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谚语谜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间谚语谜语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3.46 6.9折 19.5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耀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13625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5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19.5元

货号SC:9787508713625

上书时间2024-06-04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这本话说谚语和谜语的小书,是一本文化普及读物,适合中等以至初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尤其是广大农民读者之需。本书力求深入浅出,“理论体系”删繁就简,说理表述从俗就习,生僻词语酌予注音或释义,语例选择、语序编排均注重广大读者的日常实用和阅读方便。本书遴选、陈列语例时,力求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让读者能通过极为有限的典型作品,窥见真实、广袤、绚烂的谚海谜海。希望本书能以既“新”而“稳”的面目,呈现读者眼前。
摘要:
    谚语说:“水有源,树有根”,谚语本身当然也是有源有根的。那么,它的根源在哪里呢?
    据考证,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学者们就已在著述中经常引用谚语,或称“古者有谚”,或称“古者有言”,表明“谚语”早在此时就已相当流行。清代学者曾廷枚在其《古谚闲谭》一书中,说他自己“反复详玩”包括“夏、商、周”在内的历代典籍,“其间有摄于谚语者,即拾侧理录之,以免遗忘。”他更把谚语的“生辰”追溯到比周代更早千年的夏、商。明朝有个叫杨慎的学者,在其所著《古今谚》这本书中,把很古老的谚语称为“黄帝语”,认为在黄帝之时就有了谚语。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其所著《古谣谚?凡例》中明确说“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时至现代,鲁迅先生更断言,谚语之类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不识字的作家”们所创作的,他明确地把谚语的产生提前到了文字出现之前,也就是说,在黄帝命仓颉造字之前。
    怎样理解古今学者的这些断言呢?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在其《论文学?论艺术》里说:“语言艺术产生在太古时代的劳动过程中,这是大家认可和确定的。这种艺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类渴望用很容易记牢的词形,即用二行诗、‘谚语’、‘俗语’和古代的劳动号子等形式来组织劳动经验。”或许正因为谚语来源于“组织劳动经验”的需要,属于“经验性总结”,在原始人的口头文学中,便稍晚于一般表情达意的其他创作。正如苏联历史学家柯斯文在其《原始文化史纲》里所说,“人们的口头创作,即民间创作,在原始时期是有着广泛发展的。民间创作很早的形式是关于过去的奇谈,即神话。民间创作较晚的形式是歌谣、叙事诗、谜语和谚语。”
    文字诞生前的许多谚语,难免淹没在原始社会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当然,不少生命力特别强的谚语,也必然存于口耳相传中,一代一代传诸后世,以至被“原始文字”记载下来。据考证,我国很早文字载录谚语,见于《周易》的卦爻辞文之中。如《泰?初九》有“拔茅茹,以其汇”,说拔草要除根。《大壮?上六》有“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说公羊角误撞篱笆,进退两难。《坤?初六》有“履霜,坚冰至”,说事物将要变化时可见到征兆。这些就是先祖们朴素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P8-9
目录:
    上编 谚语/1
第一章 谚语概况/3
第一节 谚语的称呼和定义/3
第二节 谚语的性质定位/8
第三节 谚语的来源与早期记载/11
第四节 谚语发展与“谚海”消长/14
第二章 谚语的基本特征/17
第一节 谚语的内容特征/17
第二节 谚语的形式特征/23
第三节 谚语的使用特征/33
第三章 谚语和近邻的区别/39
第一节 谚语和俗语比较/41
第二节 谚语和格言比较/44
第三节 谚语和成语比较/48
第四节 谚语和歌谣比较/51
第五节 谚语和歇后语比较/5 3
第六节 谚语和惯用语比较/56
第七节 谚语和宣传语比较/58
第八节 谚语和行话比较/60
第四章 谚语的类别/63
第一节 事理谚/65
第二节 修养谚/68
第三节 社交谚/71
第四节 时政谚/75
第五节 生活谚/78
第六节 风土谚/81
第七节 自然谚/86
第八节 农谚/89
第九节 工商谚/93
第十节 文教谚/97
第五章 谚语的鉴别、采辑和研究/101
第一节 谚语的鉴别/101
第二节 历史上的谚语采辑/105
第三节 当代的谚语采辑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