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幻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幻灭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2.09 6.1折 69 全新

库存2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6863

出版时间1978-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96页

字数463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SC:9787020156863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目前罕见的文学丰碑。《人间喜剧》中比较有名的小说有《高老头》《驴皮记》和《欧也妮·葛朗台》等。而短篇小说《沙漠里的爱情》《纽沁根银行》和《无神论者做弥撒》同样浓郁、震撼,是阅读巴尔扎克不可或缺的环节。
主编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优选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目前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优选水平。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优选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很好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编委会名单(以
...
媒体评论:
我从巴尔扎克那里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加起来还要多!    ——恩格斯插图本名著名译 经典  巴尔扎克 幻灭 傅雷
内容简介:
《幻灭》揭露了文坛和新闻界内幕,集中了作者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深切的生活感受,是《人间喜剧》中有价值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奋斗失败、理想破灭的故事:一个颇有才华的青年,梦想凭生花之笔博取文坛上的荣名,但在文学已沦为商品的社会中堕落成出卖灵魂的无耻文奴,在文坛倾轧和党派斗争中身败名裂;另一个青年是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心地善良,敌不过同行的阴险算计,被迫放弃发明专利,埋葬了科学研究的理想。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整整一代青年的社会处境和精神状态。
摘要:
        第一部  两个诗人
    一  一家内地印刷所
    我们这故事开场的时代,内地的小印刷所还没采用斯丹诺普印刷机和油墨滚筒。安古兰末虽然凭着当地的特产同巴黎的印刷业经常接触,用的始终是木机。俗语把印刷说做“叫机车叹气”,就是从木机来的,这句话现在可用不上了。城里落后的印刷所当时还用皮制的球,给掌车工人蘸了墨涂在铅字上。预备铺纸上印,排满铅字的版子,安放在一个云石做的活动盘上,所以盘子在行话中叫做“云石”。这种机器尽管简陋,埃尔塞弗,柏朗坦,阿尔特和第多,用来印过不少精美的图书。如今遍地都是新式的印刷机了,奚罗姆一尼古拉·赛夏当做宝贝一般的老式工具已经给忘得干干净净,需要我们重提一下才行;因为那些工具在这个重要的小故事中颇有作用。
    赛夏出身是个掌车的。排字工用印刷业的行话称掌车工为“大熊”。他们从墨缸到印刷机,从印刷机到墨缸,来来往往,动作很像关在笼子里的熊,那绰号大概是这样来的。大熊反过来把排字工叫做“猴子”,因为他们忙忙碌碌老在一百五十二个小格子里捡铅字。在一七九三那个灾深难重的年头,五十上下的赛夏已经结了婚。全国大征兵几乎把所有的工人编人军队,赛夏亏得上了年纪,成了家,逃过兵役。印刷所的老板,也就是行话所谓“傻瓜”,死去不久,遗下一个寡妇,无儿无女,店里只剩一个掌车的赛夏。看来铺子立刻要关门了,孤零零的大熊没法变成猴子,因为他只管印刷,一字不识。一位人民代表急于分发国民议会的皇皇文告,不管赛夏有无能力,给了他一张印刷执照,征用印刷所。赛夏公民收下棘手的执照,拿老婆的积蓄送了一笔补偿费给东家的寡妇,只花一半价钱买进印刷所的机器。可是这不算什么。共和政府的告示要如期交货,一字不能印错。奚罗姆-尼古拉·赛夏正在为难,幸而碰到一个马赛的贵族,怕丢了田地不肯逃亡,又怕丢了脑袋不敢出面,只能找个工作糊口。特·摩公勃伯爵穿上寒碜的工衣,做了内地的印刷监工。某些公民为着隐匿贵族而被处死刑的布告,就是那监工从排字到校对,改校样。一手包办的,再由升任傻瓜的大熊拿去印刷,张贴。他们俩居然太平无事。一七九五年,恐怖的风暴过去了,尼古拉·赛夏不得不另找一位兼做排字,校对和监工的多面手。一个拒绝向政府宣誓的神甫接替特·摩公勃伯爵,直到首席执政恢复天主教为止。神甫在王政复辟时代升为主教,在贵族院和特·摩公勃伯爵坐在一张凳上。尼古拉·赛夏在一八〇二年上不比一七九三年时多识一个字,却赚了不少钱,有力量雇一个监工了。以前不在乎前程的伙计,现在叫手下的大熊和猴子见着害怕。贫穷消灭了,啬刻脾气跟着出现。印刷所老板一看到有希望挣家业,发财的念头使他对本行心窍大开,变得又贪心,又猜疑,又精明。他仗着自己的经验,瞧不起理论。他只要眼睛一望,就能按照不同的字体,估出一小页或一整张的价钱。他告诉外行的主顾,大号的铅字成本贵;倘若用小号的铅字,他又说排起来费工。他在本行中一窍不通的是排字,最怕弄错,所以只承接高价的买卖。凡是按时计酬的工人,赛夏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有什么纸厂周转不灵,他买进便宜的纸张囤起来。因此,那所不知从什么时代起就做
...
目录:
译本序罗新璋

第一部两个诗人

第二部内地大人物在巴黎

第三部发明家的苦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