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交响曲
¥
12
3.2折
¥
38
八品
仅1件
作者王西麟 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西麟 著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4044381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页
-
字数
1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华人音乐经典
- 【内容简介】
-
《第五交响曲:为22件弦乐器而作、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及逝世65周年而作(作品40号)》是一部27分钟一气呵成的作品。全曲明显地分为慢板、快板、慢板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慢板。乐曲的开端,新颖之感扑面而来,立即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使音乐具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在一个简短的只有一小节的但却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性的音型中,或者说是在一个很小的短句中,把12支小提琴齐奏同一个单音(这是传统的旋律写法的思维),与分奏12个半音的音块(这是现代音乐的思维),灵活而出其不意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单音和音块灵活地交替,强弱力度自如地转换,清纯的旋律与膨胀的音块出其不意的地对置,发出时而单纯温柔、时而尖锐膨胀的音响。在这个很有特点的音响背景下,独奏大提琴奏出了突出以小二度和三全音为特征的长线条的旋律,这个“愤懑而压抑的弦乐音团和大提琴的深沉独白”(作曲家语)准确地表达了追思之情。这段音乐又在中提琴、大提琴逐步延伸后,在第44小节完成第一主题的表现。
由第45小节开始,是抒情而温暖的另一个主题,它不知不觉地进入和展开,层次渐趋加多,就音乐的丰满和戏剧性的紧张程度而言,从第45—82小节,长度几近40小节,逐步酿成了激越的音响,在强烈的持续并达到第一个高潮后,突然安静下来并在高音区轻轻地短暂持续,深沉的追思好像向高空飘散。却不料想音乐立即单刀直人地进入对比鲜明的下一部分。
- 【作者简介】
-
王西麟,1936年冬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山西稷山。1949年9月参军,加入解放军十一师文工团,在军中学习手风琴和铜管乐器的演奏,并自学乐理和乐队配器。1955年被保送至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学习,1957年退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丁善德、刘庄、瞿维、陈铭志。在大学的最后两年,创作了弦乐四重奏(Op.1,1961)和第一交响曲(Op.2,1962)。1962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任驻团创作员。
1964年,王西麟因为批评当时的文艺政策而被下放山西,直到1978年才被调回北京,任职于北京歌舞团。《云南音诗》是其大学毕业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18年后才得以问世,引起强烈反响,并于1981年获全国首届交响诗作品创作一等奖。此曲的终曲《火把节》备受听众欢迎,常被单独演出,迄今已在2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上演,是国内外演出最多的中国作品之一。
人生的经历影响王西麟的创作至深。《招魂——为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哀歌》(Op.23,1986)是“作者由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招魂》、《天问》所产生的深切感触,表达了依然弥漫至今的似乎来自历史深处的游丝般的哀怨、呼唤和无边的愁苦”(王安国)。而《第三交响曲》(Op.26,1990)虽然是一部无标题作品,却被广泛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篇幅浩大的里程碑式的”的作品。在根据鲁迅小说《铸剑》创作的《黑衣人歌》(Op.28之1,1993)中,仅有的几次演出都由王西麟自己演唱,把它唱得神秘、豪放、潇洒,作曲和演唱把鲁迅这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弥足珍贵的“天然歌词”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中国文学、艺术无与伦比的绝配。《第四交响曲》(Op.38,2000)、《第五交响曲》(Op.40,2001)、《第七交响曲》(Op.51,2007)都是充满了矛盾冲突,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作品。
王西麟在国家改革开放后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他以坚毅的精神自学了勋伯格(A.Schoenberg)、巴托克(B.Bartok)、斯特拉文斯基(I.F.Strav.insky)、卢托斯拉夫斯基(w.Lutoslovski)、潘德列斯基(K.Penderecki)、约翰?亚当(JohnAdams)等人的音乐,毅然改变了自己的音乐语言和美学原则。1982年,他已将十二音技术运用于交响组曲《太行山印象》(Op.16)第四乐章《残碑》的低音线条中。在1985年献给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音诗二首》(Op.22)《动》和《吟》中,他对无调性语言的掌握已十分娴熟。1988年创作的《为钢琴和二十三件弦乐》(Op.25),以序列音乐原则为基础,结合了斯特拉文斯基(I.F.Stmvinsky)和梅西安(O.Messiaen)式的节奏手段;第三乐章更将序列技术与南方地区吹打音乐的节奏特征结合应用。2005年,此作在美国旧金山演出,受到圾大欢迎。1988年,王西麟开启了他对于潘德列斯基(K.Penderecki)技术的改造和运用,在《第三交响曲》(Op.26,1990)中尤为显著。1998年创作的《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见证了他有效地结合了约翰?亚当(JohnAdams)音块和简约派的技术。在他的近作《第六交响,曲》(Op.46,2004)等,也可看到这两位作曲家的影响。但王西麟的成功,更在于他能把借来的技巧融于他自身的音乐语言中,以此去表达他所要述说的内容。
王西麟的作品不单受到国内听众的热爱,也得到西方音乐界的认同。如潘德列斯基高度评价其《第四交响曲》并写了推荐信:“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音乐建基于欧洲的先锋派技术和美学,它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澳大利亚国立音乐学院教授Jimcotter对《第四交响曲》也有以下评价:“这部作品是令人震惊的,其中传达的力量与激情是超乎任何期盼的。仅此一点,他就应被列入近五十年来国际作曲家们的前列,而这部作品可以被列入任何一个世纪的上乘作品的前列。”俄罗斯著名作曲家SofiaGubaidolina对他的《四重奏》《铸剑二章》《黑衣人歌》作了以下的评价:“这是大师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交响性的矛盾冲突,喷发着激情的火焰。这样的音乐国际上也少有,因此是对世界音乐的重要的补充。”
迄今为止,他创作有交响曲7部,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合唱、交响序曲、室内乐等不同体裁的作品50余部,影视作品40余部,音乐评论若干。举办过四次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等三部作品获国家音乐作品一等奖,《第三交响乐》入选《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春雨》获国家一等奖。2007年,他被德国《MGG音乐大辞典?17卷》收录为中国作曲家条目。
- 【目录】
-
王西麟及其作品
WangXilinandHisWorks
关于王西麟的《第五交响曲》
SymphonyNo.5ofWangXilin
乐队编制
第五交响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