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孔子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8.14 6.7折 42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蒙培元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5263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A5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3页

字数138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301305263

上书时间2024-06-20

日知文化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蒙培元,1938年生,1963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66年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心灵超越与境界》《情感与理性》《人与自然》《国学举要·儒卷》(合)《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主编推荐:
高效了解孔子生平及思想的一本入门书。
内容简介:
《孔子》是关于孔子的一本学术普及读物,作者以《论语》为原始文本,参考了史书上的有关记载以及现存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讲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如天人之学、仁的学说、礼的学说、德治学说、文艺思想、教育思想等,客观公允地介绍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巨大贡献和文化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中的孔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重新受到尊重,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后,孔子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虽然这个变化经历了很多曲折的过程,但是重新肯定孔子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由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重新肯定孔子,就是重新肯定中国文化。首先是“恢复历史上的孔子”。这是为了去掉加在孔子身上的许多不必要的“光环”,也是为了去掉加在孔子身上的许多“罪名”,恢复一个“本来”的孔子。人们都是透过自己的“视线”看孔子的,究竟有没有“本来”的孔子?就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但是,历史上的孔子是存在的,虽然我们是通过文字记载知道孔子的,但孔子当过教师,周游过列国,提出过一套学说,留下了一本记述其言论的《论语》,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历史上的孔子和后来“塑造”的孔子确实是不同的,恢复历史上的孔子,就是为了认识真实的孔子。这是一种“历史的研究”,遵循的是“科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仍然是有用的。但是,这同自然科学的研究毕竟是不同的。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将孔子作为过去了的“存在”,进行所谓客观的描述,与现在和未来毫无关系;历史的研究,虽然遵循一些原则,但是将孔子作为历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借记忆来记述,他不仅关联到现在和未来,而且关联到我们的“内在的心境”〔德〕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关子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其次是“重新理解孔子”。研究孔子的论著已经很多,但是,对孔子需要不断认识,不断理解。每个时代的研究,都代表了每个时代的“孔子观”。理解孔子就不只是恢复历史上的“真实”的孔子,而是对孔子的言论即学说进行分析,作出解释。孔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孔子所说的话代表什么意义,针对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景下说的,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都是需要我们作出解释的,这种解释,总是带有解释者的问题意识和“前理解”,而解释者又有各自的文化修养和时代背景。但是,解释并不能成为纯粹主观的想象和随意的杜撰,而必须以孔子的“文本”为依据。“文本”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在理解中存在的。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没有“纯粹客观”的理解,但是,真正的研究和理解,要尽可能地具有客观性。至于理解孔子学说的深层意蕴,就更是我们的任务。在这个层面上,既要依据历史,又要有“超越”历史的文化意识。因为任何有生命的文化内涵,都是经由历史记录传承的,又是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再次是“重新评价孔子”。这是在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孔子学说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作出历史的和现实的评价。任何评价都具有“主观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观性也可以成为客观性。在现代的文化理念中,所谓主观与客观的绝对对立已经被超越了,人的“参与”越来越重要。但是,人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主体,人是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中存在的,这其中包括所谓“共同话语”(哈贝马斯),当然,更重要的还有生命体验。对于孔子这样的文化代表,我们不能仅仅当作“对象”去研
...
目录:
第一讲孔子评传
一、家庭背景
二、少年时代
三、勤奋学习
四、收徒讲学
五、从政仕鲁
六、周游列国
七、晚年生活
第二讲天人之学
一、天的意义
二、“性与天道”之说
三、存在与价值的统一
四、关于“知天命”
五、关于“畏天命”
第三讲仁的学说
一、仁如何贯通天人
二、仁与知
三、仁与礼
四、孝与忠恕
五、仁与生态
第四讲礼的学说
一、向往和谐统一的社会秩序
二、“正名”说
三、人文关怀
四、宗教精神
第五讲德治学说
一、“修己以安百姓”
二、主张“富民”,反对“聚敛”
三、主张“德化”,反对“刑罚”
四、“德性”与“德治”的关系
第六讲文艺思想
一、广义的艺术观
二、诗论
三、乐论
第七讲教育思想
一、教育理念
二、教育目的和原则
三、教育内容和要求
四、教育方法
第八讲历史地位
一、“百家争鸣”中的孔子
二、汉代宗教化中的孔子
三、儒、道、佛并存时期的孔子
四、宋明儒学中的孔子
五、近代变革中的孔子
六、改革开放中的孔子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