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衣:李村寻人启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衣:李村寻人启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5.77 7.3折 49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3123

出版时间2018-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0页

字数0.15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SC:9787020133123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瑾,男,山东沂南人,现居北京。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从事散文、诗歌和小说创作,有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上海文学》、《创作与评论》、《诗词中国》、《延河》、《湖南文学》、《朔方》、《解放军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并入选《思南文学选刊》、《中国新诗排行榜》等多种选本,曾应邀参加草堂靠前诗会和成都靠前诗歌周,获第三届全国职工诗词创作大赛奖、“百年新诗、放歌黑河”大赛奖等,出版诗歌集《人间帖》《孤岛》、散文集《地衣》、评论集《纸别裁》等多部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曾发表过对其作品的评论文章。
主编推荐:
李敬泽 贾平凹  苏童  冯唐  联袂推荐 李瑾《地衣》里面的人物是一群结连在土地上的乡民,他们没有传奇,生活无非是饮食,男女,奉生,送死。作为个体的生命,悲伤和欢笑都是短暂,找不出坡度太大的起伏,这使得他们在历史的蜿蜒里面目模糊。然而在《地衣》略带诙谐幽默的叙事文字间,他们形容有异,风姿有别,各有持重,互相勾连和映衬,俨然站立成了自己的样子,同时,他们又联袂还原出一个亘古的“民”的意象:顾念乡土,计量得失,愚执传统,狐疑变通。正是在此处,李瑾笔下的“地衣”接连了千年以来的先民气息,他们洒扫迎送着的四季,就是我们的历史。
媒体评论:
李瑾像是一个雕塑家,寥寥几笔,笔下人物就被赋得生气,各有生动的眉目。这些人物秉性有异,事有本末,但他们传递出了北中国很醇厚的乡土气息。《地衣》是我近来看到的特别轻松又特别有味道的作品。———贾平凹中国在哪里?中国在梁庄,中国也在李村。在梁庄,看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中复杂的中国。在李村,看到的是新旧交替中传奇的中国。李村是传奇的,李村的人是另一个版本的“俗世奇人”。 ——刘  涛作家李瑾将他所写的“李村”人物志命名为《地衣》,以墨代水,在纸上复活出故乡各色人等的形容风貌。他们生也恍惚,亡也糊涂,然而浩浩荡荡茂盛无边,悲喜枯荣都如天地一般辽阔。打开《地衣》,嘈嘈杂杂,热闹喧腾。合上《地衣》,怅然寂静,心生谦卑。这样的生命神情,就像地衣一样,日益罕见,只能成为记忆了。——李  音
精彩内容:
跋地衣,学名普通念珠藻,乃真菌和藻类野合的一种类共生植物,又叫地耳、地钱、地皮、野木耳。在我的老家,则称地蕨皮。文献中,名字更是绕口,《本草纲目》《养小录》《野菜博录》中的地踏菰、地踏菜和鼻涕肉,皆为地衣之别名。地衣结构简单,根、茎、叶不分,和海带、紫菜同为蓝藻类,无花亦无果。夏季雨后,一般在布有沙石颗粒的草根部,借助腐叶,生出地衣,黑中透绿,绿中渗出浅黄,色重者犹如泰山墨玉,其状有钱币般大小,触之肥润脆滑,煞是水灵。说来奇怪,地衣在路边或田地草盛处,反而不见,一出日光,地表干了,便萎为干瘪的黑屑。不过,地衣生命力极是顽强,见水则复生,据说,潜伏期长达数十年。小时候,家里吃的不多,我比较偏爱地衣,算是不可得的野味。哪天下了雨,我和两个妹妹或玩伴儿就挎了篮子,去一公里开外的池嘴子捡拾。我庄和邻庄隔着一条狭长的活水大池子,谷歌或百度地图上可一目了然,跨度不过百五十米,这边除了草木啥也没有,对面则比比皆是。捡回家,淘洗干净了,入锅炒鸡蛋,是妈提供的带有童年记忆的一道珍馐美馔。及年长,此等绿色食品只是反复出入梦中矣。李村,位于蒙山东部,西距沂河两公里,在省道一侧,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李村有两千口人,我少时便在外求学,所识者不过三分之一,招呼者仅仅五分之一,至于说到曾经喝过茶聊过天儿的,不过百十人而已——这就是我们生活宿命的世界,局促、拥挤。我家位于村后,在村中优选的十字路口东南角有一处老宅子,因社区改造,爹将路北侧全部改造成了两层楼房,我家买的一栋和老宅对角相望。十字路口东北角是一根电线杆,已树立了三十多年。电线杆下,便是大家伙儿歇脚、乘凉、聊天特别是拉短长、论是非的场所。这个场所,是李村的春秋战国和史记汉书,一些人去了,一些人又填上了,像地衣,在雨前雨后循环往复而生生不息。老家以及它所衍生的旧事旧人旧物,就是我心里的地衣,以之果腹、疗伤和搁置疼痛而疲倦的神经,甚至进行精神性
...
内容简介:
《地衣——李村寻人启事》(以下简称《地衣》)是青年作家李瑾创作的一部纪实性散文作品,因故事性较强,也可以视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新文体。李村,位于沂蒙山区东部,西距沂河两公里,在省道一侧。这个平凡而渺小的北方村庄里,生活着2000口普普通通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李瑾以李村十字路口东北角的一条电线杆下——这个李村人歇脚、乘凉、聊天特别是拉短长、论是非的场所为切入点,以简单、传神、生动的文笔,记录了53个形色各异又彼此勾连的农民形象。这些人物身上,有善良有过错,有朴实有狐疑,有本真有荒诞,但更多的体现的则是一曲生生不息、忙而不倦的生命之歌。
摘要:
    驴眼儿
        驴眼儿一辈子没碰过女人。
        小沈阳儿他娘故意气他,你老婆呢?驴眼儿嘎嘎两声,还在丈母娘腿肚子里抱窝呢。赌博鬼李一落从来没赢过,不知哪天偷了几只鸡,买了个傻娘儿们,天天蹬辆三轮车,拉着个鼻涕虫在大街上一圈儿一圈儿地显摆。大鬼儿说,大叔啊,你咋不买个去?暖和被窝,还下蛋。驴眼儿干瘪煞白的脸,便落了地的树叶样儿,要那玩意儿,碍事绊楞脚的。吧嗒吧嗒嘴又说,哪来的钱啊,这辈子,就等着收兵回营了。说这话时,驴眼儿的眼神儿就散了。
        驴眼儿碰不了女人了,驴眼儿今年七十多了。
        驴眼儿是诨名,大号自己都不会写,叫李洪佩。我妈说,洪佩驴眼狗挂的。那天我瞅了瞅,驴眼儿看人时,头有点斜楞,眼有点耷拉,指甲盖点驴样儿都没有,倒像是下水儿,便猜不透这名字的来历了。驴眼儿家里干净,专享值钱的,就是门鼻上的锁。大人小孩见了他,驴眼儿长驴眼儿短的,还嘿嘿几声。别说找个女人碰碰,要不是看大门挣口饭吃,驴眼儿恐怕早就不是驴眼儿了。
        人家都说,铁打的驴眼儿流水的官儿。换了十几个书记了,驴眼儿还是看大门的。几十年了,驴眼儿都搬个马扎,东瞅瞅,西望望,要不就眯着眼,把几十斤的身子,缩在日头里,打几声呼儿。我打小看着驴眼儿就来气。那时候,房子都是黄土夯的,屋顶铺的是麦秆儿。大队院却一副皇宫的样子,大门是铁栅栏的,办公室是砖瓦的,一排排钻天的杨树,一棵棵绿绿的垂柳。驴眼儿坐在门口,拿半拉眼珠到处踅摸人。小孩子们翻过墙头,掏鸟蛋,粘知了,捅马蜂窝,玩得正高兴,驴眼儿一声咋呼,咋――尖声尖气的,扎人耳管子,胆小的吓得不轻。小孩子们被追急了,就回来砸办公室玻璃。哗啦几声,驴眼儿就蹿出来,嗷一嗓子,谁啊,作死啊。
        我记事儿起,驴眼儿的脸就是惨白色的。我妈说,缺营养,驴眼儿没营生儿吃。
        驴眼儿他娘的脸更白,都有点透明了。驴眼儿他娘小脚,风一吹,麻秆儿样儿摇摇晃晃的。驴眼儿很早就没爹了。老人说,六二年大饥荒过后,驴眼儿家丰收了,他爹连吃了三碗秫秫干饭,喝了点水,抱着肚子打滚儿,几下就死了。驴眼儿有个弟弟,叫李洪亮,个头高高的,一副笑模样。洪亮打过越南,复员回来后,娶了个媳妇,生个闺女叫雀儿。后来,洪亮得了出血热,当成感冒治了,送到医院时,毛孔里都是血水。洪亮死了,媳妇也跑了。把刚明白事儿的雀儿,扔给了驴眼儿。
        驴眼儿脸更白了。驴眼儿每天牵着一只羊,雀儿跟着屁股后面,东游西逛的。雀儿很清秀,衣服多一块少一块的,饭也有一顿没一顿的。慢慢雀儿大了,早早就出嫁了,有时
...
目录:
驴眼儿渔  夫5李延庆9小泥鳅儿12打盹神16三  皮20铁水儿24去年儿28大  牙32小国儿3小泥勺儿39李一落43小派头儿47大嘴怪51小猴儿56李大户60小沈阳儿他娘64大鬼儿69柱  子74小三儿79花生油儿83 李大硬87 李主教91 孔老二96 大叫驴101 王老七105 四  狼111 老锅盖儿115 三老爷120 三毛儿124 小地主128 一水儿133 李大豆腐138 张燕青143 喜  儿147 半吊子151 聋  汉155扁担他娘159大长脸164李老师168老爷173奶奶178一口闷184半截鬼189赶喜的193吊死鬼198 门框202 李主任207 鲤鱼儿家的212秋香217黑五类221 跋2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