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姐的故事
  • 江姐的故事
  • 江姐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江姐的故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3 5.0折 26 全新

库存3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益言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21998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2页

字数97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SC:9787570221998

上书时间2024-06-04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主编推荐:
《红岩》作者、著名作家杨益言作品,青少年红色读本。江姐的成长故事,讲述一代革命英烈的信仰和担当!
内容简介:
《江姐的故事》以《红岩》一书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为主要人物,讲述了她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自幼家境贫穷的江竹筠,在求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启发,毅然投身革命运动中,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江姐”。革命之路从不平坦,在一次秘密行动中,江姐遭到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拷打和监禁,江姐坚贞不屈,以顽强的革命乐观精神,与战友们在渣滓洞监狱里积极生活、学习、工作,期待革命的曙光;却在胜利即将来临的时刻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江姐身上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忠诚和信仰之光,激励着万千青少年为理想而奋斗!

摘要:
        她的家
    江姐的真名叫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
    那是一片丘陵起伏不平的地方。山峦重叠,树林茂密,景色秀丽。清清的溪水穿过弯弯曲曲的竹林,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江竹筠就出生在朱家沟的两间破旧草屋里。
    她的父亲名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名叫李舜华。江上林是个不爱劳动、到处东游西逛、游手好闲的人。他和李舜华结婚后不久,就离开自流井,流浪到了重庆等地。他一会儿就又变换一种职业,但他在哪里也待不了多久,就又要奔走他方。他三五年才回家一次,住不多久,就又走了。江竹筠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只知道是跟着妈妈李舜华长大的。
    李舜华的父亲名叫李焕章,是个木工,住在距朱家沟不远的关刀石。李焕章家有八个儿女,木工的收入很难养活这么多儿女,他们家的孩子不论年纪大小,从小就都得为生活奔波,有的沿街去叫卖“麻糖杆”,有的则去捡烂菜、拾煤炭花,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李舜华生于一八九五年,那是腐败的清王朝统治中国,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年代。随着外强的入侵,洋人已来自流井修建教堂,传播基督教。因李焕章替教堂做工,十分老实勤恳,得到教堂主持人赏识,被留在教堂打杂、看门,生活状况好了一些,才使李家的子女有了读书的机会。但李舜华也只是读了两年书,不到十八岁,她父母就将她嫁到江家去了。
    江竹筠两岁时,妈妈又生了个弟弟江正榜。她妈妈独自一人抚养着姐弟俩,生活是极艰难的。小时候,她就得学着带弟弟玩;几岁以后,就跟着妈妈到田野上去打猪草、拣粮食,回家就帮妈妈烧火煮饭、煮猪食。
    再大一些了,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江竹筠也想上学,可是她看见妈妈那么辛苦,就总想帮妈妈做点什么。
    只有到她外婆家去的时候,江竹筠才有了一点见世面的机会。外婆和幺姨都喜欢她这个眼睛大大的、不大讲话的小姑娘。幺姨上过教会办的小学,知道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许多故事,她就喜欢听幺姨讲那许多小故事。幺姨也常爱带她上街去玩,使她看到了街头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她总想向幺姨询问,而幺姨也总是说不透彻。这些事真是多极了,她总是不明白:一个肥壮的白皮肤外国人,为什么要由四个瘦弱的中国人用轿子抬着,气喘吁吁地在街上飞跑?沿街都是面带饥色、骨瘦如柴的叫花子,为什么街上竟有那么多鸦片烟馆、赌博摊子?……
    江竹筠愿意上街玩,但每一次留在她心底的,竟是这样一些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
    一九二○年八月二十日出生的她,在外婆家玩耍时才不过七八岁,她当然不可能知道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普遍情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无尽的压迫和掠夺,国内封建军阀连年不已的混战,所有这一切造成的负担,全部转嫁到了人民头上,除了强征的夫役、壮丁之外,赋税一加再加,老百姓一年得向当局缴纳几年的赋税……
    江竹筠八岁那年,自贡一带遇上了罕见的大旱灾。土地干裂成了一块块的,田里的禾苗被火辣辣的太阳晒成了焦黑的一片枯柴。种在土里的红苕苗、高粱苗,越长越小,最后也变成一片焦黑的柴草。到处没有吃的,到处饿死人。
    李舜华抬眼望着干旱的天,低头凝视着干枯的土地,搂着竹筠和她弟弟,真不知这世上哪里有他们的生路?!
    一些人拄着拐杖,捧着辘辘的饥肠,到远方投亲去了。
    江竹筠的外婆早已离开关刀石,搬到重庆三舅李义铭家去住。外婆也曾来信,叫他们去重庆。
    P1-3
目录:
她的家

她童年时的路

孤儿院小学的跳班生

她的好同学何理立

丁老师

希望

她的革命引路人

新市区区委委员

江姐

“彭太太”

意外

独立作战

大学生活

暴风雨

第二条战线

《挺进报》

联络员

“江姐,你为什么呀?”

“江姐,你想到哪儿去了?”

突变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黑牢歌声

风风雨雨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曙光

新天地

难题

决策

送别

胜利和牺牲同时来临的时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