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2.72 7.1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佩云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55650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1页

字数350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SC:9787506355650

上书时间2024-06-05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偑云,湖南长沙人,原任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长期致力于海洋问题的采访、研究和“蓝色国土观”的宣传普及,曾主持编撰《海洋二字经》《我爱蓝色国十丛书》《探海人的足迹》,结集出版散文集《蓝色国土居忧思录》《一个记者的文化视角》,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郑和》(台湾出版繁体字本为《海上第一人郑和》)《铁血军团——战将戚继光》。
主编推荐:
    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蓝色疆海300万平方公里。 
    航母和远洋海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警醒反思忽视海洋、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百年屈辱的根源!
    警告中国从,我们赖以存发展的蓝色疆土,南中国海正面临一场大危机!
    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人也别想插手各染指!
    中国绝不允许“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悲剧重演!
媒体评论:
一曲“激荡中国海”,一部爱国战略书!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建明
感谢海洋,它用包容并蓄的智慧和哲理给人类以永远的启迪,读完这本抟,你将会融入到浩瀚的海洋之中。
——中国医院院士  守为
《激荡中国海》一书用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实说明海洋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巨大影响力,有不少耐人寻味之处。“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的确值得人们认真思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军事科学院原政委、海军中将  张序三
历数海史辛酸泪,放眼天下展新章;万般忧思谋国策,一片丹心照海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海军少将  郑明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世纪的中心是太平洋。太平洋问题的核心是中美两个大国在海上的竞争与合作,也即中国在海上和平发展的权利。掩卷沉思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中国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高之因
内容简介:
    300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风不平,浪不静。纵观近代史,鲜血淋漓的历史事实告诉中国入,几次“国破山河在”的致命军事侵略都来自海上。经过数十年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千载难逢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又一次降监到中国头上,如果中国再不确立宏有的海洋发展战略,不及时与历史提供的机遇褶契合,就无法完成一个大国的成长和复兴。
    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数百年来闭关锁车.由盛而衰的根源,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国人,南沙油田灯火籼若繁星,却没行有一处属于中国,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蓝色疆土正被蚕食,南中国海正面临一场大危机。
    在中国“内向型经济结构”快速向“外向型经济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南海诸岛区域具有了海洋资源的依赖、海上生命线的保护、国防纵深的需要三重巨有的意义。这一巨大的国家利益绝不能拱手被他人窃取豪夺。
    中国从不企图染指别人的领土,但是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主权!
摘要:
    中国,从寻找世界到被世界寻找
    
还在元朝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如中国返回本国,留下一本记述中国、印度等地见闻的《马可·波罗游记》,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为欧洲编织了寻找东方“黄金之国”的梦想;中国人汪大渊几乎在同一时期撰写了游历西洋诸国的《岛夷志略》,迎来的却是朱元璋的一纸“禁海令”,严厉敕令老百姓“寸板不许入海”。中国,本来由郑和及一些前辈率先扬起了寻找世界的风帆,忽然沉睡下来,等待西方世界来寻找。
    
马可·波罗热与欧洲大航海
    
一本书能搅动原本寂寞冷清的浩瀚海洋,让整个世界变得躁动不安,竟是同中国发生过密切关系的一个意大利人,留下的一本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书——《马可·波罗游记》。
    
  公元1271年,也就是元朝开国之初,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老爹外出经商,从威尼斯出发,大约用了半年多工夫走进中国云南,随后到了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这个意大利小伙子记忆力惊人,口才也很好,一路上的所有逸闻趣事都能娓娓道来,赢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将其留在身边,还赏了一个可以领取薪水的闲差,让他在大江南北各处旅行,阅尽我们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市井习俗。在中国逗留满17年,马可·波罗日久思归,恰好赶上有位蒙元公主远嫁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蒙元皇帝给了他一路护送的差使,也恩准其顺道返回父母之邦意大利。马可·波罗了却公务辗转回到威尼斯,“少小离家老大回”,连说家乡话嘴皮子都不利索了。但天生会讲故事的本领还在,即使
    
后来被关进热那亚的牢房,也能将东方之行包括在中国、印度的见闻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说到北京有座“普利桑根”桥,在“日落方向”一条蜿蜒曲折的河上,洁白如玉的桥身,拱形似弯月的桥洞,精雕细刻的石狮子……让北京读者一看便明白是卢沟桥,卢沟桥也因此在西方国家有了另一个名称——“马可·波罗桥”。马可·波罗还具有从父辈传承下来的商业敏感,说起沿途物产如数家珍,连何物何价也毫厘不差,在家乡父老的心目中构筑了美妙东方的“黄金之国”和“购物天堂”。当地一位作家将这些如实记录下来,便成了轰动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
    
现在分析起来,这部其实很普通的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奇书”,关键是顺应了当时欧洲人冲破大海藩篱去发现世界的强烈愿望,吊足了他们寻找和获取海外财富的巨大胃口,为欧洲即将形成高潮的世界大航海启了蒙。在风帆船时代,航海还属于冒险家的事业,猎奇、逐利或为了传播宗教“普度众生”,是海上冒险家不可缺少的内在冲动。海上四顾茫茫,随风漂泊,险象环生,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即使活着也不一定能返回故地,没有一种可以置身家性命于度外的渴求,或坚定无比的信仰,很难跨出这一步。 
...
目录:
序言:海洋·海权·海防
前言:“振兴海洋”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中国,从寻找世界到被世界寻找
马可·波罗热与欧洲大航海
摧折大明朝远航风帆的“禁海令”
西班牙差点儿拔得欧洲列强入侵中国的头筹
马六甲,留在15世纪的一声叹息
一个远航中转站的漠然消失
两个玩闹皇帝抛弃马六甲之后
葡萄牙人占领澳门的百年执著
倭寇成为没落大明帝国的切肤之痛
汪直,亦商亦盗给大明朝廷带来的困扰
拍案惊奇:70个倭寇从杭州湾杀到南京城下
丰臣秀吉,小日本吞并大中国的一次尝试
康熙放弃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荷兰崛起,“海上马车夫”扬鞭进中国
经略海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底气
康熙弃海千古败笔,不配称为“圣主”
“日不落”撞击“乾隆盛世”
被烟枪洋炮摧毁的中国海禁
“同治中兴”为何只是大清国的回光返照
马汉时代,中国成了列强海权盛宴的“下酒菜
甲午后遗症——日本长期霸占琉球和中国钓鱼岛
“民国海军不姓海”——没有制海权的悲哀
近海防御不能永远是“海岸巡逻”
一个独臂教授与西沙、南沙的故事
美苏围困:可贵的自力更生与被扭曲的锁国心态
中国石油下海的曲折道路
打开海门与走出海门
至今无法执行的“万安北-21”石油合同
新一轮圈海:不见硝烟,胜过硝烟
中国的和平诚意在南中国海备受煎熬
牢牢掌控东海开发主动权,不能让日本的如意算盘太如意
维权与维稳的双向思维
浅浅海峡连着两岸中国魂
再也不能迟到的深海开发与极地科考
索马里海盗提出的新挑战
中国人的航母梦
“海权”,中国21世纪的关键词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