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4.14 7.1折 34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坚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9513408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4元

货号SC:9787509513408

上书时间2024-06-2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减贫研究》内容简介: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壮举之一。1978-2007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7年的1479万。中国农村减贫事业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扶贫模式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树立了榜样。2008年,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首脑会议上,中国以自1990年以来对全球减贫事业67%的贡献率受到与会者尊重。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中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促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起飞机制。中国从人类发展指数倒数第四的最不发达国家发展成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世界第81位的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发展中常见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虽然中国在过去30年里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在新世纪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样值得关注。
    (一)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从一个就收入分配而言堪称世界上最公平合理的经济变成了最不公平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区域、城乡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1.区域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为了缩小因历史和客观发展条件造成的地区差别,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经过四个“五年计划”(“一五”至“四五”)的投资倾斜,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有了不同程度的缩小①。但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确立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政策,与此相适应,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也进行了调整,采取了由内地转向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于是,国家基建投资开始向沿海地区大幅度倾斜,其倾斜度比“三五”时期向西倾斜还要大。“六五”期间,东、中、西部基建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7.7%、29.3%、17.2%,在建国后国家投资东部第一次超过中西部之和。至“八五”时期东部地区基建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54.2%。中、西部地区分别继续下降到23.5%和14.7%②。同时中央在推行东部沿海优先发展战略时,给予在沿海地区投资的外商企业以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其他区域则不在该区域政策实施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外资经济成为沿海地区迅猛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长期的不均衡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越来越严重。2007年,全国人均GDP为16084元,但是发展最快的上海和北京的人均GDP为57695元和50467元。发展最为缓慢的贵州、甘肃和云南省,人均GDP只有5787元、8757元和8970元。人均GDP优选的上海是大力度优惠的贵州的9.97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减贫体系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一)经济结构
(二)人口和就业
(三)自然条件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宏观经济快速发展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减贫成绩显著
(四)人类发展指数升高
(五)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
(六)社会基础设施系统逐渐完善
(七)民族自治和融和
三、中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四、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体系
(一)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体系
(三)农村社会安所有渠道

第二章 缓解贫困——中国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一、减贫战略的阶段特点
(一)1978-1985年,制度变革下经济增长引发的大规模缓解贫困
(二)1986-2000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式扶贫
(三)2001年以来,开发式扶贫与多项惠农减贫政策并举的整合阶段
二、减贫目标的实现
(一)贫困人口减少
(二)贫困群体生存需求的满足
(三)贫困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消费的满足
(四)劳动力素质提高
(五)贫困群体发展的区域条件得到改善
三、减贫成就的影响
(一)对弱势群体的赋权,促进社会公平
(二)推动经济发展
(三)和谐社会关系
(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对全球反贫困贡献巨大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中国减贫的动力机制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减贫
二、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二)农村分配政策和农产品流通政策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
(四)农业生产支持政策
(五)区域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