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米兰·昆德拉
  • 寻找米兰·昆德拉
  • 寻找米兰·昆德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找米兰·昆德拉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8 5.6折 55 全新

库存6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阿丽亚娜·舍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0012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0页

字数42千字

定价55元

货号SC:9787532790012

上书时间2024-06-0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丽亚娜·舍曼(Ariane Chemin,1962),法国作家,记者。主要作品有《寻找米兰·昆德拉》,《甜蜜婚礼》等。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米兰·昆德拉是目前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但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许多人都熟读他的著作,对他本人却不甚了解。本书作者从昆德拉的家乡、捷克布尔诺一路追寻,沿着昆德拉的脚步,探寻他的人生旅程,是首部触及昆德拉人生经历的著作:
★ 专享:第一部米兰·昆德拉“人物”传记
★ 有料:采访作家的妻子、译者、好友、助理、同时代的作家等,呈现大量一手资料
★ 有趣:把昆德拉放在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从侧面再现了昆德拉其人,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样貌
★ 图文并茂,勾画昆德拉人生拼图"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我只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接近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莫言
昆德拉时时处处都在表现出对既定规则的一种蔑视和挑战。他从讽刺与幽默中寻找着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即便作品所涉及的都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基本主题。在世界走向多边化,文化也趋向于多样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更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读到一种文学模式上自由表达的小小声音。而这小小的声音,则体现出了昆德拉那独特的也富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价值。——余中先"
内容简介: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三十七年以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泳池边阿涅丝的手势,卡列宁的微笑……他笔下的人物让读者难以忘 怀,而他本人却成了一个幽灵作家。他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本书作者阿丽亚娜·舍曼从二十岁起,就渴望能与《玩笑》的作者昆德拉相遇。为了追寻昆德拉的足迹,她一直走在寻找米兰·昆德拉的道路上,从东欧到西欧、从布拉格到雷恩、从科西嘉到美丽岛往返穿行。她结识了昆德拉的夫人薇拉,与她一起追忆作家的往昔岁月。她采访过知名出版商、电影人、电视主播,凭吊过遇害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接触过年迈的持不同政见者和金盆洗手的间谍特工,也聆听过德斯诺斯和阿波利奈尔的诗篇……她通过作品阅读昆德拉的人生,又通过小说家的人生去解读他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和人生,经过几许翻译迷失,从此分裂在两个祖国之间。
摘要:
        突然之间,巴黎仿佛成了昔日东欧阵营中某个国家荒凉的首都,人们神色黯淡,在面包店前默默无声排队等待,之后又跑着离开,赶在宵禁之前躲回家中。街上的人都戴着口罩低头赶路,一个个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从红十字交叉路口到拉斯帕耶大街之间这个身形纤细的棕发小妇人,她目光炯炯有神,留着男孩式的短发,步履坚定有力。
    我认识她。她就是薇拉。我经常看到她与米兰·昆德拉修长的身躯如影相随,他们已经做了五十多年夫妻。两个人的身影,以及他们那跨越世纪、跨越国境的多舛命运,都令人感慨万千。这对灵魂伴侣命运交织,仿佛注定生死相依。我和他们迎面相遇,却不敢走近。
    对于读者而言,《玩笑》的作者昆德拉和塞缪尔·贝克特一样,变成了一个幽灵作家,几十年前,人们与住在不远处的贝克特也是这样擦肩而过。(忧郁的)性、(酸楚的)笑、卡列宁的“微笑”,泳池边阿涅丝的手势……他笔下的人物让人着迷牵念,久久不能忘怀。其创作风格属于贝拉·巴托克所称道的“简明独到”,而他的知己好友、作家伯努瓦·迪特尔特则这样概括:“世情洞穿,睿智非凡。”
    由于三十七年以来拒绝在任何电视节目中露面,小说家昆德拉成功做到了在现实中隐身。物以稀为贵,屡见则不鲜。以书籍存在于世,藏迹于作品之中,在讲述诸多故事之后成为一个不发声的叙述者:九十二岁的昆德拉实现了自愿消失。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十六部作品的五十来种译本陈列在寓所的门厅,仿佛通向巴别塔的旋转通道。在随笔《小说的艺术》里,他还变身为作家的作家。他曾与其他名家对话:加西亚·马尔克斯、萨尔曼·拉什迪、菲利普·罗斯、列昂纳多·夏侠,也曾与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等诸多知名艺术家有过交集。
    据说,昆德拉的英国画家朋友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小画挂在他寓所的一面墙上。昆德拉一九七七年在一篇旧文中写道:“画家的目光停留在那张脸上,宛如一只突兀而粗暴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突兀暴烈的手势,以手的动作去破坏别人的目光,试图在别人身上或背后找到隐藏在那里的什么。”培根认为这个捷克作家很了不起:此前不曾有人如此透彻地把握他的作品。后来,这个无名作者的每部作品都变成了图腾,摘自其作品的文字被歪曲成名言警句,在社交媒体上用来表达欲望、死亡或者快乐。在成为文学明信片语录作家之前,昆德拉完美组织了自我的隐身。
    隐身的诱惑产生于一九八四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取得成功之后。这一年,他接受了贝尔纳·皮沃的邀请,来到《顿呼》(Apostrophe)演播室,然而,正如照片中所示,他已然把双手放在脸上,以此与镜头保持距离,和菲利普·罗斯一模一样。这年一月的一个星期五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他蓝色的眼睛,听到他倦慵的言谈。较之于这个时代的喧嚣热闹和光影交织,昆德拉的克制内敛、略显刻板的举止、羞怯感以及沉默寡言,在我看来令人心静神安。我喜欢他将隐私敬奉为至高价值这一理念。他对爱情的反思也出色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P3-6
目录:
第一章 隐身

第二章 从冷战走来的作家

第三章 薇拉·昆德洛娃

第四章 “精英主义者一号”,或窃.听风暴

第五章 雷恩二大,或生活在别处

第六章 巴黎小说工作坊

第七章 入籍法国

第八章 用法语写作

第九章 德佛哈塞克事件

第十章 告别圆舞曲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