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三秋
  • 一日三秋
  • 一日三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日三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74 5.3折 58 全新

库存232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震云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4420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2页

字数191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536094420

上书时间2024-05-02

问典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震云,1958年5月生,汉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捷克语、荷兰语、俄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波兰语、希伯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多种文字。
2011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8年,获得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主编推荐:
"★《一日三秋》是当代著名作家
刘震云的现实魔幻主义新作,《一句顶一万句》的升级版,从百年延宕到千年求索。

★从《一地鸡毛》中的一斤豆腐到《一日三秋》中的一把韭菜,我们走过三十年,心态却如同经历了三千年。

★神界鬼界 + 画里画外 + 戏里戏外 + 梦里梦外 + 故乡他乡 + 历史当下——“一日三秋”不止于时间体验,更是六重矛盾中的空间体验。

★《一日三秋》是刘震云对故乡、对人生的多维反思,以笑话结构全书,以冷幽默消解严峻。

★在人与故乡渐行渐远的年代,故乡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符号,然而它对人的影响却是连绵不绝的。刘震云以其独特的观察和幽默风格,写出了人类最本质的命运。"
媒体评论:
《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秋天写作,像秋天一样包容、成熟。刘震云的小说是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小说里有中国人拥有根性、最深的生命经验和情感。题旨繁复,但百炼钢化绕指柔,特别深入,也特别从容自然。在中国人生命的底部,情感的底部,真正恒常运行的无声的经验和处境,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始终没有处理好、没能充分命名的,刘震云处理得幽微阔大,急管繁弦,一笛凉月。——著名学者、评论家 李敬泽

《一日三秋》不愧为《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又一高峰。它体量比《一万句》小,但形式更纯净、叙事更灵动,因而文学想象和表现空间反倒更大。活人写得入木三分,死人也写得活灵活现;人写得好(主人公明亮是当代文学里一个难忘的正面形象),动物也写得令人动容。据几幅已经灰飞烟灭的画,讲述一部生活世界的演义,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小说形式实验。在以纹丝不乱的对话展现复杂情/理世界、顺着中国人行为与道德肌理描摹刻画人物方面,刘震云的创作成绩实为明清小说以来所仅见!——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  张旭东

刘震云无疑是个非同凡响的中国作家,他这次尝试把中国寻常故事讲得如此不寻常。《一日三秋》中,家长里短,爱恨情仇,人生的戏剧性,巧妙的勾联,不经意却胜似鬼斧神工。刘震云的语言是独到的,腔调是独特的,他真正把小说做成一场轰轰烈烈的世间大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一日三秋》看上去是描写乡间人物的日常生活,但把戏曲、传说、梦境、算命等都联结和串通起来之后,带有了浓郁的寓言色彩。讲述普通人的寻求生活平顺和心里安宁,但却难得要领,求之不得。因而,以笑掩哭,悲中从来。在某种意义上,此作可看作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续作,但更讲求亦真亦幻,虚实相间。——有名评论家 白烨

《一日三秋》融魔幻与写实于一体,是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成功嫁接的文本。小说植根于当下生活的土壤,植根于民间文化传说的支点,传递了中国神怪传奇的韵味,是十足的
...
内容简介:
六叔生前画了很多关于延津的画,有延津的众生,也有仙女、阎罗和牲畜。六叔死后,画作也随之灰飞烟灭。作家“我”以想象的故事复刻出记忆中六叔的画作,解个烦闷,也探寻着故乡延津人幽默的根源。陈长杰原是豫剧团唱戏的,在《白蛇传》里扮演法海,后来在火车上当司炉;他的儿子叫陈明亮,上初中时外号叫“牛顿”,成年后却以开饭馆炖猪蹄为业。父子俩都背井离乡,靠开火车和炖猪蹄维持着各自的家庭,尝遍了人间的苦甜酸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悟出:一个重要的瞬间,在人生中一日三秋,但这瞬间永不再来。《一日三秋》充满了黑色幽默,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及打破日常生活壁垒的想象力。
摘要:
        第一部分 花二娘
    花二娘是个爱听笑话的人。人问,花二娘,从哪儿来?花二娘说,望郎山。人问,干吗去?花二娘说,找笑话。人问,眉毛上咋还挂着霜?花二娘说,望郎山上有积雪。花二娘胳膊上拒一篮子,篮子里装满灯笼一样的红柿子。
    花二娘找笑话不在白天,在夜里。
    花二娘本不是延津人。她不远千里来延津,是到延津渡口等一个人。这人叫花二郎。但等了三干多年,花二郎还没来。花二娘逢人便说,约好的呀。不知是花二郎负约变了心,还是三千多年来,兵连祸结,花二郎死在了路上。花二娘在渡口站累了,也坐在河边洗脚,边洗边说,水呀,还是你们讲信用,说来,每天就准时来了。水说,二娘,你昨天见到的不是我们,我们也是今天刚到这儿。花二娘叹息,好在河没变,不然我就没地方去了。水说,二娘,水不同,河也就不同了。天上飞过一行大雁,花二娘说,大雁呀,还是你们守时呀,去年走了,今年准时回来了。大雁说,二娘,我们不是去年那拨,去年那拨早死在南方了。大约等到宋朝徽宗年间,几只仙鹤飞过,又几只锦鸡飞过,花二娘明白等人等成了笑话,这天夜里,突然变成了一座山。这山便叫望郎山。
    后来大家明白,花二娘本不是人,是块石头,后来才能变成一座山。石头本该铁石心肠,谁知花二娘柔情似水。是柔情害了花二娘。从宋朝到现在,千把年又过去了。倒是因三千多年的思念和不忿,成就了花二娘长生不老;不但长生不老,还青春永驻;三干多年过去,如今看上去,仍是十七八岁的俊俏模样。
    也有人说,花二娘等人等不来,是哭死的,复活之后,便见不得眼泪,想去人的梦中听个笑话。
    世上并不是人人都会讲笑话。花二娘去你梦里找笑话,你笑话讲不好,没把花二娘逗笑,她也不恼,说,背我去喝碗胡辣汤。谁能背得动一座山呢?刚把花二娘背起,就被花二娘压死了。或者,就被笑话压死了。你把花二娘逗笑,花二娘便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红柿子给你吃。
    也有浪荡子弟,笑话说得好,把花二娘逗得开怀大笑;笑过,吃过柿子,两人本该一拍两散,但花二娘笑起来,脸上像抹了胭脂,俯仰之间,比平日更加俊俏;因是梦中,这子弟胆儿比平日肥些,便挑逗花二娘,想跟她做苟且之事。想跟一块石头做这种事,本身是一个笑话,花二娘又笑了;高兴之余,便答应这人。二人宽衣解带,身体刚一接触,因痛快非人间所比,这人顷刻间便化了。第二天早起,家人发现,这人赤身裸体趴在床上,已气绝身亡;搬开身子,床单上一片精湿;拉到医院检查,跟床单精湿没关系,心肌梗死。当然,并不是延津所有心肌梗死的人,都跟花二娘有关。有的心肌梗死,就是心肌梗死。
    另有胆大的人,讲笑话把花二娘讲笑了,接着问,二娘,你尽让人家讲笑话给你听,你能否也讲个笑话给我听一听呢?二娘刚笑过,心情正好,便说,可以呀。接着讲,我最近给我家改名了,“望郎山”从宋朝叫到现在,也该改一改了。人问,改成个啥?花二娘说,就改了一个字,把“望”改成了“忘”,像石头一样望了三千多年,该把他个龟孙给忘掉了。这人说,花二娘,此言差矣,口口声声说把谁忘掉的人,恰恰在心里还记着这个人呀。花二娘说,
...
目录:
前言 六叔的画

第一部分 花二娘

第二部分 樱桃

第三部分 明亮

第四部分 精选的笑话和被忽略的笑话

第五部分 《花二娘传》的开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