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火夜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3.8 6.8折 35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埃里克-埃玛纽埃尔·施米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9504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0页

字数88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SC:9787108069504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埃里克-埃玛纽埃尔·施米特(Eric-Emmanuel Schmitt),法国知名作家、导演。1960年出生于法国里昂,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博士。他的作品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戏剧在五十多个国家上演,深受读者和观众喜爱,是当代法语作家中读者最广、作品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集《纪念天使协奏曲》荣获2010年龚古尔短篇小说奖;《来访者》在1994年获得三项莫里哀戏剧大奖;《看不见的周期》使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声誉。他也执导了据小说《我们都是奥黛特》《奥斯卡与玫瑰夫人》改编的同名电影等多部影片。
主编推荐:
靠近光的旅程                                                    饶淑荣《火夜》是法国作家埃里克-埃玛纽埃尔•施米特的自传体小说。它的主人公是与他自己同名的二十八岁的巴黎萨瓦大学哲学系教师埃里克。因为接受了一项剧本创作的任务,要写一部有关在撒哈拉沙漠图瓦雷克人中传教的传教士——夏尔•德•福科的电影剧本,哲学家埃里克和导演一起去探访福科的旧迹。最初这只是一趟满足好奇心的朝圣旅程,然而在艰难的沙漠行旅中,尤其是与虔诚的穆斯林、图瓦雷克人向导阿贝格的朝夕相处中,埃里克感受到自然生活的本真之处及现代文明的缺失所在,他不断追问自身存在之谜,但仍以哲学的理性智慧抗拒超越性的上帝,直到一次远足时夜晚迷路,在肉体的靠前虚弱之中,他有了一次变身火焰并靠近光的体验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个篇幅不长、结构利落的心灵故事是从夏尔•德•福科开始的。这位法国传教士出生于1858年,是一位富有的贵族后裔,他6岁即成为孤儿,成年后做了一名军人,从事征战杀伐,也过着花天酒地、丰富热闹的社交生活,但在巴黎奥库斯汀教堂一次偶然的神启经历,他感受到了耶稣的呼召,毅然告别尘俗,进入修道院苦修并晋升为神父,后来只身前往阿尔及利亚给撒哈拉沙漠中的图瓦雷克人传教。图瓦雷克人一向以神秘著称,在福科的时代,他们是沙漠里的游牧民族,四处流浪,不和外人接触,保有自身的文化传统,信仰伊斯兰教。在法国殖民势力进入阿尔及利亚时,他们骁勇善战,让法国人极为恐惧。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福科会选择这样危险且几乎不可能接受基督教的地方来传播福音,当他1905年来到这个叫塔曼拉塞特的村子时,这里只有二十间芦苇搭建的草棚,四十来位村民。或许就如埃里克所说,这是一个被法国殖民文化遗忘的地方,不受政治和战争的侵扰,福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用爱来建立原住民和上帝的联系。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无私地帮助穷人,和他们分
...
内容简介:
二十八岁的巴黎萨瓦大学哲学系教师埃里克接受了一项剧本创作的任务,要写一部有关在撒哈拉沙漠图瓦雷克人中传教的传教士——夏尔·德·福科的电影剧本。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他和导演一起去探访福科的旧迹。在艰难的沙漠行程中,尤其是与虔诚的穆斯林、图瓦雷克人向导阿贝格的朝夕相处中,埃里克感受到自然生活的本真之处及所谓现代文明的缺失所在,他不断追问自身存在之谜,但仍以哲学的理性智慧抗拒超越性的上帝,直到一次远足时夜晚迷路,在肉体的靠前虚弱之中,他有了一次变身火焰并靠近光的体验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摘要:
        当塔曼拉塞特…出现在舷窗下方的那一刻,我想我立刻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刚才飞机一离开阿尔及尔,我们仿佛就飞过了月球,只见绵延很多公里的干燥沙漠、碎石地和峭岩。吉普、卡车、沙漠商队留下的笔直印迹,犹如指甲在尘土上画下的一道道印痕。我已经开始怀念绿树、丰饶的田野和蜿蜒的河流。我受得了在撒哈拉大沙漠两周的徒步吗?我担心物资匮乏、遍地沙石、缺少花香的空气、四季不分的气候。也许因为我在天上俯瞰,才会判定这片大地贫瘠。但有时也会有一片绿洲突然冒出,棕榈树、无花果树和椰枣树围着小山丘绿成一团。我有些激动,喃喃道:“塔曼拉塞特。”但我的邻座纠正我说这是盖尔达耶或百果之城EI-古莱阿,抑或是因萨拉赫。接着,单调再次占据了一成不变的大地……
    经过半天飞行,塔曼拉塞特这个词终于从机长口中说出。此地的温暖出乎我意料:小城坐落于一片飞地中央,两道花岗岩石壁如弯曲的手臂,环绕、保护和凸显着这座小城。陡坡之间,散落着一些土黄色的方形黏土小屋,让我想起小时候为点缀电动小火车铁轨搭的积木房子。
    我一只脚刚跨出舱门,这片大地的气息便迎面扑来,抚摸我的眼睛,亲吻我的双唇。这份轻柔的触摸,让我确信沙漠将会对我热情相迎。
    我们把行李搬到旅馆,幸亏一块钉得歪歪斜斜的牌子标明了这座房子的功能,否则这建筑看上去与隔壁房子没有任何不同,除了门厅里有一张显眼的黄色木制柜台。    穆萨已在那里等着我们,他就是几个月来一直与我们联系的那名图瓦雷克人…,这位当地人通过传真和电话发送给我们写作剧本所需的各种信息。他身材瘦高,有些孱弱,披着黑色棉布长袍,棕红肤色。穆萨向我们投以真诚灿烂的笑容,那是通常对亲人才有的表情。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晚餐。
    我对热情好客这事总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我在里昂——一座谨小慎微的保守大城市——长大。那里的人们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审慎考察后才会邀请朋友上门。把朋友带到家里意味着给他颁发了一张“可交往者”证书。而对我们一无所知的穆萨却兴高采烈地主动为我们敞开大门,更主要是因为他家并没有大门。
    他的家隐藏于一条小路边,那里所有房舍看上去就如蜂巢的一个个穴。这座低矮的土房只有两个狭小的房间:厨房和一间客厅,我没有看见内室。穆萨的妻女只是隔着一道棉布帘子在准备晚餐。然而我却在这个家徒四壁、一尘不染、晚上变身全家人卧室的空间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里几乎没什么家具、摆设或图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捧上的古斯古斯…,却是如此奢华、色彩丰富,那些肉和蔬菜如珠宝似的摆放在麦粉堆上。至于薄荷茶带给我的享受,不亚于一瓶上好的干红:微甜、麝香味、辛辣味,在口腔里形成一支味觉的法兰多拉舞曲,一会儿是异域风情,一会儿是熟悉的气息,一会儿又有点侵略性,以至我有点儿微醺。
    屋外,夜色一下子降落,与之同降的还有气温。在二十分钟时间里,绛红色的天空倏地变了脸,缺少花草树木的地面也骤然冷却。随后黑夜接近占据大地,连风也被黑暗窒息。
    油灯的火苗闪着微光,投在我们的脸上,就像为之涂上了一层金色液体。聊天在轻松愉快地进行着,热拉尔(电影导演,我是他的编剧)和我席地而坐,向主人提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后者用带着果味的磁性嗓音回答着我们。比他的话语更吸引我的是图瓦雷克人的那双手,细长的手指连着单薄的手掌,很像蜘蛛的爪子,忙碌地伸向我们,慷慨奉上食物和光明。我一下子就对这双陌生的手产生了信任。P1-3
目录:
《火夜》无目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