法纯熟、德义高尚而被武林人称为“大刀王五”。他的相貌、性格少有人知,却在一首诗中得到解读。

“魏氏一门”行侠仗义 / 018
武林所称“魏氏一门”,指有名武师魏昌义、魏赞魁、吴斌楼,三人均为河北蠡县齐庄人。魏昌义(约1840—1920)是清末民初的名镖师,以“戳脚翻子”见长,武林人称“赛毛遂”,曾是北京福源镖局的大镖头。魏赞魁(1854—1951)是魏昌义的徒弟,也是清末民初的名镖师,精通“戳脚翻子”,善使“牛头镋”,武林人称“铁腿”。吴斌楼(1898—1977)是魏赞魁的徒弟,精“戳脚翻子”,以“花鞭”、“快枪”见长,武林人称“花鞭吴”。“魏氏一门”三人多行侠仗义,仅每人举其一例。

“勇士”马永贞遭暗算 / 024
马永贞(?—1879),山东临清人,回族,是清末武林高手,精“弹腿”、“查拳”。武林人称“勇士”。然而,他恃勇托大,遭到上海流氓暗算而亡。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